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小巷里的百岁老兵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6-14 01:1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小巷里的百岁老兵

小巷里的百岁老兵

周老参加公益活动

小巷里的百岁老兵

当地政府在周老小院对面修建的“诚信广场”

(上接B1版)

不惑之年生日,做了一套新棉衣作为纪念。

知命之年生日,摄影一张、做大衣一件作为纪念。

还历之年生日,做诗一首:“岁逢还历众称翁,一派生机自觉童。天天紧把花草弄,偷闲捧读春意浓”作为纪念。

1981年离职离休,在劳动、运动、旅游等活动中,总觉得诗成倍有神,值杖国之年,尽胠其橐,掇拾乱稿,汇编成册,以为生日之庆。

七七喜寿,八十伞寿,八十八岁米寿,自做青菜肉丝面条一碗,独坐南窗呼噜呼噜食之,以了心愿,高呼我的生日过了。

九十岁专制小碗2000只,上书“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加意保安康”,送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与大家分享喜悦。

转眼年届95岁,生日怎么过?儿子周巍和他商量,老人一改往年过生日不要操办的执拗。他说:“该举行仪式了,考虑后果,不大办,两桌人,废除传统旧陋习,不放鞭炮,不收礼金礼物,我自己设计,专门制作2000只寿碗,碗上印制‘走南闯北行天下,写字读书享年华’两句话,送给众人,这样既了了不少亲友故旧的美好心情,也了了周氏族人的期待,更不让你们做儿女的难为情。”

两桌人,家里人一桌,亲戚一桌,开场是大家齐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席间有三个晚生小友跳舞助兴,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结束。

周老说,名人有言:“活着是一场非常好玩的游戏”。九十五岁生日,这场游戏既简单又顺利,不放烟花爆竹,不收钱物礼品,内心坦然,洒满阳光,感到快乐幸福。县委组织部送来了点心和书本;县老干部局也送来礼物。

甲辰龙年正月初四,正是长假。按农村习俗,老人今年是百岁,生日在正月初四过,大家放假,有时间,请亲戚吃顿饭,一桌15人,并且印制了2000只“龙行龘龘,欣欣家国”红色寿碗,远近亲戚和一些领导、朋友,一一送到,表示百岁生日已成。

白驹过隙催人老,几多明月有清风。走过百岁人生历程,能吃能睡能行,骑上自行车,二三十里路不在话下,周围有许多人和他探讨保健、养生及长寿话题。

周老说,他信奉自我节制,平淡养生。人人活百岁,其实都不难,只要能坚持,个个有希望。坚持什么呢?即《黄帝内经》中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对健康所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天下众生仁者寿,世间凡事礼为尊。“厚德载物,厚道养心”是一种朴拙的智慧,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远见。周老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

周老常说: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好、心不老,雄心不减、壮志犹在,生命之光就会依然灿烂,生命之树就会常青。

他和小巷人血脉相连

时钟在走,日历在翻。一晃周仁甫老人已经住在交通巷三十多年时间了。一座小院,一人独居(周仁甫75岁时夫人生病离世,至今,他一直一个人独居)。儿女成家立业后,都另住别处。刚搬到小巷,他曾写《咏独》诗一首自乐:

独家独院树木多,独吃独住独唱歌。

独听鸟语独念书,独来独往玩山河。

他独享小院,独来独往。80岁登上海拔1810米的黄山天都峰;93岁踏过千阶云梯栈道,登上海拔1308米的云台山茱萸峰;98岁将自行车踩踏得脚下生风,自由自在地穿行在县城大街小巷和远近乡村,骑累了,便坐在路边,掏出一本书来读,真正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笔者曾试问老人,一人住这里寂寞吗?

