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次感冒怪怪的,先是全身发冷,冻得像进了冰窖,接着迅速发热,接近40摄氏度……每时每刻都像坐过山车。”最近年近60岁的曾先生(化名)以为自己感冒了,但症状却很奇怪,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医生最终确认,怪异的“感冒”与自己不久前的一趟跨国行程密切相关。
“一开始以为是舟车劳顿,致抵抗力下降后引起的感冒,奇怪的是忽冷忽热的,后来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严重低下。”曾先生想着身体不适感越来越明显,血常规又异常,害怕自己是否得了血液系统严重疾病。
这么一想,家人也害怕了,赶紧陪着忧心忡忡的曾先生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就诊。
该院感染科主任潘红英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患者刚从非洲回来,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立刻心里有了谱。
果不其然,经血涂片检测确诊为恶性疟。据介绍,恶性疟的感染特点是来势汹汹,要求医护人员救治得迅速。明确病因后,感染病科团队立即启动传染病防控流程,蚊帐隔离,汇报疾控,给予规范抗疟药物治疗。一系列措施实施后,患者很快体温降至正常,血小板上升,症状缓解,于几天前出院了。
潘红英介绍,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经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又叫“冷热病”“打摆子”,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非洲、东南亚)。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频繁,输入性疟疾病例在我国时有发生。感染后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重症甚至危及生命。
“一般被叮咬后10-20天会发病,发病前往往有疲乏、不适、厌食等症状。典型表现为周期性的发冷、发热和出汗。先是发冷、寒战,冷感消失后,体温迅速上升,热度可高达40℃以上;大约经过2~6小时以后大量出汗……这与感冒、流感的症状都不同。”她说,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马上到了五一出行旺季,潘红英建议,在工作或旅游前往疟疾流行地区前(如非洲、东南亚),最好咨询专业机构,必要时提前服用预防性抗疟药物;在疫区需全程使用蚊帐、驱蚊剂,穿长袖衣物,避免蚊虫叮咬。归国后,若出现发热、头痛、寒战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而且,天气渐热,夏秋季为蚊媒活动高峰期,她提醒广大市民需注意环境卫生,减少积水,防蚊灭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