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育儿

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用肛门呼吸是为了救命?

类别:育儿 发布时间:2024-10-10 16:3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科普中国

什么?哺乳动物竟然可以通过肛门来呼吸?

最近,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发现,哺乳动物居然可以通过肛门摄取氧气。这项研究不仅为他们赢得了2024年的搞笑诺贝尔生理学奖,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为治疗严重呼吸衰竭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动物们的呼吸“绝活”

在浩瀚的动物王国中,呼吸方式的多样性是大自然的一场绚丽奇观。人类和大多数陆地动物都是通过肺部呼吸,这看似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自然界时,就会发现,各个物种进行呼吸的方法五花八门,令人叹为观止。

鱼类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它们进化出了精妙的鳃结构,能够高效地从水中提取溶解的氧气。这种适应水生环境的呼吸方式,让鱼类在浩瀚的水下世界自如遨游。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昆虫的呼吸系统,这些小小的生命体拥有遍布全身的气管网络,能够直接将氧气输送到每一个细胞,这种高效的呼吸方式为昆虫的高度活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持。

然而,大自然的创造力不止于此,一些动物为了适应特殊的生存环境,进化出了更为神奇的呼吸方法。

蚯蚓和青蛙等一些动物,能够通过潮湿的皮肤直接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皮肤呼吸的方式,让它们在缺氧的环境中也能维持生命活动。

水蜘蛛则更显聪明,它们会在水下编织一个充满空气的网状气泡,这个小小的“氧气罐”让它们能在水下自由活动而不必频繁浮出水面。更令人惊叹的是,某些淡水龟可以通过位于肛门附近的特殊腮状组织从水中吸收氧气,这种独特的“腮呼吸”方式让它们能够在水下停留更长时间。

哺乳动物就不能用肠道呼吸吗?

说到奇特的呼吸方式,泥鳅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谁能想到,拯救生命的灵感会来自这种小鱼?科学家们了解到,泥鳅等一些水生动物在缺氧环境中能通过肠道呼吸。这让研究团队灵光一闪:既然鱼可以,为什么哺乳动物不行?

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泥鳅的肠道结构,发现它的后肠有一层极薄的上皮,布满血管和红细胞,简直就是天然的呼吸器官。这一发现让科学家们兴奋不已,决定在哺乳动物身上一试身手。

1、灵感一现:“肠道呼吸”的方法

研究团队开发了两种新奇的呼吸方法:气体肠道通气(g-EVA)和液体肠道通气(l-EVA)。

气体肠道通气实验就像给小鼠肠道做了次特殊“美容”。科学家们尝试磨薄小鼠的肠道黏膜,让氧气更容易进入血液。结果显示,这种方法确实能提高氧气吸收效率。

但是,想象一下在医院给病人“磨肠”的画面……于是,科学家们想出了液体肠道通气的方法。他们用一种叫全氟癸烷(PFD)的特殊液体溶解大量氧气,当把这种“氧气水”灌入小鼠的直肠,小鼠的血氧水平就能显著提高。

2、惊人发现:“肛门呼吸”真管用

不得不说,最初的实验结果令人瞠目结舌。在模拟的严重呼吸衰竭条件下,接受“肛门呼吸”治疗的小鼠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活蹦乱跳。

更让人惊讶的是,接受液体肠道通气治疗的小鼠不仅血氧水平提高,活动能力也大大增强,它们在低氧环境中的表现,简直像打了鸡血一样。

为了证明这不是小老鼠的特异功能,研究团队还在猪身上做了实验。结果显示,猪也能通过“肛门呼吸”提高血氧水平,而且效果能持续近20分钟。这下,“猪鼻子插葱”可能真要改成“猪屁股插氧气管”了。

3、“肛门呼吸”,安全吗?

任何新的医疗技术都要过安全关,关于全氟癸烷生物安全性的研究结果还算令人安心。

科学家们检测了接受治疗的动物体内全氟癸烷的含量,结果低到几乎无法检测,这说明全氟癸烷并没有通过肠道在动物体内四处散开。同时,实验动物的各项生化指标都很正常,它们的内脏看起来和没“吸过氧”的同伴并无二致。

总的来说,至少短时间内,“肛门呼吸”看起来是安全的。这也为今后可能的人体实验铺平了道路。

抢救生命:“呼吸”新希望

对于医学界和生理学界来说,这项研究的意义远不止让人一笑了之这么简单。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比如严重哮喘发作或新生儿窒息时,快速供氧可能是救命的关键。传统的呼吸支持方法,如呼吸机或人工肺,虽然有效,但往往需要复杂的设备和专业人员。相比之下,“肛门呼吸”方法简单直接,可能成为抢救生命的新利器。

这项看似异想天开的“肠道呼吸”技术,如果真能成功应用于人体,其影响可能远不止于急救领域。在医学界,它可能为一些特殊的手术开辟新的可能性。比如,在某些需要暂时停止患者正常呼吸的复杂手术中,这种技术或许能提供一种全新的氧气供应方式,为手术团队争取更多的操作时间和空间。

不仅如此,对于一些罕见的肺部疾病患者来说,这项技术可能带来新的希望。想象一下,对于那些肺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肠道呼吸”或许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它可能帮助这些患者在等待肺移植或其他治疗的过程中更好地维持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这些设想目前还停留在理论阶段,要将它们变为现实,还需要大量研究验证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尽管如此,这些潜在的应用场景仍然令人振奋。

