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乡村任教18年,我的讲台在大凉山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25 03:0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小学教师吴利梅:

乡村任教18年,我的讲台在大凉山

乡村任教18年,我的讲台在大凉山

吴利梅和学生们合影。

乡村任教18年,我的讲台在大凉山

吴利梅在会场。

人物名片

吴利梅,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小学教师。在凉山任教21年,其中在大凉山腹地乡村小学任教18年。

1月20日晚7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凉山代表团驻地。

“你吃饭了吗?我给你拿了个石榴。”吴利梅快步走下台阶,一边问,一边将一个大大的石榴塞到记者手里。

吴利梅说,这个石榴,是同行的驻会理市省人大代表在动车上送给她的,“看见年纪小的孩子,就总想给他点什么,成习惯了。”

吴利梅是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小学(原三岔河乡中心小学)教师,在凉山任教21年,其中在大凉山腹地乡村小学任教18年。自2023年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她密切关注着乡村教育的动态,今年,她准备了4份建议,都是围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展开。

忆当年:老乡睡火塘旁将她留下

1月10日,三河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放寒假了,趁着空隙,吴利梅去了昭觉县的几所幼儿园,收集了一些乡村幼儿学前教育的情况。

每当提及乡村孩子的教育,吴利梅总会想到自己当年刚到昭觉的情景。

2003年,吴利梅来到凉山州西昌市任教,3年后,怀着一腔热血,她去到了大山深处——昭觉县三岔河乡红旗村村小。

“当年学校是一所土坯房,全校只有一个班,总共10来个学生,我除了教语文还要教数学。”吴利梅说,由于语言不通、习惯不同,眼前的情况让她有些失落。

为了把老师留下来,村干部提出,用一年时间重新修一所学校。“谁知道这个学校修不修得起来呢。”吴利梅心里对这件事没抱多大希望。

没想到,第二年9月,学校真修好了。新学校离村民聚集的地方有些远,去新学校那天晚上,吴利梅发现,村里前任支书悄悄来到了学校旁边一间空房里陪他们,第二天天不亮,老人又悄悄地走了。

一入冬,昭觉晚上气温就会降到零下五六摄氏度,连床都没有的房间里,老支书坚持了一夜又一夜。吴利梅很好奇,老人是怎么睡的?“后来我们才发现,老支书每晚都在做饭的火塘旁边睡觉。我们劝他回去睡,他也不走。”

“老支书的做法,还不都是为了村里所有的孩子,想把老师留下来。”吴利梅被村民们质朴的行动打动了,她决心留下。这一留,就留到了现在。

看变化:学前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学生一放假,吴利梅就忙着去昭觉县各个学校了解情况,做调研、记笔记、问问题、找答案,将数据和案例写进自己的建议。乡村基础教育的种种变化,也记录在了她的心里。

民族地区的乡村基础教育痛点在哪儿?吴利梅给出的答案是:语言不通。“学生听不懂老师教的,老师听不懂学生说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吴利梅教学的常态。

2018年,教育部等印发《关于开展“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通知》,四川凉山州、乐山市的20个县(市)区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五年的时间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促进了试点地区学前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凉山州,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8%。

吴利梅欣喜地看到这些变化,“现在的孩子普通话好了,和老师的沟通也顺畅了,教学起来相对轻松。”

变化不仅在孩子身上,18年来,吴利梅也见证了当地人对乡村教育态度的转变。“最开始是家长没有让孩子读书的意识,后来是有读书意识但没有经济条件,现在有了经济条件,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好学校读书。”吴利梅说,如今,越来越多的乡村学生能在当地接受教育并考上大学。去年,甘洛县走出了全县第一个北大学生木乃约热,这意味着凉山的不少地方已经有了可以培育“金字塔尖”学生的能力。

提建议: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读书

最近几年,每到“升学季”和“毕业季”,大凉山里总会传来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

毕业论文用6000字致谢好心人的彝族小伙苏正民,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凉山支教;布拖县村民罗色尔和妻子一起培养出2名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以及1名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和1名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听到这些好消息,吴利梅总是非常振奋,她告诉孩子们,只要好好努力学习,就能走出大山。

孩子们考进更好的学校,也成了吴利梅最自豪的事,她也在期待,乡村教育质量提升了,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让吴利梅欣慰的是,最近几年,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们和吴利梅一样,拾起粉笔,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1月22日,坐在成都的会场内,吴利梅听到了她所关心的内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针对“城挤、乡弱、村空”问题,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和师资配置;深入实施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开展学前学好普通话2.0行动;增加教育服务高质量供给,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十四五”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县域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全面提升。

“我很期待有一天乡村教育打破空间局限,和城市教育达到一个水平。”吴利梅激动地说,明年参加两会,她将带上一份礼物,让大家看看大凉山乡村教育的变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杜卓滨 受访者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5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凉山学生一首《别知己》唱哭宁波帮扶老师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大凉山学生一首《别知己》唱哭宁波帮扶老师老师回应:“一切温暖都源于孩子们的偏爱”最后一节课,谢梦淋感动落泪。谢梦淋和学生拥抱。 回到宁波已经四五天时间,谢梦
2024-01-22 04:40:00
西昌民族幼专:“智、研、情”三位一体高质量服务地方发展
...、凉山州第十届青年创业大赛、凉山州歌舞团艺术基金、大凉山戏剧节、首届大凉山西昌民族电影周、航天卫星发射基地寒暑假讲解实践、凉山文旅航天题材电视剧拍摄、西昌市创文青年、西昌马拉
2024-01-31 08:06:00
宁波凉山籍学子为家乡特产代言
...、美景。阳光玫瑰葡萄、凉山雪乳酸饮品、三牧纯牛奶、大凉山玫瑰纯露、邛池苦荞茶……一件件直播爆品在直播间评论里“刷屏”。短短两个小时,在线观看人数达1.4万,销售金额近5.3万
2023-08-26 08:16:00
凉山州新华书店:以书为媒 服务全州文化事业
...市)分公司的21个门店联动开展“一杯热茶温暖一座城(大凉山)”公益爱心活动,免费向户外工作者及读者赠送自制杯装茶,以一杯热茶暖人心,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充分体现国有文化企
2024-04-30 07:42:00
宁波银雁计划走进凉山奔赴山海之约
...成员数量还会扩充至50人。去年10月至11月份,忻老师走进大凉山,原本计划跑2个县2所学校,因为实验课大受欢迎,最后辗转了3个县5所学校。“除了我们两位‘老面孔’外,其余11
2024-05-22 07:44:00
谁把大凉山当“公益秀场”?
...“公益支教研学”为噱头招募学生,7天收费上万元谁把大凉山当“公益秀场”?“英孚乐游”的宣传视频中,“支教小老师”正在上课。视频截图“新东方”研学推出的“大凉山英文研学7日营”
2024-06-24 02:58:00
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建立新式凉山书院 打造攀西地区人才聚集高地
...院的建设不仅要着眼于经济发展,还要致力于文化传播。大凉山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凉山书院,建立以本土艺术家为底色的地域人才汇聚地,使书院成为人才聚集、地区文化传承与传
2023-03-08 15:50:00
□田林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摆放着大书桌,孩子们在书桌旁专心地阅读,墙边4个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这是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前所小学德育教室里的一幕。这间德育教室由“希望工程·建
2023-11-23 05:46:00
大凉山乡村振兴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在京举行
...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北京举办主题为“奋进振兴路品味大凉山”的大凉山乡村振兴特优农产品展销会,并举行大凉山州农特产品推介会和购销签约仪式,将乡村振兴与食品安全完美结合。凉山是全
2024-06-26 00:3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