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览在京开展
穿越千年 感受大唐气象
本报记者 赵晓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08日 第 10 版)
日前,“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图为观众在观展。
乾 一摄
“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览展出的贴金彩绘武官俑。
乾 一摄
“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览展出的蓝彩女立俑。
本报记者 赵晓霞摄
来自陕西昭陵博物馆的尉迟敬德墓志、微笑仕女图,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的石刻胡旋舞墓门……日前,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贞观——李世民的盛世长歌”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240余件珍贵文物与公众见面。
该展览是北京地区首次大规模贞观主题文物展,呈现了唐代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成长之路和大唐气象,让观众穿越千年时空,感受历史风貌。
汇集249件精品文物
在中国历史上,唐代国力强盛,威名远扬。李世民为唐代开国与王朝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
据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孙小兵介绍,本次展览汇聚来自昭陵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等15家文博单位的140组249件展品,涵盖陶俑、金银器、琉璃器、石造像、墓志等,多角度展现了唐代的风貌。
“此次展览中的文物超过半数来自昭陵博物馆,而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陪葬墓分布于主陵南偏东方向,共有200多座,陪葬者有皇室宗亲、嫔妃、功臣等。昭陵考古调查发掘部分陪葬墓,出土陶俑、壁画、碑石和墓志等珍贵文物。”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外联处处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冯雪说。
对本次展览的策展团队成员宋峥嵘来说,15家博物馆的文物协调是一大挑战。“前两天我翻阅微信聊天记录发现,从去年4月开始提出本次展览的动议,到现在约1年了。”
关于展品的遴选标准,冯雪告诉记者,首先看文物的年代是否符合展览主题。“展出文物既有初唐时期的,还有北周时期和中晚唐时期的。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希望观众关注李世民出生前后的时代背景以及贞观年间一些政策对后世的影响。其次,我们尽可能地把精品文物带到观众面前。比如尉迟敬德墓志,是第一次离开昭陵博物馆展出。”
展示初唐人生活样貌
本次展览分为“沙场战神·少秦王”“不世雄才·唐太宗”“万民之王·天可汗”“凡夫一面·李世民”四个部分,以初唐时期唐太宗开启贞观之治为主题和逻辑脉络,通过重点文物展陈、数字光影展示、唐风场景复原、手册互动玩法、多种研学课程、热点活动打卡等方式,带领观众多角度了解李世民的非凡一生并让观众深入了解初唐历史文化。
“看着这些陶俑、壁画中的人物,感受到了初唐时期人们的生活样貌。这些人物形象眉宇间有着从容与朝气,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独有风貌。”观众李女士说。
李女士在蓝彩女立俑前驻足良久。透过展柜,可见女俑梳高髻,面容丰满,墨描眉目,朱红点唇。身穿小领窄袖长袍,束腰,双手交于腹前。长袍施深蓝彩,遍洒白花团,花团中又略点淡棕色。衣褶清晰,自然流畅,婉丽华贵,气韵生动。
“蓝彩女立俑最珍贵的地方就在于蓝彩,在早期唐三彩中极为罕见。”宋峥嵘说。
在蓝彩女立俑旁的展板上,敷铅粉、抹胭脂……一组展示唐代女子化妆顺序的示意图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感觉她们的生活很精致,很鲜活。”李女士说。
展厅中,一对彩绘釉陶男骑马长啸俑的姿态让人印象深刻——均头戴红风帽,身穿淡绿色长袍,束黑色腰带,足蹬黑尖靴。一俑左手捂嘴,右手扬起,仰天长啸。另一俑左手扬起,仰天长啸。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唐代,啸是一种专业技能,指的是在手指、口型及舌尖的配合下发出不同的歌啸,用于仪式表演。
和这对彩绘釉陶男骑马长啸俑相邻的白陶抬蹄马同样与当时的娱乐生活有关。只见白陶舞马三足立于平板上,肌肉健硕,姿态优雅。右前蹄抬起,身体重心落在左前腿和两条后腿上,扬颈低头,鬃毛呈波浪状披在颈部左侧,似乎正随着乐曲有韵律地踩着舞步。
“唐人以喜乐琴、善歌舞为荣。唐代文人举办宴会活动,也常以歌舞相伴。从这些文物可看出,当时唐代社会的开放包容。”冯雪说。
让观众离历史更近
公元627年,时年28岁的李世民开启贞观之治,造就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大唐初影。
在本次展览中,尉迟敬德墓志也被搬进了展厅。观众可以辨别出盖面上的题刻——“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以及四周的花纹。该墓志体量丰硕,石色晶莹,雕刻细腻,文字优美。
据宋峥嵘介绍,尉迟敬德墓志是昭陵陪葬墓出土的45合墓志中体量最大者。难得的是,志盖所刻书体笔画只有高低之别,并无颜色差别,若书于纸上,则丝丝露白,因此叫飞白书,“这是很独特的”。
“以前对尉迟敬德的了解是他的形象在过年时以年画的形式,被当作门神贴在千家万户的门上,祈福祛灾。看到墓志,觉得人物丰富起来,也更想了解尉迟敬德和李世民之间以及李世民和那个时代其他名臣良将之间的故事。”一位观众如是说。
让观众将之前对贞观之治的认识进一步延伸的还有国家图书馆选取的珍品馆藏——明洪武三年(1370)王氏勤有堂刻本《贞观政要》。据介绍,《贞观政要》是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政绩及君臣论政的史书,书中以君道、政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等为篇目,分别摘录了唐朝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同大臣的政论、奏疏以及重大政治措施等内容。
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表示,观众理解贞观之治,应该将看文物与读典籍结合起来,让考古发现与传世典籍相印证,从而更好地体会贞观大唐精神。
在展厅中,被不少观众描述为“惊艳”“哪个角度看都很美”“终于知道那时候的武官穿什么了”的贴金彩绘武官俑蹙眉瞪眼,身穿红色战袍,着明光铠,双臂饰虎头披膊,足蹬黑色圆头靴,通体有精心设计的图案花饰,多处贴金,双手握拳作持兵械状。神情严肃,仪态英武威严。
“这次策展让我感觉,策展者像厨师,参展文物则像厨师手中有限的食材。策展是在有限的场地内,把这些文物融合起来。”宋峥嵘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8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