也许有一天,当医生说“深呼吸”时,我们就得问问:“用哪个器官呢?”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李金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0 1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7日报道 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3月7日刊登题为《科学家首次发现用“母乳”喂养宝宝的卵生两栖动物》的文章,作者是杰克·比勒,内容编译如下:午夜时分,在潮湿的沿海雨林中,
2024-04-18 15:45:00
血气“方”肛!袋熊拉出立方体便便:一摞一摞叠放在门口展示
...,能拉出立方体粪便的动物,袋熊是唯一一种。2018年,科学家对意外死亡的袋熊尸体进行解剖,结果发现,无论是袋熊的肠道还是菊花,和普通动物无异,都是圆管形的。那它是如何将粪便变
2024-06-25 22:21:00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名古屋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体温开关近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大脑视前区的EP3神经元在调节哺乳动物体温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一种人工
2023-01-09 05:50:00
英研究:哺乳动物在地球生存史可能已过半,2.5亿年之后人类或将消失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国《纽约时报》25日报道,科学家通过模拟研究发现,2.5亿年之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或将消失,哺乳动物在地球的生存史可能已经过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古
2023-09-27 15:35:00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魏梦佳)日升日落,不同时差,哺乳动物如何能感知一天的时刻变化?大脑如何计算时间?这一直是国际科学界研究的难点。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通过研究
2024-04-17 19:12:00
原来鸭嘴兽是杂交“怪物”?
...26对染色体,但它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形态上很相似,科学家一直很难从中找出性染色体。后来,在高倍显微镜的帮助下,科学家才观察到,原来鸭嘴兽总共有5对彼此独立的染色体。在体细胞
2024-06-24 10:53:00
研究:野生鸟类可能至少两次将禽流感病毒传给了哺乳动物海豹
...,野生鸟类可能至少两次将禽流感病毒传给了海豹。不过科学家表示,海豹间的疫情暂时不会威胁人类,但持续监测是必要的。根据《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3月15日报道
2023-03-16 22:30:00
为何哺乳动物大多有五指
...一个脚趾,而鸟类在翅膀末端有一个融合的指骨。然而,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动物在胚胎时期有多达五根手指,但出生前就萎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进化生物学家托马斯·斯图尔特告诉趣味
2024-05-13 18:53:00
...的胎盘哺乳动物曾与恐龙短暂共处于地球上。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在争论胎盘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狗和蝙蝠,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是在恐龙灭绝之前还是之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球科学
2023-07-05 05:19:00
更多关于育儿的资讯:
中国援桑医疗队护佑母婴平安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约翰内斯堡5月25日电 (记者邹松)在第34期中国(江苏)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精心治疗下,当地一名产后不足一个月的年轻女性成功接受了高难度巨大肝肿瘤切除手术
2025-05-26 09:52:00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里约热内卢4月20日电 (记者宋亦然)乔治敦消息:日前,第二十期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紧急响应乔治敦公立医院求助
2025-04-21 11:20:00
摔跤爷爷“办学”记(微光)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自掏腰包建场馆,12年免费教孩子摔跤爷爷“办学”记(微光)本报记者  史自强白鹤江(中)在指导小学员摔跤技巧
2025-04-14 06:39:00
孕妇腰疼背疼疑似胰腺炎,竟是罕见糖原累积症!安医大二附院多学科救治母子平安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来自安徽池州的王女士(化名)携四个月大的宝宝来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诊,对医生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2025-04-15 16:35:00
小心!这种病毒容易传染给孩子(健康驿站)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症状似感冒 可反复发烧小心!这种病毒容易传染给孩子(健康驿站)本报记者 王美华4月7日,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八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七步洗手法”
2025-04-11 04:37: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健康起点,希望未来”,旨在倡导加大努力保障母婴健康
2025-04-07 06:25: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消除认知误区 早发现早干预用爱照亮“星星的孩子”(民生一线)本报记者  游 仪  姜泓冰  王  者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
2025-04-02 05:52: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深圳孤独症男孩“走红”网络——音乐伴成长 关爱助康复本报记者  程远州近日,来自广东深圳的孤独症男孩小岱吹奏乐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
2025-04-02 05:54: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本报记者  王云娜当新生儿用手紧握你的手指,或是张嘴觅食,或是蹬腿挥臂、手舞足蹈时,你可知道,这些与生俱来的“小动作”
2025-04-02 05:54:00
幼升小,如何科学衔接(倾听)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避免揠苗助长幼升小,如何科学衔接(倾听)本报记者  丁雅诵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泗安镇中心幼儿园
2025-03-26 05:33: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3月3日凌晨4点15分,当城市还在沉睡时,一场与死神的较量在安医大附属巢湖医院新生儿科悄然展开
2025-03-24 16:35:00
喜得贝贝:格鲁吉亚抱娃,何时启动最佳?一文给你详细讲解
在海外辅助生殖的选择中,格鲁吉亚以其合法的政策、相对亲民的价格和较为成熟的医疗技术,吸引着众多渴望拥有宝宝的人。对于计划前往格鲁吉亚抱娃的准父母们来说
2025-03-18 22:42:00
1.3公斤!贵州胎龄29周“Berry综合征”早产儿心脏畸形矫治术成功实施
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3月16日,笔者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获悉,该院派驻专家陈会文教授带领的心脏外科团队近日为贵州胎龄29周
2025-03-17 17:52:00
河北海兴:萌娃巧手送“她”祝福
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孩子们和家长做游戏。彭品红摄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河北省海兴县各幼儿园精心筹备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手工创意活动
2025-03-07 23:33: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江润楠【关键词】孕产期抑郁症筛查【事件】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生育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
2025-02-28 0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