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这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可惜,皇帝们可不这么看,并不是所有文人都会获得如此高的礼遇,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
有清一朝,将近三百年,得到文正谥号的也就区区八人,那么他们都是谁呢,又都是什么结局呢?
汤斌
汤斌
从简历上看,汤斌的官阶仅仅是礼部尚书、工部尚书,跟其他纵横官场几十年的人来说,不值得一提。但此人一生光明磊落,勤政廉洁,以学问治天下、以学问辨是非、以学问教后辈。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为官场权贵陷害,再加上长期的营养不良,蒙冤的汤斌不久后便染上了重病,于康熙二十六年病逝。
直到几十年后雍正帝才给他平反,这还没完,乾隆时期,又破天荒的赐汤斌谥号“文正”,汤斌也成为清朝八位“文正”第一人。
刘统勋
刘统勋
很多人并不熟悉,其实他就是刘墉刘罗锅他爹。尽管没有儿子出名,但事实是刘统勋的政治地位和成就远远超过儿子刘墉。
刘统勋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朱珪
朱珪
一生在朝为官五十多年的宦海中,以"养心、勤业、敬身、虚已、致诚"为箴言,一生清廉不言钱,爱国爱民。
乾隆专门把他调任到京城上书房,做嘉庆的老师,看似受到重视,但同时也得罪了和珅,因此被降级。直到嘉庆亲政后,才把恩师调回京城委以重任,可惜在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五日,朱珪因病去世。嘉庆皇帝对其恩师的评价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
曹振镛
曹振镛
曹振镛从政时间长达53年。他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嘉庆朝,他得到重用,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工部,进入内阁。到了道光朝,入阁任军机大臣十余年,深得道光帝的信任,无灾无难,年届80岁才退休,清代官宦岁月之长几乎无人能超过曹振镛。
杜受田
滨州杜氏曾以“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而名扬天下。进入仕途后,被道光皇帝特召进京,直上书房,教授皇子读书。道光十八年升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上书房总师傅、实录馆总裁。咸丰即位后,更是连连升级,一步步进入清王朝统治集团的核心。咸丰二年山东、江淮地区受灾甚重。结果死在了实施赈务途中,终年66岁。
杜受田死后,咸丰皇帝万分悲痛,亲往杜宅祭奠,抚棺痛哭,并追赠杜受田为太师大学士,谥号"文正"。
曾国藩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清王朝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
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死后被谥“文正”。
李鸿藻
李鸿藻虽然没有李鸿章出名,但也非等闲之辈,历任内阁大学士、四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重要职务,他还是同治皇帝的老师,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晚清三朝阁老。
和李鸿章不一样,李鸿藻是“清流派”创始人,主战派重臣之一,反对屈辱求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是非常难得的。
清光绪二十三年,七十八岁的李鸿藻因病逝世,谥号“文正”,入祀贤良祠。
孙家鼐
清朝咸丰九年的状元,晚清四朝元老,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北大第一任校长。
甲午海战失败,他提出了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认为要振兴中华,要注重科学,兴办实业,国家欲富强、民族要兴旺首先要开办学堂。
孙家鼐一生几乎没有怎么大起大落过,这跟他的低调内敛、自奉敛约有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设立资政院,与溥伦同任总裁,受封太子太傅。逝世后,谥号“文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8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