周老说:“这是哪里话,一点也不寂寞哟!‘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闲有诗书相伴,日有邻居聊天,事有居民帮忙,我们这个小巷就是一个大家庭。”

周老拉着我在小院走了一圈,他说,你看平房顶上的小青菜,肥料都是有机肥,这泥土都是我一筐一筐背上去的,长得多么好,一点污染都没有,一粒化肥也没用,纯绿色蔬菜!这南瓜再有十天八天就能吃了,围墙边上还有莴苣、小黄瓜,我一人吃不了,都是和邻居共享。邻居也是家家大方,我这里缺什么,还没吭声,就有人送来了。

周老说,我搬到小巷,曾三次从房顶上摔下来。一次是倒跌,头朝下倒栽葱,头部流了不少血。昏迷苏醒后,惊呼跌伤了。这一呼唤,立马惊动了小巷人,邻居韩炳芳跑步到前面马路边,请来一辆三轮车,将我往医院送。还有邻居打电话通知我的儿子女儿女婿。三轮车临走时对门夏奶奶坚持陪我去医院,我自觉能支撑,谢谢她。到县人民医院急诊室,很快儿子女儿女婿闻讯赶来,七手八脚帮助安排住进822床,幸好邻居送得及时,住了几天就出院了,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要是没有邻居迅捷帮忙,麻烦就大了。

周老说:有一种关爱,近在咫尺。即便不常往来,也在彼此间默默传递。一个微笑、一声招呼,以邻为伴,与邻为善,邻里守望,守望的是寻常人之间的善行义举,守望的是大家成为一家的美好愿景。

2016年5月7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周仁甫走进响水县红十字会,在器官和遗体捐献同意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希望百年之后,能帮助更多人延续生命,“最后一次为人民服务”。他笑称自己如此高龄,摔了几次跤都没有骨折,一定要让医学家研究研究是怎么回事。

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在笔者采访期间,天天见到有附近的小巷人到仁甫小院谈这说那,有的来借书,有的来问事,有的来聊天。有一件事印象很深:一位姓邵的老奶奶来找周老说,交通巷前面建了个大菜市场,生活方便,儿子想在附近买个套房,一家人搬到这里住,请周老帮助打听打听。周老满口答应,第二天就这家到那家去了解有无房源,一个星期工夫,还真的找到了两处房源,电话告诉邵家人,登门看房商谈。

与周老近邻的姜华传师傅对我说,他过去开长途客车,听周老讲了许多关于文明行车的故事。他说开车人要注重品德修养,不要随意鸣喇叭惊人,不要强行超车,强行超车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听了这些,总感觉到我们这些邻居和老周爹在一起既是缘分也是福分,得到的都是正能量。

小巷名声远扬,灌河两岸,响水、灌南、灌云、滨海、涟水等地,党、政、军、警部门,经常安排人员到仁甫老人这里,聆听老八路讲述昔日的战斗故事,在“再思亭”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老人总是提前做好准备,把他那几张破旧的椅子、凳子、小课桌摆放得整整齐齐,茶水烧好,等待客人的到来。高寿的他,一如既往地精气神十足,以他那颗永不熄灭的革命雄心,点燃年轻人心中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小巷热闹了,小巷拥挤了,小巷人想着要拓展小巷,保护小巷。

县委、县政府和响水镇政府为进一步宣扬中国好人精神,弘扬仁爱诚信精神,几次研究规划,征用仁甫小院对面一块民用宅基地,修建了“诚信广场”。广场周边栽植景观树木花草,设置敬业亭、读书柜、和谐走廊和演出舞台等景点,成为周围民众聚集活动的最佳场所。

2020年2月,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将交通巷更名为仁甫巷。

2021年,县领导考虑到这位年纪最大的志愿者精神传承和安全问题,决定成立“中国好人周仁甫志愿服务工作站”,办公地点就设在小院。志愿者们一方面为周老准备一些学习资料,料理周老的日常生活,一边整理小院,把过去有点杂乱的地方,改造成大家来接受教育和学习的好环境。

在进行小院简单整理时,他们因地制宜。把原来一个砖砌小厕所拆除了,在小厨房内新改装了卫生间,方便老人的日常生活。新建立了一个微形小水池,里面栽了几棵荷花和睡莲,周边栽上松、竹、梅、兰,寓意老人永远健康,长命百岁。

