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鉴真的东渡真的只是为了弘扬佛法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20 15: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唐朝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在诸多方面都到达了封建社会的顶峰,而各个宗教的发展也是如此,鉴真作为唐朝盛世的见证者,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无疑是整个唐朝最好的时期,佛教的兴盛发展使得信徒广布,而外面的国家也是对佛教崇拜无比,那当年的鉴真为何不顾弟子众人的反对,坚持要去日本弘扬佛法,他带走了什么,一直让后世之人诟病?

鉴真和尚坚持东渡日本传佛的原因

鉴真的东渡真的只是为了弘扬佛法吗

因为鉴真和尚是一千多年前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的见证者,他在自己的那段历史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中国的佛法也是他完整的带到了日本并与本土宗教结合将之发扬广大,那鉴真和尚当年东渡日本的原因和好处利益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了,毕竟万里波涛之外,谁也不知道有着什么样的艰难险阻。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最正统的说法是他带着唐帝国的使命去传授佛教的,可是从各个方面的资料来说,唐朝政府并没有明确的支持过鉴真和尚东渡,从一定意义来说,鉴真和尚的这次东渡可以说的上是一次类似于后世的偷渡,这种方式在当时已经现在都是违法的存在,所以鉴真的几次东渡才会被唐朝政府阻止,并派人捉拿他。

鉴真的东渡真的只是为了弘扬佛法吗

鉴真有不有怀思心我们不知道,但他自己心里是绝对清楚的,为何要不顾一切的去日本,难道仅仅是为了弘扬佛法吗?当时唐朝佛教事业发展壮大,在唐朝传教学佛的人何其之多,鉴真在唐朝诸多佛教寺庙之中不过是一个一般的存在。

他可能在当时认为自己在唐朝竞争压力太大,不如渡海去未开化的日本,这样就能够实现职业地位上面的攀升,不会在唐朝那样泯然众人矣,说到底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宁做鸡头不为凤尾的道理在鉴真和尚的身上展露无疑。

鉴真东渡日本对于唐文化的利弊分析

鉴真的东渡真的只是为了弘扬佛法吗

鉴真和尚在大唐混不下去了,便想着东渡日本去谋求更好的出路,他在大唐只能做一个小寺庙的主持,可是到了日本,他却能做全日本佛教寺庙的总管,这样的权力差距不是用物质先进能够弥补的。这也是我前文总结的鉴真东渡传佛的原因:不为度人为度己。

让自己的权力身份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再去教化别人,这些才是鉴真东渡的主要原因,而他的这些小心思不仅仅是我能够猜透,当年鉴真和尚的众多徒弟们就已经知晓,在鉴真和尚蛊惑他们东渡的时候,他们都是回答的不去,还说我们这辈子有幸生在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去日本蛮夷之地受苦呢?您说要弘扬佛法,这些都只是幌子吧。

鉴真的东渡真的只是为了弘扬佛法吗

华夏文化作为天下的灯塔,日本人如果真心学习一定会派遣专门人士来求学,您这样不顾一切的去倒贴,所谋一定不小吧!当年鉴真和尚的弟子清一色的拒绝了鉴真和尚的蛊惑,坚持不去蛮夷之地,他们认为大唐的盛世文化一定会吸引其他国家主动来学习,而不是这样去倒贴。

鉴真和尚最后哑口无言,他自己心中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自己弟子索求无果之后,他只能从民间另外寻求东渡人员,因为他行动并没有向官府报备,最后多次被官府抓起来,可是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最后历时十二年,终于来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日本,在这里,他成为了日本天皇口中的上,师,而他心中的宏愿也得以达成,可是他从大唐带到日本的诸多文物在当年看来可能没有什么,但到后世无疑都是巨大的损失。

鉴真和尚对唐文化故旧的广泛采集

鉴真的东渡真的只是为了弘扬佛法吗

通过历史的仔细研读我们就可以发现鉴真和尚的动机是不纯度的,他当年东渡的时候就像是抱着要去日本建立国家一样,这一点可以参考秦始皇时代的徐福东渡,那个时候的徐福也是带了秦朝的诸多物品和文化种子,这一次的鉴真更是,他所携带的物品几乎包括了整个盛唐的产物,大到唐朝律法和官员任命制度,小到各种民间农作物与耕作技术。

鉴真东渡动机不纯,其中最可惜的就是带走了中原的三千颗舍利子,这三千颗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几乎是盛唐的所有产物,当年唐太宗时,玄奘和尚从天竺辛辛苦苦取经,结果就这样被鉴真和尚一手带到了日本,到最后唐武宗灭佛的时候,中原上国的舍利子便荡然无存,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损失。而东渡之后的鉴真则是再也没有回过中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0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时期鉴真为何执意要东渡呢
...他竟然做到了。这个人竟然还是一个和尚,他的法号叫做鉴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他为了传播佛家的法学,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到日本开创佛教的起源。这个和尚他生活在武则天当权的时期。
2023-05-19 15:08:00
唐朝文化对日本佛教艺术有什么影响
...式。另外,由此方法建造的还有供奉于唐提寺北开山唐的鉴真和尚坐像。鉴真东渡对于唐代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有些非法的意义,对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东征录》记载:据
2023-05-13 14:24:00
大唐高僧鉴真,6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盛唐文化的大师
鉴真大师(688年-763年),唐朝的杰出僧人,俗姓淳于,来自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他是律宗南山宗的传人,更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创者。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广受赞誉的医学家。曾
2024-09-10 14:24:00
...时,规模竟然达到了创纪录的594人,而被我们所熟知的“鉴真东渡”就发生在这段时期。只不过,签真东渡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正大光明”。初唐时期,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都积极推崇和
2024-06-22 21:09:00
在唐朝,和尚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做和尚需要“度牒”
...吧,看着影视剧中的一个个人物,遁入空门,修身佛法。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也挺好的,但是在唐代做和尚可一点不比现在容易,那是为什么呢?在唐代,做和尚是需要“度牒”的,什么是度牒呢?
2023-04-29 21:41:00
“扬马”火种昨在大明寺采集
... 摄本报讯 (记者 王鹏) 昨天下午,江苏银行·2024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扬马”)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扬州站)火种采集仪式,在大明寺鉴真纪念堂举行。今天上午7点
2024-03-31 08:04:00
历史上的孝谦天皇是怎样的?
...国,正处于唐朝鼎盛时期,对日本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后,将佛经带到了日本,为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孝谦天皇似乎也希望从青灯黄卷中找到精神寄托,从佛祖
2023-08-15 06:49:00
本文转自:劳动报中日航线新添智能环保客滚船“鉴真号”轮开启首航之旅本报讯 (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昨日,中日国际轮渡有限公司(简称“中日轮渡”)旗下的“鉴真号”轮在上海港国际客运
2024-06-09 02:54:00
美哉!古城扬州鉴真路“樱花大道”迎来最佳观赏期
3月26日,江苏扬州鉴真路樱花盛放,吸引民众前来观赏。鉴真路位于扬州鉴真图书馆西侧,2010年底,该市迎接日本东大寺鉴真坐像回乡“省亲”时开通,因遍植樱花,被当地民众亲切地称为“
2024-03-27 10: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