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上一讲谈到,嬴政刚刚成年亲政,就接到告密,知道母亲不但和嫪毐通奸,还给嫪毐生了两个儿子,在雍城秘密抚养着,这种消息,无论砸在谁的头上,都不是一般程度的震撼。嬴政上任伊始,要处理的头一件事竟然是亲生母亲的私生活丑闻。
这类事情,哪怕只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常规思路都是家丑不可外扬,安排亲信低调处理才是上策,但也不知道是嬴政没处理妥当还是有意为之,终归闹了个满城风雨,尽人皆知。
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当嬴政接到举报之后,反应是“下吏治毐”也就是依照法律程序,由公职机构对嫪毐展开调查。《史记·吕不韦列传》确实就是这么讲的。嫪毐害怕了,知道自己经不起查。这种情况下,嫪毐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通过太后向嬴政求情,争取宽大处理,二是一不做,二不休,把嬴政赶下台。
仅从利害关系判断的话,到底哪个方案更胜一筹呢?
如果争取宽大,相当于把自己和两个儿子的死活完全交由嬴政处理,就算能够保住性命,但从此再也不会有翻身的机会。如果发动政,变,自己别看人多势众,但自己的权力来源完全不具备正当性,而是从太后的宠爱衍生来的,而太后的权力又是从秦王的权力衍生来的,这就意味着,自己只要跟王权作对,凝聚力马上就会大打折扣,而即便政,变成功,废掉了嬴政,王位也只能交给嬴政的亲弟弟,自己和自己的两个儿子不会有任何机会。
嫪毐大概没看懂这层道理,所以走上了第二条路,假冒御玺调动国家军队,准备攻打蕲年宫。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蕲年宫位于雍城,“蕲”是个通假字,相当于“祈祷”的“祈”,“年”的意思是“丰收”,所以蕲年宫的功能意义基本相当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君王在这里向上天祈求丰收。蕲年宫的宫殿基址今天还能看得到,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当时的秦国,雍城已经变成太后和的大本营了,嬴政从咸阳来雍城行冠礼,大约就住在蕲年宫里。嫪毐趁这个机会发动政,变,正好有主场优势可以利用。
从常理来看,嫪毐征调的国家军队只能用于外围作战,阻隔可能出现的援军,真正对嬴政下手的话,肯定要由亲信死士充当主力。
嬴政那边,反应是相当敏捷,《资治通鉴》的原文是“王使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如果你看的《资治通鉴》是中华书局标点本,那么在“相国”和“昌平君”之间是没有标点的,意思是说,昌平君和相国是同一个人,“昌平君”表示封号,“相国”表示官职。那么问题来了:秦国的相国不是吕不韦吗?
《资治通鉴》之所以会做这样的标点,根源出在《史记索隐》。《史记索隐》说昌平君是楚国公子,被立为相国,后来迁到郢都,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但他的姓名,还有昌文君的姓名,都没有留下记载。
《史记索隐》这段内容有点语焉不详,似乎昌平君出身楚国王族,在秦国为相,所谓迁到郢都,可能是他背叛了秦国,回归楚国,在楚国的危亡之际被大将项燕拥戴为王,抵抗秦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嬴政在灭掉楚国之后,删除关于昌平君的记载也是有可能的。但楚国公子没有军功的话,在秦国是怎么做到封君的呢?
假如我们不采信《史记索隐》的这段模糊记载,那么最合理,也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相国”指的是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是秦国的两位封君——他们最有可能是秦国王族,反正这一时期商鞅的制度已经松弛了,他们凭着血统,而不是凭着军功受封,否则的话,他们的军功应当会被史料记录在案。
以吕不韦为首主持平叛,这是当时最为合情合理的安排。从私人立场来看,吕不韦既是自作自受,也应该很乐于除掉这个政敌。当初吕不韦找到嫪毐,只是想给太后贡献一位男宠,没想到嫪毐竟然凭借太后的宠信培植班底,掌控朝政,对秦国的影响力不在自己之下。以至于连山东诸侯都想过讨好嫪毐,增加嫪毐在秦国的威望来制衡吕不韦。
平叛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资治通鉴》的记载是,战斗在咸阳爆发,斩首数百,嫪毐在逃跑途中被追兵擒获。《史记》不同篇章有不同的记载,但大体上看,嫪毐没有被活捉,而是被追兵斩杀的。如果想到主持平叛的是吕不韦,这个结局就很容易理解了:吕不韦当然不愿意捉一个活的嫪毐回去,让嫪毐供出入宫经过。
主犯已死,后续工作该怎么做呢?
历史上有两种经典方案:一是只诛首恶,然后赶紧安定人心,不再追究了;二是借机实施大清洗,不断扩大打击面,把所有看不惯的人都牵连进去,一网打尽。
嬴政亲政伊始,两套方案虽然各有优劣,但方案二对于权力欲强的人而言特别具有诱惑力——嬴政要想行使权力,放手施为的话,头顶上有太后、吕不韦和嫪毐这三座大山,如果能借着这次机会,把太后和吕不韦牵连进去,把这三座大山的庞大班底一网打尽,可就再也没有谁还能制约自己了。
就在当年秋天,大清洗开始了,先杀光嫪毐三族。所谓三族,主流解释是父族、母族、妻族,但这么一来,如果诛九族的话,九族又是哪九族呢?这个问题已经说不清了,很可能“三”和“九”都是虚指,涵义都是灭族,君主想牵连多广就牵连多广。
接下来处置嫪毐的党羽:本人车裂,家属杀光。
嫪毐的门客当中,那些罪行轻微的,通通流放蜀地,一共有4000多家。
就连太后都被惩治了,被软禁在雍城萯(bèi)阳宫,太后给嫪毐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搜出来杀了。嬴政余怒未消,也清楚自己对太后的处置会让很多人看不惯,于是下了严令:“有胆敢为太后的事情来做劝谏的,我一定会杀了他,还会砍断他的四肢,把尸体扔在阙门之下。”
令人意外的人,竟然真有很多人来触这个霉头,犯颜直谏,结果来一个死一个。嬴政说到做到,先后杀了27人。按说27具被砍断四肢的尸体堆积在阙门之下,所有人都能看到,这太有视觉冲击力了,但偏偏还有胆大的人——他就是齐国来客茅焦,请求上殿规劝。
嬴政派人对茅焦说:“你没有看见堆在阙门的那些尸体吗?”
茅焦坦然答道:“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宿,现在阙门下的尸体已经有了27具,我来这里就是为了把数字凑齐的。我可不是怕死的人啊。”
茅焦不怕死,但茅焦的同乡都怕死,纷纷打点行囊跑路,生怕被茅焦牵连。
这个细节有点令人费解,也许是有茅焦的同乡跟随茅焦一道来了秦国了吧,不然哪至于这么害怕呢?
当茅焦的豪言壮语被转达给嬴政之后,嬴政当然暴怒,马上召见茅焦,准备把他扔进锅里煮死,偏不让他的尸体去凑齐二十八宿的名额。茅焦上殿的时候,嬴政手按宝剑,正在破口大骂,口沫横飞。
那么问题来了:嬴政软禁太后,看上去并不算过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拼了命都要阻拦呢?这件事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5 0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