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探访姓氏源流 共赴心灵之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1 06: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

探访姓氏源流 共赴心灵之约

——聚焦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

探访姓氏源流 共赴心灵之约

参加海峡百姓论坛的台湾宗亲在现场合影留念。

探访姓氏源流 共赴心灵之约

与会嘉宾在翻阅姓氏源流册子。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5月30日,千余名来自海峡两岸的宗亲贤达、姓氏文化研究者欢聚鹭岛,共赴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之约。论坛延续“两岸同根 闽台一家”的主题,以“中华文化 共同根脉”为议题,从“血缘亲情”“文脉传承”“两岸融合”等方面交流探讨,共绘两岸同胞最大“同心圆”,共创美好未来。

族谱对接 见证血脉亲情

“吃果子,拜树头。”编写族谱,就是为了饮水思源、不忘祖恩。在历届海峡百姓论坛上,两岸族谱对接活动都备受关注,它见证了两岸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

当日,两位许久未见的老友——金门吴氏宗亲联谊会会长吴启腾、惠安县吴文化研究会会长吴碧川共同登台对接族谱。他们相识于2018年,那时吴启腾家族正准备在金门建造一座吴氏宗祠,希望在宗祠建成前,能寻找到惠安县的宗亲。

“从小我就知道自己是惠安人,但是却不知道具体在哪。”为了完成祖辈的心愿,吴启腾来到了厦门,通过厦门吴氏宗亲会会长吴国荣结识了吴碧川。得知金门宗亲想要寻根,吴碧川一路相陪,帮助吴启腾对接族谱。终于,他们在惠安县铁坑村对接上了族谱。消息传回金门,金门的宗亲无不欢欣雀跃。他们热情地邀请惠安宗亲到金门来,一起分享宗祠落成的喜悦。此后,两地吴氏宗亲便经常交流往来。

在此次族谱对接活动中,吴、蔡、赖、黄、洪等两岸姓氏宗亲不仅对接了族谱,还共同签订常态化交流协议。“今后,我们与福建黄氏宗亲将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不仅在彼此有庆典活动时互相祝贺,还会带领后代子孙加强交流互访。”台湾黄氏宗亲总会监事长黄英敏说。

据不完全统计,两岸共修的族谱现有1万多部,族谱对接2000多部。此次论坛特别举办了两岸族谱展,不仅有20多个姓氏的族谱联袂展出,还免费向两岸嘉宾发放姓氏源流资料,将各姓氏的来源、入闽、迁台的过程影印成册,吸引了许多与会人士驻足观看、探祖寻宗。

寻根之旅 搭起两岸连心桥

在台湾2300多万人口中,95%以上为大陆迁徙的汉族移民,且主要是地缘相近的福建移民。借助海峡百姓论坛的平台,台湾宗亲积极寻根溯源,两岸民众的心越走越近。

作为“开台王”颜思齐的后人,台胞颜有发将参与此次海峡百姓论坛视作一次寻根之旅。“在台湾时,我专程去嘉义县祭拜过先祖的墓碑。这次来厦门,特意选择了参访两岸同根开台文化展示馆的行程,希望进一步了解先祖的开台故事,学习颜氏家训。”在颜有发看来,闽台两地同祖同宗,因此,闽台宗亲应携手同行。

与颜有发一样,台湾华夏宗亲联谊会理事长李镕任也是带着寻根之心专程赴会。不过,他要寻的不只是自己的根,还要帮助协会中许多会员寻根访祖。

“华夏宗亲天下归心,民族复兴伟业可成。”在两岸族谱展上,李镕任穿着印有16字协会会训的黄色马甲,边看边记录着各姓氏的源流信息,显得格外醒目。

担忧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行径让人们忘了自己的根脉所在,2020年,李镕任创立了台湾华夏宗亲联谊会,旨在连结岛内姓氏宗亲,共同慎终追远、延续血脉亲情。

