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朝政治家张廷玉,为何能服侍三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02 16:07: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天下长河》电视剧中,在旧权臣索额图与纳兰明珠逐渐被冷落后,康熙重用新臣佟国维和张廷玉,提拔他们二人在内阁学习行走之前。

今天就来还原一下张廷玉的历史真面目,这位清朝政治家,虽然因才华出众,曾服侍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可是,他终究沦为封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

一.出身名门,因诗文出色崭露头角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九月九日出生,是安徽桐城人。清代安徽桐城的张氏家族是个名门,张英(张廷玉父亲)、张廷玉、张若霭(张廷玉儿子),祖孙三代,都曾侍值内廷,且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荣光。

张廷玉曾因父亲是主考管,而放弃过一次会试考试。直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8岁的张廷玉再次参加会试,并考中进士,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正式踏入仕途。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在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两年后,因为身体不好和精力不济提出退休,得到准许。没多久,张廷玉就因工作出众被选调南书房试用,开始了高层文秘生涯。

恋旧的康熙帝召张廷玉至畅春园,询问其父致仕居家近况,看到33岁的张廷玉说话条理清晰,稳重大方,对他印象非常好,于是命他写诗,想考考他的诗文才华应变能力。张廷玉立刻作了七言律诗二首,颇得康熙帝称许。

康熙帝当日奉旨让张廷玉正式侍值南书房,并特旨带数珠,著四品官服色。此时,就与电视剧《天下长河》中张廷玉出场的情节相吻合,他因诗文出色开始在康熙朝崭露头角。

之后,张廷玉就成了康熙的贴身秘书,一直到45岁,他共给康熙帝服务12年,官至从二品的礼部侍郎。虽然官职并不高,但对文字水平要求较高的康熙非常赞许他的文字能力,在此期间,通过积累,不断拓宽了张廷玉的政治思想视野,开阔了思路格局。

特别是在康熙后期最重要的事件九子夺嫡中,张廷玉先是观望不轻易站队,后来立场坚定地选择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即后来的雍正),既体现了他敏锐的政治眼光,也为后来在雍正朝大展宏图奠定了基础。

二.雍正调整国策,让张廷玉崛起

张廷玉事业的最大成功期,是在雍正一朝,这完全得益于雍正皇帝对国策的调整。雍正虽然是九子夺嫡的获胜者,但是他登基后的统治起初并不安稳。由于支持雍正的满族功臣,在雍正登基后迅速腐败化,其代表就是隆科多和年羹尧。

结果年羹尧被雍正干掉、隆科多则被圈禁至死。而满人绝对是历代清帝的支柱性力量,但当支柱脆弱的时候,清帝也不妨扶植其他力量以为辅助,这就是汉臣在清朝的根本用处。

特别是雍正对汉人的能力绝对有认识,加上满人的腐化,这迫使他对清朝一直重满的国策做出些许调整。雍正四年,雍正拉拢的满洲贵族接二连三的被打倒后,无能人可用的雍正帝第一次被迫宣布“视满汉臣工均为一体”,这堪称清朝国策的第一次调整。在这种背景下,张廷玉得到了崛起的机会。

张廷玉为什么会被雍正帝看重呢?这自然有其独特的如下优势:首先是他迎合了雍正帝的历史观,这不仅表现在他替清朝修了一本又红又专的《明史》,更是直接替雍正修了一本确立雍正正统继承权的《圣祖(康熙)实录》。

张廷玉在修《圣祖实录》时将雍正的很多黑历史销毁,最重要的就是在《实录》里描绘了康熙死前,八名满人贵族(隆科多、允禩等)接受了康熙传位于胤禛的口谕;而且《实录》大大增加了雍正在康熙朝的功绩。

所以说:张廷玉是从历史角度帮助雍正确立了其统治的合法性,这是他后来能进入太庙的直接入场券、也是他崛起的最大本钱。

第二,张廷玉有严重的满人化倾向,这和清朝统治者的政策有关。张廷玉学习满语是在科举完成之后,当时他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之职,这只是个过渡性的官,没有实权,为了以后能顺利当官,所以张廷玉在翰林院期间认真学习满语和满人风俗。

因“研究清书,几忘寝食”,三年后,在翰林院国语(满语)考试中,张廷玉综合成绩第一,这样才被提拔为翰林院检讨,也是因为满语写得好,他才受到康熙的青睐。所以说,张廷玉虽为汉人,实为满魂,其语言、习俗皆为满人风格,这使得雍正提拔他并不会有太大违和。

