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官毓贤是怎样祸国殃民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9 15:43:00 来源:戏说三国

晚清奇士刘鹗在其名著《老残游记》里,一针见血地指出:“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清官毓贤是怎样祸国殃民的?

基于此种认识,刘鹗以自己在山东官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集“清官”和“酷吏”于一身,颟顸妄作,以杀戮无辜邀取“才能功绩卓著”虚名的艺术形象玉贤。实际上,这个玉贤并非是小说家臆想出来的人物,其原型就是毓贤。

毓贤,字佐臣,内务府汉军正黄旗出身。先后担任山东曹州知府、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山西巡抚。

毓贤是中国人眼中的一个十分标准的清官。对此,从作为小说家言的《老残游记》到作为正史的《清史稿》均无异议。毓贤在清末的官场上曾提出过著名的“三不主义”,即“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实事求是地讲,除了“不要官”这一条有些不符合实际之外,其他两条他大抵还是做到了的。

毓贤到底清廉到了什么程度呢?《十叶野闻》说,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的消息传到山西之后,毓贤已经明显地感到他怂恿支持义和团野蛮排外的恐怖主义政策已经穷途末路,于是就想遣散那些在山西犯下滔天罪行的义和团员。义和团的大师兄们虽然答应解散,但还是想最后要挟毓贤一把。他们提出来,是否可以给予一定的“遣散之资”,“令兄弟辈各寻生活”。毓贤告诉他们:“吾服官以来,清刚自矢,别无藏镪余财,可以为诸英豪壮行色。无已,吾惟有敝衣数箱,尔辈向质库取银,作川资何如?”说完,“命从者出箱示之,皆破烂不堪衣着之物”。巡抚如此之贫,令本想大捞一把的义和团首领大感意外,不由得赞叹:“公真清官也。”

毓贤是清官,但同时更是晚清有名的酷吏。毓贤出道之始,任山东曹州知府,以“善治盗”著称。其实,他的“善治盗”就是中了“乱世用重典”的余毒,在地方上搞严刑峻法式的恐怖主义政策,滥杀乃至虐杀无辜罢了。毓贤在曹州的所作所为,《老残游记》中有生动的描写。刘鹗所写的这一切均可在晚清的一些史料中得到参证。据说,毓贤在莅任曹州知府之后,不到三个月就处决了2000多人!按一些笔记作者的说法,其中有九成是良民。

毓贤不仅嗜杀成性,而且极其喜欢“虐杀”。他发明了许多酷刑,譬如,打杖条、打板子、轧杠子、跑铁链子、跪铁蒺藜、站铁鏊等等。其中,最令人发指的发明是“站笼”:“命木工制大木笼四,高及肩,囊其身于笼,而以木环围琐其颈,植木其中,足下初置砖,渐抽去。弱者半日、强者一日夜死矣。”在毓贤极端酷虐的政策下,曹州上下人心惶惶,百姓甚至以“别哭了,再哭毓小辫子来了”之类的话吓唬哭闹的小孩子。

正如《老子》所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毓贤的苛酷激起了曹州地方的数起民变不说,他自己也承认“盗风仍未绝迹”。实际上,他的嗜杀不仅不能治盗,反而逼着那些真正的盗贼图谋“变身”。他们为迎合毓贤仇恨西方的特点,改以练习神拳为名,打出“灭洋教”的大纛,行劫掠之实。这就是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滥觞。

清官毓贤是怎样祸国殃民的?

对于山东的义和拳,毓贤奉行的是“阳剿阴抚”,最后竟为其改名为“义和团”。将这些四处滥杀外国传教士和中国教民,极端仇洋的乱匪称为“义民”,毓贤实际上充当了义和团迅速坐大的推手。他还公开声明:“义和团魁首有二:一为鉴帅(前山东巡抚李秉衡),其一即我是也。”

后来,毓贤一味鼓噪“义和团民心可用”,极力主张清廷的激进派向11国宣战。在担任山西巡抚后,他积极执行“仇洋灭洋”的极端主义政策,鼓励山西的义和团滥杀外国人和一切与“洋”字有关系的中国人,并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太原大屠杀”。据统计,在他主抚山西后,山西的义和团和清兵一共杀死外国人和他们的家属191人,杀死中国教民和家中使用“洋”物品的中国人一万多人,烧毁教堂、西医院、洋号、孤儿院等200多所,房屋二万多间。

毓贤极端仇视洋人,但面对洋人他其实是个色厉内荏的懦夫。当义和团导致了八国联军的武装干预后,他一再上书,讲些纸上谈兵毫无意义的大话,并表示随时可率领义和团“勤王”。但内心里,他对洋兵怕得要命,迟迟没有动作。最后,朝廷一再催促,他才起兵东进。而此时,联军已经攻进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正在“西狩”的途中。

