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范鸿艳 青岛报道
画画、弹琴、看书、排练文艺节目……家住城阳区城阳街道前桃林社区的李桂珍,今年70岁,退休整整10年。退休前,李桂珍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为村民看病治疗,一干就是40多年。
和大多数刚退休的老人一样,一开始,李桂珍也非常不适应,面对突然多出来的时间,无所适从。后来,在老伴和儿子的开解下,逐渐调整状态,不仅用爱好填满退休生活,还积极加入社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帮助社区文艺队编排节目,退休不退“热”,余热再生辉。
李桂珍(左)和老伴邵宏贵(右)
40余年坚守岗位 做村民的健康守护者
“当时的‘赤脚医生’很辛苦,只要有病患,就要随时出诊。”退休前,李桂珍干了40多年的乡村医生,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村民需要,她总是冲在第一线。当时,村子里800多户村民,却只有2名医生,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医生忙起来真的顾不上自己,她有一次把一个包子分了三次才吃完。”李桂珍的老伴邵宏贵说,刚吃一口,来病人了,只能立马放下,处理病情,回来再吃一口,又来事情了。在老伴的印象里,李桂珍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很多时候,村民半夜来家里敲门,她也是马上爬起来看病,以至于退休已经10年,夜里一有声响,李桂珍还是会在第一时间醒来。
突然退休不知所措 调整心态再出发
2013年,60岁的李桂珍迎来退休生活。然而,面对突然空出来的大量时间,李桂珍和大多数刚退休的老人一样,有些无所适从。“以前根本没时间出门,退休后有时间了,竟然都不知道该坐哪趟车出门。”李桂珍说着,眼里满是无奈。“那时候经常和老伴吵架,还险些得了抑郁症。”
后来,在老伴和儿子的耐心开导下,李桂珍慢慢理顺了退休后的生活,开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现在的李桂珍,不仅开始画画、弹琴、看书,还是社区文体活动的主干力量,写词,想创意点,编排动作,利用废旧报纸、方便袋等制作环保衣服走秀。李桂珍和社区的退休老人们一起,排练节目,参加演出活动,退休后的日子依旧过得有滋有味。
从“赤脚医生”到社区志愿者 奉献精神始终如一
今年5月,前桃林社区成立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李桂珍得知这一消息,立刻报了名。志愿队目前一共6个人,都是退休后想继续发光发热的老人,平均年龄近70岁。
“我们主要是走访社区里需要帮助的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周的周三和周六,是志愿队雷打不变的“工作日”。周三,大家聚在一起,商讨需要帮助的居民情况,怎样提供更好的帮助。周六,便前往居民家里,拖地、做饭、擦桌子,如遇到需要搬重物等志愿队无法完成的事情,社区便会派人过来帮忙。不仅如此,社区还专门为志愿队提供一个单独的办公环境,方便志愿者日常沟通交流。
社区里有一户居民,父子二人都身患残疾,生活不便。孩子妈妈去世后,父子俩10年没有吃过自己包的饺子。得知这一消息,李桂珍随即带着志愿队来到居民家里,为父子二人包了一顿新鲜可口的饺子。“老人牙齿不好,我们特意选了角瓜鸡蛋馅,父子俩吃得特别香。”
在李桂珍看来,多数居民家里都是干干净净的,并不需要志愿队帮忙打扫,他们最需要的是陪伴,是关注。李桂珍说,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会一如既往地将志愿服务做下去。如果哪天动不了了,她希望能带动年轻人动起来,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爱老敬老,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传承下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3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