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今年以来,部分债券型基金投资回报率上升,一些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10%,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业内专家分析,此轮债基行情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很大关系,这种高收益不具有可持续性,债券型基金“牛市”背后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
“通常在利率下行阶段,债券价格上涨,大量资金涌入债市,加剧了债券供求失衡,利率进一步下行,价格继续上涨,形成正反馈效应;反过来,利率回升时也会有负反馈效应。长债收益率不会持续处于低位,投资者在债市高位接盘,未来遭受投资损失的风险很大。”业内人士表示。
对此,近期,央行已多次公开发声,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也有国际投行如麦格理集团提到中国债券市场需要吸取美国硅谷银行危机的教训,投资者大量持有长期美债,在利率方向和水平变化后会暴露出重大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当前债基追求高收益的策略主要是拉长久期。债基投资收益一方面来自持有债券期间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则来自债券价格变动产生的资本利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债券利率与价格负相关,利率走低,价格就会升高;持有债券的久期也会影响债基投资收益,债券价格变动幅度(资本利得)可视为债券利率变动幅度与债券久期的乘积。简单地说,久期放大后,债券价格变动与债券利率变动的倍数关系也会放大。从这个意义上看,久期实际上有倍数或杠杆效应。
业内专家举例说,在利率同样下降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久期3年的债券价格会上涨3%,而久期8年的债券价格则会上涨8%。
记者注意到,近期受“资产荒”影响,一些机构投资者找不到收益较好的资产,尤其是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后,更加凸显出债券基金的比价优势。这些机构投资者更多地依靠拉长债券久期来追求高收益,实际上也是在“冒险”赚钱,博弈市场利率还会走低。
接近监管人士提醒,久期对债基投资收益的倍数效应是双向的。未来若债券利率回升,久期越长,债基产品资本利得收益也会成倍下降,风险相应加大。
实际上,这种反向影响的案例近年也曾出现。回顾2019-2020年的债市行情,受疫情因素影响,当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先是在2019年11月-2020年4月半年间下降了近80个基点,之后又在2020年5月-11月回升了80个基点左右。
假设某债基产品满仓持有10年期国债,若投资者在利率低点也就是价格高位买入,持有到2020年11月卖出,半年将亏损6%左右,折算为年化收益率就亏损在10%以上。当时债券基金出现了大面积亏损,投资者大幅赎回又加剧了市场的继续下行,并进一步放大了亏损。
多位业内人士提醒, 对债基产品收益率数据要理性看待。通常市场宣传的收益率是年化收益率,根据一段时间的实际收益率折算而成,是动态变化的。
“例如,若过去一个月某债基产品净值由1元增长至1.01元,意味着该产品当月收益率为1%,折成年化收益率可高达12%。但对于债券基金来说,月度收益率1%已经属于很高收益,很难指望每个月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即便后续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一年的实际收益也远远达不到10%以上的预期收益率;反而是出现潜在亏损风险的概率在加大。上一轮不少公众投资者对债券基金亏损觉得难以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收益率预期过高背景下入场的。”业内人士表示。
来源 金融时报
编辑 张良胜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