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陈 曦
近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总承包的我国首个多圈层立体塔基观测平台(以下简称观测平台)在山东省青岛市建造完成,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观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将上岗。
该观测平台主结构包含导管架、组块、观测塔,设计总重4530吨,塔体最高处距海平面约103米,是我国最高的海洋观测设施。建成后,将搭载至少66种、195台套观测设备,是目前全球综合科学观测能力最强的观测塔。
据介绍,该平台可实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方位、综合性、长期实时高分辨率立体观测,相当于一台超大型“扫描仪”全面监控海洋综合环境信息,将为我国海洋气候演变研究、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等提供全面精准的海洋大数据服务。
为了保障这台“扫描仪”始终精准地运行,该观测平台安装了全寿命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共布设了包括腐蚀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倾角仪、静力水准仪等在内的147个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观测塔结构状态,合理评估塔体结构状况。
海油工程多圈层立体塔基观测平台项目总承包负责人惠胜利表示,该平台是目前国内海洋结构物中安装监测传感器数量最多的“智慧”导管架平台。该数字化工程可为观测平台结构安全风险管控和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提供支撑。
多圈层立体塔基观测平台EPCI总包工程项目的整个建造工程历时5个月。“常规的工程项目在ODP(总体开发方案)阶段结束后,概念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三个阶段至少需要一年。”惠胜利介绍,设计内容包括导管架、组块、观测塔的结构、舾装、机管电仪、海上安装等多项工作。由于此次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常规项目的设计流程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海工项目设计团队创造性地采用基详一体设计,在基本设计阶段采用详细设计的标准,基本设计和详细设计同步进行,大幅降低了设计周期,为陆地建造的按期完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外,该观测平台的一个重要观测目标是形成于中国东南洋面上的台风,因此海上安装选址于台风路径上,以达到最佳观测效果。考虑到投入使用后必然会频繁与台风抗衡,平台结构强度设计尤为关键。海工项目设计团队以百年一遇海况为出发点,对平台关键结构进行设计加固,尤其对飞溅区钢结构进行加厚,以增加腐蚀余量并覆盖新型防腐涂层,以满足观测平台可能面对的极端恶劣海况。
在建造过程中,此次观测平台的建造方式也与以往导管架卧式建造方式不同。导管架创新采用上下分段、立式建造模式,可节省注水系统用钢量,减少海上安装作业工期。
观测平台在建造过程中,海油工程项目团队紧盯工程质量和进度,持续优化施工工艺和工序,全力推动建造按期完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