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齐鲁蛙眼舆情分析师 刘道勋
1月末,据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当下,为了扩大社交范围,尽快“脱单”,一些单身青年选择进入短视频直播间。在直播间,相亲者的身高、颜值、职业、收入、房子、车子等基本条件摆在明面上,被一轮一轮地打量和筛选。梳理相关话题评论区发现,此类“云相亲”被青年群体接受度高,并认为此举在工作之余能够给广大青年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渠道。但“云相亲”却也有可能导致“真爱”难寻,陷入情感关系快餐化困境。读懂“云相亲”背后青年群体的情感需求,是破解婚恋难现象的有效之道。据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自1月30日至2月5日10时,全网共监测到关于青年群体“云相亲”话题相关信息量约1326条。
舆情走势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关键词云图(图自齐鲁蛙眼舆情大数据平台)
一、 “云平台”应用促使“云相亲”现象产生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出的“云平台”为人们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云看病”“云游览”“云学习”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云相亲”也顺其自然的成为青年群体选择认识异性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新技术的投入应用,青年群体的婚恋交友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并将目光转向线上平台,将线上相亲视为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在虚拟的空间中,青年群体努力建立情感联系,并期盼寻找着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为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与异性接触的机会。
二、 “云相亲”便捷性使其受到青年群体拥护
在“云相亲”的过程中,异性之间情感关系的确立打破了时间、空间及地域的限制,使原本难以有交集的男女双方能够有机会进入到彼此视线当中。此外,异性之间都抱着寻找伴侣或尽早成婚的目的,更具针对性,相处也更坦然,对话也更直接。相对于亲朋好友介绍等传统相亲更有效率,避免了直接询问对方家庭或其他情况的尴尬或媒人不真实反馈。同时,“云相亲”也具备更强的筛选功能,男女双方的年龄、家庭、学历、工作以及喜好等信息可以一目了然,可在短时间内做出能双方否更进一步的初步判断,不用再次线下了解,最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成本及情感投入。综合来看,“云相亲”因其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获得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三、 理想伴侣“前置化”凸显青年群体情感困境
“云相亲”过程中,男女双方都将择偶条件做前置化的展示,其往往憧憬早点遇到理想中的“完美”伴侣,具有较强的理想化倾向,进而有可能带来情感过程中的“快餐化”。综合来看,“云相亲”带来的“快餐化”式感情基础并不稳定,男女双方基于对“完美”对象的憧憬中来打造自己的人设,所呈现的个人情况也有存在夸大化的可能性。承载“云相亲”的平台主要负责为男女双方提供认识的渠道,运营逻辑则为通过平台加持,为男女双方提供更宽泛的择偶面,使用户相信能匹配到条件最佳的伴侣。同时,“云相亲”过程中个人情况及择偶标准通过平台向外界展示,难免被围观人群拿来评论,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此外,过于“理想化”的择偶观有可能给男女双方带来挫折感,影响自信心。
(由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开发的壹点动心微信小程序)
四、 结语
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2022年,我国城市30岁人群的未婚率达到30.7%。民政部发布的《2022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也显示2022年,全国范围内,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83.5 万对,比上年下降 10.6%。结婚率为4.8‰,比上年下降0.6 个千分点。权威数据显示我国适龄青年中存在着基数较大的单身或未婚人群。从“云相亲”受到欢迎来看,一些年轻人缺乏理性择偶观。相关部门应加强情感教育,引导青年群体形成良好的家庭观、责任感,以理性思维对待感情生活。同时,针对“云相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诈骗等行为,平台及相关部门要及时介入,依法处置。最后,家庭及社会要对单身或未婚群体更多的包容性,让年轻人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感情活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5 2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