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创品牌 育龙头 拓市场
——竹溪县茶叶产业跨越式发展纪略
特约记者 郭军
春夏之交,在竹溪县290个村庄的32万亩茶园中,10万余名茶农忙着采摘鲜叶;在鄂渝陕(竹溪)茶叶交易市场里,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香四溢,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忙着选购心仪茶产品……近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始终把茶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优化资源配置、培育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品牌,积极构建现代茶叶产业发展体系,推动竹溪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迈进。规模:25年年均新增茶园过万亩
“今年闰二月,鲜叶采摘较往年稍晚一些,现在还能采到芽头。”4月29日,在竹溪县水坪镇油坊梁村和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茶叶基地,负责人郭飞组织数十名工人采茶。
2018年,郭飞回乡组建和兴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产业。如今,已发展无性系茶园2000余亩,是集白茶、黄茶和绿茶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合作社。去年,该合作社生产茶叶3000余公斤,产值300多万元。
竹溪县地理、土质、气候等条件优越,茶叶品质优良,老百姓种茶历史悠久,却不成规模。为解决此问题,1998年,该县积极开展“竹溪茶叶何处去”大讨论,问计于民、请教专家,掀起一场茶叶产业化革命。25年来,该县坚持把茶叶作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来培育,在政策上鼓励、项目上倾斜、资金上支持。
经过不懈努力,截至去年底,该县累计新建高标准茶叶基地28万亩,茶园总面积达32万亩,是1998年的8倍,茶园面积排名跃升至全省第二位。干茶年产量达980万公斤,是1998年的近50倍,该县连续四年被授予“中国茶叶百强县”。
品质:拥有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除了扩大茶园规模,该县加强与浙江农业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联系,成立联合课题组,创新加工工艺、统一生产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全面提升茶叶品质。2004年以来,该县分别被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中国有机茶生产基地”和“中国绿茶之乡”称号。
截至目前,该县有无公害认证茶园10万亩,有机茶认证基地5.5万亩,茶叶综合示范基地8万亩。以龙王垭、龙峰茶、梅子贡为代表的11个品牌,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龙王垭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梅子贡荣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龙王垭、梅子贡、竹溪贡茶等先后荣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龙峰茶、梅子贡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生态、有机、优质已成为竹溪茶叶的“标签”。
2001年,“龙峰茶”获得瑞士有机绿茶质量标准认证,进入欧盟市场。随后,“特级龙峰”又进入日本市场,竹溪茶叶俏销国内外。
远景:全力争创“中国有机茶生产示范县”
如何将茶叶产业做大做强?近年来,该县积极引导能人回乡创业,向茶叶基地要效益。
2016年,汇湾镇梅子垭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师贞富了解到家乡各项优惠政策后,回乡成立贞富茶叶专业合作社,流转茶园集约经营,建设集大众茶、名优茶生产于一体的茶叶加工车间,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茶叶产业。
“以前,茶场仅在春季生产茶叶;如今,我们在春季生产名优茶,夏秋季生产大众茶出口,经济效益大幅增加。”师贞富说,该合作社拥有茶叶基地5000亩,带动梅子垭等四个村1200户农户增收,去年生产出口印度、南非等国的大众茶55吨,名优茶5000余公斤,创产值500多万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下一步,该县将坚持生态为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按照“优特色、扩规模、提质效、创品牌、强龙头、拓市场”发展思路,以规模化、品质化、品牌化、标准化、专业化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体系,加速推进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创“中国有机茶生产示范县”。力争到2025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35万亩,建成高效示范茶园15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2万吨,年加工产值达到30亿元,年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实现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跨越式发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0 09:45:1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