院门前插着国旗和党旗,一眼望去红彤彤的院落,便是周仁甫的家,也是仁甫初心学堂的教室、左邻右舍孩子们的图书馆。这里成了响水地区广大党员干部党史学习的宝贵场地,丰富文化生活的良好平台,大家携手开展志愿服务的宽广空间。

如今,百岁老人周仁甫依然故我,每天出入小巷,有时骑车,有时步行,有时行色匆匆,有时闲暇散步,邻居们总是热情招呼、笑脸相迎,问一声平安,说两句家常话,有一次邻居看到周老鞋带没系好,亲切地喊他:“老周爹,慢点走,鞋带散了,我给您系下。”说着就蹲下来,帮老人系好鞋带,掸掸鞋上的尘土,还忘不了关照几句:“周爹,车子骑悠着点,小心路上人多哟!”老周爹喜眯眯走出小巷。

晚上回来,总有邻人亲切地问候:“老周爹,您回来啦。”

“回来了。”一问一答,如同家人。

周老说,每当他打开小院的门,总有一股亲切感涌上心头。

立镜一面,呼唤声远。一个充满阳光的期颐老人,一条充满亲情的仁甫小巷,长满仁爱的植被,开满善良的鲜花,流淌的是中华文化的血脉,释放的是中华文明的营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玉林日报玉州南观社区:“小巷议事会”很接地气本报玉州讯 “虽然我的家乡离这里很远,但社区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我总觉得像水电、物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映
2023-11-12 16:03:00
重刷《小巷人家》:皮猴向鹏飞为何会是小院最有出息的孩子
在小巷里,孩子们的故事是剧情后半段的重头戏,看着小巷里的孩子一个个考上大学、参加工作,顺应时代的潮流,走向不一样的命运,总给人一种时过境迁的感觉。在故事的后半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2025-01-02 13:21:00
《小巷人家》10月28日上线,轻喜温暖交织时代的拼劲与生活的余味
《小巷人家》借烟火气、生活感落地故事表达,精细酿造着剧中角色们醇厚的岁月光景,感受时代的烟火沸腾和生活的浪漫诗篇。转自:芒果TV‍‍由正午阳光出品,改编自幻想工场作者大米的同名小
2024-10-21 22:26:00
...夫为城市发展补足短板、添足动力。目前,城区467条背街小巷全面完成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纵横交错的各种“飞线”规范入盒,坑洼不平的路面实现硬化,687盏新路灯在小巷里亮起来
2023-01-10 10:08:00
《小巷人家》上头了,充满烟火气的年代剧扑面而来,太炸裂
老周摘要:10月28日,年代剧《小巷人家》开播。这部剧以苏州棉织厂家属区的两家人家,从1978年恢复高考开始,在几十年的时代大潮中,以孩子们的命运发展为主线的故事。这部年代剧充满
2024-11-09 11:31:00
...质,共建美丽宜居家园杨维立今年,北京启动第三轮背街小巷治理。随着环境整治提升从胡同街巷向平房院落延伸,一批“看着美、住起来更美”的小院在治理过程中不断涌现。10月30日起,北
2023-10-31 00:26:00
江阴祝塘开展“聆听英雄故事,庚续红色血脉” 少先队员寻访参战老兵活动
...展“聆听英雄故事,庚续红色血脉” 少先队员寻访参战老兵活动。23日下午,骄阳似火。文林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们高举队旗,在老师的带领下,徒步来到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等功臣徐荣华家中,
2024-05-24 13:09:00
《小巷人家》黄玲送别戏剧本只有四个字,难怪蒋欣不想演第二季
《小巷人家》迎来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观众沉浸在剧情中难以自拔,不舍得全剧终,也不舍得剧情就此告一段落。对于是否有第二季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但我更倾向于有第二季,毕竟无论是官微的
2024-12-17 16:33:00
二刷小巷人家:为啥宋莹黄玲20年好邻居,只因一把房钥匙的边界感
二刷小巷人家,最打动人的怕是宋莹和黄玲两家的邻居情深。为啥她们能处成20年好邻居,只因一把钥匙的边界感,和帮孩子补课的邻里情。追剧探城,看城市悲欢人生成长剧综成长|城市专栏文/王
2024-12-11 00:1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动车上的“生命共鸣”:一句“你多喝点水”,牵起警民情与母子思
