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9 17:38:00 来源:戏说三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中学历史教材里,有一段关于中国年代史的顺口溜,不知大家还记得吗。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这里的“南北朝并立”,指的便是史上著名的分裂时代---南北朝。

北朝从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算起(又一说,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开始)。南朝从420年,宋武帝刘裕篡位,取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

自此后,北朝一直由鲜卑人稳坐皇帝宝座。

而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时期,统治阶级还是汉人。

那么,南北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由拓跋家族带领的这支鲜卑族群,是出了名的扛造能打、伺机而动。他们从灭国流亡险些散伙,一路升级打怪,到后面的挨个狂揍北方诸胡国直至统一,武力值大概是A+++。

南朝呢,从刘宋发动的北伐,到梁武帝,再到陈宣帝,也曾夺回部分疆土甚至拿回山东半岛,对北魏形成巨大威胁,但最后的结局却是越打越差,丢疆弃土溃不成军。

南朝的问题,不能单从将士战斗力、策略进攻路线上来分析,还有时局。当时的南朝,朝局动乱,诡计满天飞,庸才也能上阵为将,好将反而备受猜忌,武力值大打折扣,最多算是A+。

如果不是北魏自家乱了陷于内耗,统一南方不过是时间的事儿。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当初东晋南迁,除了皇族,还迁来了不少的北方士族大家,大量的文人离乡背井来到南地生活,造成传统文化中心南移。

他们以南方风土人情为灵感,创作了大量歌颂山川美景的作品,山水文化成了士子们追逐的热点。

同时,融合了南方本土文化,原有的汉晋传统有所改变,儒、玄、史、文、经、医、数等得到快速发展。代表作《神灭论》、《缀术》、《世说新语》、《本草经集注》、《兰亭集序》等

北方的鲜卑族还在努力学习汉族文化,努力汉化,为了统治需求,儒家经学成了教育界的扛把子。

虽然北方本土仍留有不少士族大家,他们继续为北魏服务,源源不断地提供政治改革、文化输出。但北方的文化守成尚够,进化不足。代表作《洛阳珈蓝记》、《齐民要术》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南朝抗衡北朝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以汉族血统为正。虽然战乱、人口流动等带来了血脉的交融,总体来说,仍是汉族为主。

北朝作为下马入堂的少数民族,是少数对自身血脉下手最狠的统治者。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推行得轰轰烈烈,虽然当时反对声不绝,最后的结果是,这支鲜卑骨血彻底融入汉人血脉,成为华夏子孙的一部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胡人信佛教,汉人信道教”,虽然是当时的主流,并不能完全概述南北朝时期的宗教信仰。

北朝为了表示遵循儒家正统,也曾尊崇道教,为了统治的正统性。佛教虽经历几次灭佛运动,统治上层对佛教却是宠爱有加,总的来说,北方作为佛教教育基地的位置,妥了。

南朝虽有士族托底,大行道教,唱和玄学。梁武帝舍身入佛直接把整个国家经济搞到捉襟见肘,范缜甚至因为坚持《神灭论》被贬得远远地。总的来说,掌握国家政治走向的士族们,仍是将道玄作为心灵鸡汤。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南朝的政治重心南移后,带来的是经济中心的转变,依托长江中下游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南方商业与农业得到发展。盛产稻米的长江中下游开始作为粮食主产区,商业、手工、瓷器、丝绸、茶叶、纸笔等一系列商业链渐成体系。

北朝统治者为了完成从游牧到农耕的转变,收拾本地士族,稳固统治,长期推行计口授田、组调制、三长制、均田制、班禄法,已耗费太多精力。与南朝因朝局稳定时尚有互市相通,商业上没有太多亮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朝之差除了汉胡分治还有什么?

南朝与北朝虽然统治力量不同,不过有一点挺像的。

北朝原本的部落开放式生活方式,经过一代代皇帝孜孜不倦地汉化运动,倒是逐渐偏向汉了,同样的,南朝士族那些狂浪之气也吹向了北朝皇庭。

奢靡+荒唐+纵欲+享乐,腐朽之气充满整个上层阶级。

腐朽的王朝,终究坍塌。

隋的崛起,不过是建立在南北朝砾石上盛开的一朵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0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南北朝十六国君主对儒释道选择
导语,南北朝时期,儒释道的发展,十六国君主对儒释道的选择,重点讨论太武帝和孝文帝时期,太武帝灭佛,孝文帝儒释并用我国历史上有三个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
2024-06-22 21:49:00
概述魏晋南北朝的佛教
...到北魏末年,全国寺院有3万余座,僧尼200余万人。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发展还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佛经得到了大量的翻译,涌现了一批佛经翻译名家,如三国时期的支谦,翻译了《维摩诘
2024-07-04 23:00:00
八王之乱,混战了140年的五胡,是如何融入到了汉族之中?
...差异。除此之外,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更是加速了南北融合进程。北魏政权起源于河西走廊,前秦在淝水大战中不敌东晋,此时拓跋族趁乱而上拉起一支队伍,这就是北魏政权的雏形。公元3
2024-02-29 16:01:00
魏晋南北朝时佛学兴盛,官办寺庙遍地开花
...朝独尊儒术的情况下,佛与道的发展极为缓慢,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学与佛学才真正迎来第一次春天,此时的儒家之说因门阀士族的专权,失去了实用价值。学儒对仕途的晋升意义不大,士大夫
2023-04-22 07:26:00
南北朝时期哪位公主,在“皇帝”丈夫死后,恨得生啖其肉
...呢?在我们现代人眼中这种做法似乎很变态,那当时这位南北朝时期的公主又为何做出这样的惊悚举动呢?这位公主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简文帝萧纲之女溧阳公主萧妙淽,她的丈夫叫侯景,是北魏怀朔
2024-06-08 21:22:00
隋文帝杨坚为何数年内,就能统一分裂280余年的中国?
...族、门阀,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历史上有名的士族有南北朝时期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隋唐时期的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
2023-02-27 22:07:00
...帝的推崇,佛教才得到了最初的传播。然后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此时的中国动乱不堪,国家统一时间少,长期处于分裂局面。特别是五胡十六国,外来少数民族的入侵,导致中原民族的生存受到了
2023-08-18 15:39:00
看南北朝的历史,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北朝始终压过南朝一头。尽管南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表现十分出色,但是在政治、军事上的表现总是让人大跌眼镜。在南北朝时期,宋魏之间还能算势均力敌,但自
2024-04-29 22:04:00
从厚葬到薄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墓葬习俗的变迁
...把朝廷三分之一的赋税用于给天子修建陵寝。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天子的墓葬却相对推行薄葬。那么,这一切原因何在?个人觉得,这一切,和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变化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1
2024-04-15 06:1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