实际上,像毓贤这样的一个祸国殃民的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只能成为清王朝庚子年“大发癔症”之后的牺牲品。八国联军占领北方数省,向清廷提出的停战条件之一就是惩办那些怂恿支持义和团的官员,其中就包括毓贤。在国内,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也明确要求朝廷严惩误国者毓贤等辈。于是,清政府先是下令将毓贤撤职流放到新疆,之后又追加刑罚,在毓贤行至甘肃兰州之时,将其就地斩首明正典刑。时为公元1901年2月22日。

即使是生命的最后时刻,毓贤还不脱其酷吏的本色。他有两个随他去新疆流放的小妾康氏和姜氏,在得知自己要被正法之后,毓贤硬是逼着这两个无辜的人“自裁殉夫”,然后笑着说:“彼乃先驱狐狸于地下也。”其心肠之毒辣由此可见一斑。

清官毓贤是怎样祸国殃民的?

这样的一个人有此下场可谓是死有余辜。但正因为他有“清官”的名分,所以死前在兰州民间激起一片同情的浪潮。近人柴萼在《梵天庐丛录》说,当时很多人张贴告示,主动组织起来向朝廷请命,请求赦免毓贤死刑。据说,兰州民间还有人在他死后为其修建了祠堂,后被清政府下令拆除。由此可见,清官在中国民间的号召力实在到了“一俊遮百丑”的地步。

今天,我们剖析毓贤这个清官典型,完全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在专制时代,无论是清官还是贪官都是不能真正利国利民的,他们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是专制文化造就的怪胎。认清这一点,对于至今还在做着清官梦、幻想依靠清官救世的中国人,应该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17:47: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清官的资讯:
谈谈中国历史上的清官效应
...风尘仆仆,愁容满面。许多太原人说,这就是他们心中,清官的模样。宋朝时,一支西来的少数民族归化,皇帝让他们自择其姓,这些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要姓包。包公的威名,早在他所在的朝
2024-06-05 20:50:00
康熙一朝何以出现两个同名同姓的清官
...吏治,勉励官员清廉,以至于一朝出现了两个同名同姓的清官。《清史稿》称,“两于成龙,先后汲引,并以清操特邀帝眷,时论称之”。一个是籍贯山西永宁的于成龙,字北溟,官至两江总督;另
2023-08-22 11:16:00
包公故事与古代清官文化的演变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芝山讲坛第七期开讲包公故事与古代清官文化的演变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李建明 本报讯(记者 王炜艺 见习记者 黄天航 文/图)9月16日上午,2
2023-09-17 05:43:00
于谦:古代清官与民族英雄的传奇人生\
...当时的社会立足是很不容易的,那个时代贪官活的反而比清官还要久,这就有了这么一句话“清官难做”。这也难怪,手头上的钱不多,还要长期防着其他奸臣的暗箭。不止说要替百姓做事还要稳住
2023-09-23 17:57:00
宋朝的廉政建设:官不修衙与清官贪官的规矩
...廉政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官不修衙”和对清官贪官的严格规定,是宋朝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官不修衙”是宋朝的一项重要制度,意思是官员不能私自修建或扩建衙门。这项制
2024-11-10 20:53:00
唐朝最穷的清官,穷到皇帝都看不过眼下旨让他贪污
...不如回家卖红薯”,在老百姓的心中,就是朝廷多出几个清官,为民做主。从古到今,出现了不少清官,像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清朝的于成龙等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不过,今天我们要
2023-01-07 17:11:00
本文转自:株洲日报程广海我国许多地方,流传着“清官脱靴、赃官摘帽”的说法。意思是,如果你是公认的清官,可以在离任时脱下自己的靴子留在任职的地方作为纪念或挂在肩上背走。如果是作奸犯
2023-12-15 06:58:00
...家族以“清爱堂”为堂号。高密市逄戈庄村因此被誉为“清官故里”,清廉家风亦影响深远,成为当地刘氏后人清白做人、坦然处世的精神坚守。潍坊历史底蕴深厚,文脉源远流长,家风家训文化更
2025-07-31 18:00:00
清官海瑞:廉洁一生,却把五岁女儿饿死
从古至今清官一直都深受人们的爱戴,所以历史上很多清官都流芳百世,时至今日还被人们传颂。海瑞就是古代的大清官,他是明朝时期的官员,以廉洁奉公而著称,他还是四朝元老,所以海瑞的身份地
2024-03-27 12:52:00
海南省琼剧院将打造清官嘉言懿行系列琼剧
...客户端、南海网4月20日消息(记者 陈望)4月19日下午,清官嘉言懿行系列琼剧剧本研讨会在海南省琼剧院举行。研讨会上讨论将《邢宥》《王佐》《张岳崧》率先搬上琼剧舞台。清官嘉言
2024-04-20 13: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