2025年6月4日,C6512次动车穿梭在山河之间,车厢内一段因关怀而起的故事,正悄然串联起跨越时光的温情——乘警冯越一句“你多喝点水”
2025-09-09 15:10:00
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携礼赴济宁,上门祝贺宝妈喜添丁!
金秋九月,喜报频传。9月3日清晨,济南嘉乐生殖医院报喜中心团队带着500元宝宝成长基金和专属嘉乐宝宝的婴儿车,专程赶往山东济宁孙女士家中
2025-09-09 15:17:00
“90后”男幼师杨龙:铁汉带娃也柔情
讲故事、画画、做实验、设计游戏、创设环境、扎辫子、洗杯子……一提到幼儿园教师,不少人会想到细腻温柔的“红颜巾帼”。然而
2025-09-09 20:45:00
【视评】一中学女生被多人霸凌,广西苍梧应当反思什么
广西苍梧的一个中学女生被欺凌,她无助地跪在地上,被泼水、扯头发、扇巴掌。没料到,欺凌者还比出了剪刀手的手势在炫耀。这些画面令人心痛
2025-09-09 12:52:00
AI看东营 | 白露:告别夏末躁动 迎来澄澈清秋
白露至,秋意深。凉夜长,暑气收,白露,秋夜的薄纱轻覆,晨起的微寒初透。白露,告别夏末躁动,迎来澄澈清秋。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
2025-09-08 09:10:00
微视频 |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关注工伤预防 守护幸福时光
2025-09-08 19:33:00
西安双胞胎姐妹人生相似度90% 75岁了仍是彼此最亲的人
同上一所幼儿园、小学,上山下乡时在同一个村子劳动,就业时进了同一家单位,俩人同一天结婚,丈夫也都是军人。75岁的刘英平
2025-09-08 21:36:00
高中生厌学 从长治跑到太原
一名17岁的高二女生因出现厌学情绪,加之与家人沟通不畅,独自从长治来到太原。9月6日,家长赶至太原,在网格员和民警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
2025-09-07 16:36:00
拾光记|钟燕玲:不把自己当病人,日子照样有滋有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牟静萍钟燕玲的抗病故事,要从2007年的一场高烧说起。当时她连续三天发烧,如厕时发现小便呈深色
2025-09-06 10:35:00
41年前从合肥大兴集被抱养到砀山,她如今希望寻到亲生父母
大皖新闻讯 张娟今年41岁,自幼被抱养到砀山,成长生活美满幸福,养父母对她视如己出。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张娟想找到亲生父母
2025-09-06 15:05:00
继母打骂致12岁女孩离家,12年后生母得知消息将女儿寻回:我对不起她,不知该如何面对
大皖新闻讯 “她跟着前夫生活期间失踪,现在找到她我心情特别复杂,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近日,贵州黄女士与女儿分散20年后再见面的视频在网上传播
2025-09-06 18:35:00
上犹县人民法院开学季集中发放案款36万余元
江西手机报赣州讯(黄慧敏)9月3日晚,上犹县人民法院为15名务工人员集中发放案款,同时结合开学季时间节点,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课
2025-09-05 16:44:00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中的真情守护
护士是陪着患者走夜路的人,虽然不能改变夜的黑,但她们的陪伴可以增加患者走过夜路的勇气。病房中的焦虑六十一岁的李大爷,既往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2025-09-05 17:05:00
读城记|破闷之道
文|周恒祥夜半被孩子饲养的宠物小仓鼠发出的怪叫声惊醒,想想自己的闹心事,再也睡不着,望着漆黑的屋顶,突然觉得憋闷得慌。便打开手机
2025-09-05 22:11:00
上善若心:我人生价值——真善美的道德准则
“上善若水”,老子之言,流传千古,世人皆知水之柔韧、谦下、利物不争,以为至善之喻。然余独思之,水之善,终归外在之行迹;真正之善
2025-09-05 13: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