第三,张廷玉本身有能力。他善于言辞,雍正继位后特选张廷玉协办翰林院文章事,“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雍正口述大意,张廷玉以书面语写成,并加以修饰“皆称旨”,张廷玉文章写得漂亮,这让汉语能力不强的雍正十分高兴,最终发展到了依赖张廷玉的地步“朕即位十一年来,在廷近内大臣一日不曾相离者,惟卿(张廷玉)一人”。

第四,张廷玉为人谨慎、低调。在雍正七年,雍正开设军机处,当时已是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的张廷玉即入职,此后他长期担任军机要职,但在任上,张廷玉谨小慎微,他自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并将八字列为座右铭,早晚诵读。张廷玉办事周到,全无科隆多等满人的骄横,这也是雍正喜爱张廷玉的原因。

在雍正一朝,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等职,而且完善了军机处制度。在为雍正苦干实干的同时,自己的事业也达到了最高峰。

三.乾隆的民族观,终使张廷玉失宠

乾隆初期,因为张廷玉历事两朝、资历颇深,而且他为人谨慎,没有把柄,加上还是乾隆的老师,所以乾隆登基之初没敢动他。但乾隆十三年(1748)以后,乾隆屡屡以小事责难张廷玉,几乎吹毛求疵,弄得大学士、三等伯、军机大臣、三朝老臣、位极人臣的张廷玉脸面全无、进退失据。

张廷玉最后只能辞职,乾隆反而怒斥之,指责他“滥邀配享,忘恩树党,举荐失察,”最后削去伯爵,取消配享(张廷玉死后乾隆心软又让他进了太庙),罢官,将之踢出政局。而这背后的根源在于乾隆的民族观。因为乾隆想重振满人威风,他将清朝的“内满外汉,首重满洲”的国策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清朝政治家张廷玉,虽然因才华出众,曾服侍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可是,他终究沦为封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这是由于他生错年代,一身才华完全被皇帝利用了,非常可悲。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年代,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终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2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乾隆派人查抄张廷玉,张廷玉一个好习惯救了自己,我们今天也在用
...(1700年),张廷玉再度参与考试,成功考取进士,进入翰林院任职。彼时,其父亲张英已位居相位。然而,他并未凭借父亲的权势,而是在翰林院潜心学习、不断积累。金子终归会闪耀光芒,
2024-10-10 15:05:00
张廷玉晚年逼乾隆写保证书,抄家不配享太庙,乾隆:与鄂尔泰同罪
...量?张廷玉为何走到这一步,而乾隆又为何如此决绝?从翰林院到大学士:张廷玉的崛起之路张廷玉,这个名字在清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于显赫之家,父亲张英是大学士兼翰林院编修
2024-08-24 20:11:00
张廷玉配享太庙,曾国藩为什么不配
...人。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政治家,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最高官职做到了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可谓是位极人臣,权倾一时。张
2022-12-26 15:30:00
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深受雍正器重
...清朝中期的重臣,大学士张英的儿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说起他父亲张英你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你一定听过这样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
2023-07-29 13:55:00
张廷玉是如何获得皇帝信任,成为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的?
...在遇到了一位真性情的皇帝雍正。雍正皇帝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普通人。对于谨小慎微的张廷玉他非常看重,以至于在死之前还遗命要张廷玉配享太庙。但张倒霉就倒霉在太
2024-12-07 09:32:00
清朝12位结局最悲惨的妃子
...年的风风雨雨,把一位天真伶俐的少女磨炼成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从沈阳的永福宫到北京的慈宁宫都印有她的倩影与足迹;太多的家事与国事以及太多的传奇,不仅在于与姑母、姐姐共事一夫。还在
2023-07-15 17:16:00
...重用。乾隆元年(1736),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乾隆帝亲谒景陵,张廷玉与王大臣留京总理事务,并自此以后每逢皇帝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乾隆二年
2024-06-07 06:56:00
清朝时期得到文正谥号的八个人都是什么下场?
...士,谥号\"文正\"。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汗
2023-06-08 13:18:00
雍正感叹无人可用,张廷玉:大牢里还有个死囚
...中一喜。阿克敦通过科举不久,按照惯例,他被分配到了翰林院做编修,授予庶吉士的称号。很快,他就被提拔为侍讲学士。本来康熙在心底就比较亲近八旗子弟。而阿克敦又是有真才实干的人,这
2024-06-23 20: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