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张 爽
身为导师,我经常被硕士或博士一年级学生问同样的问题:“老师,我该选什么样的题?可否给我一个研究方向?”
我一般会问学生:“你对哪个领域感兴趣?为此做过什么准备?”有些同学会沿着我的提问讲述想法和体会,有些却迟迟无法作答,显然还没有做好独立、深入研究的准备。
面对这样的同学,我通常会宽慰他们:“你们才一年级,还有自由徜徉的时间,不妨多听多看多想。要珍惜这段时间,通过广泛的阅读、学习、交流,寻找能够激发兴趣的问题,这是件幸福的事情!”
但仍有些同学希望导师直接布置任务,表示“尽快确定题目才能知道努力方向”“要按时完成论文、顺利毕业”。我非常理解他们的想法,但即便如此,也应看到,学习、读书有其基本规律,要沉得住气做学问。
研究生做学术研究,所谋求的不只是一篇学位论文,而是学术视野、思维方式、专业基础、研究方法等系统提升。以培养问题意识为例,导师指定的题目,可能与学生的研究志趣不同,还可能导致其缺失发现、思考问题的机会,不利于成长。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从新角度去看老问题,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
科研始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找问题,旨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提升独立思考、信息检索、沟通合作能力。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在相关专业领域积累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够分析并提炼出有价值的真问题。
以教育学研究为例,选题本身往往聚焦于小切口,但需要学生对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有着基本把握,长期关注国家战略和改革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辨析、延伸、联想、推演、质疑等,完成从现实问题转化为学术问题的过程。在这些学术训练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系统性思维。或许部分同学未来并不以学术为志业,但在生活和工作中,这些收获也同样宝贵。
行稳才能致远。沉得住气,尊重规律,看得长远些,步子才能更坚实。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本报记者吴月整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4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