“数典忘祖不得人心,我们要让台湾年轻世代了解自己从哪里来,否则,真成了‘失根的一代’。”借助此次参加海峡百姓论坛的机会,李镕任希望联系上更多的大陆宗亲,“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民族复兴伟业必成”。

两岸宗亲心连心。据统计,依托历届海峡百姓论坛的平台,已有3万余名两岸宗亲代表赴会交流,直接或间接促成近600万人次台胞回大陆寻根谒祖、续谱联宗。

在本届海峡百姓论坛上,两岸宗亲还共同发表了《海峡百姓宣言(厦门)》,表达了凝聚两岸姓氏宗亲力量,反“独”促统、同向同行,同心勠力、共创伟业的心声。正如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在主旨发言中所言:“我们这一代人,要把台湾带回家!”

薪火相传 画出最大“同心圆”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更需代代相传。

“洪氏祖训以‘孝以事亲,义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为核心内涵,告诫洪氏子弟‘身能立,家始齐’,只有自身有所建树,才能治理好家庭。”说起洪氏家训,台湾台中洪姓宗亲会秘书长洪文杰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这样的祖训应当让台湾洪氏后人躬行实践、延续传承下去。”

洪文杰计划回台后将此次论坛的交流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社交媒体、会刊等刊发,让更多台湾年轻人知道两岸的姓氏渊源以及姓氏背后所蕴含的处世哲理。“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我们这一代人应当说好故事、做好示范,身体力行地将尊祖先、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的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台湾年轻一代。”洪文杰说。

“90后”台青谢明杰是一名自媒体从业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海峡百姓论坛。在这里,他第一次认识了福建的谢氏宗亲,第一次读到谢氏先人的故事,第一次了解了谢氏的家规祖训,内心充盈着温馨与感动。

“一趟厦门之行,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而这些是以前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一路走一路拍,谢明杰用手机记录下了海峡百姓论坛的点点滴滴,准备回去后剪辑成视频,分享给台湾的网友。

“台湾青年都应该来大陆走走看看。在这里,他们一定会找到深藏在血脉里的共鸣。只有找到自己的根,才能找到未来的路。”谢明杰说。

此次论坛还在漳州、宁德两地设立分论坛,交流活动持续至6月2日。大家畅叙情谊、共谋福祉,心也越走越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1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祭先祖叙乡情传家风 两岸近800名林氏宗亲欢聚琼头
...氏历史遗迹、凝聚海内外林氏力量,5月2日,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翔安分会成立暨海峡两岸林氏宗亲联谊大会在翔安区凤翔街道琼头社区举行。一场宗亲联谊,一场回乡祭祖,让两岸
2024-05-04 08:15:00
(八闽千姿)闽南“张氏大宗”的见证:两岸张廖本一家
...张氏宗亲,同属于一脉。”走进“张氏大宗”,官陂客家源流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传镇向中新社记者娓娓道来“两岸张廖本一家”的历史渊源,“两岸宗亲往来频繁,感情深厚”。源于官陂镇的张廖
2023-12-01 10: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幕。客家族谱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瑰宝,是延续血脉、追溯源流的重要载体。此次展示交流会共展出客家姓氏族谱83册,其中来自台湾的族谱28册。通过族谱展示,客家人寻根谒祖,追根溯源,找
2025-10-15 10:21:00
继承优良家风  践行大爱精神
...余载,重建了林氏宗祠、妈祖故居,建成了平安塔、妈祖源流博物馆、青年妈祖像、盼归亭、非遗传习所等。
2023-12-21 07:38:00
古姓的姓氏源流与分布
...于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古姓人口在中国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多分布于台湾的台北、台东、新竹等地。姓氏源流
2023-10-29 22:17:00
刘灯钟博士大陆寻根 祖籍地宗亲对接族谱
...宗长们的帮忙,对福建省文化志愿者协会领导和该会刘氏源流文化专委会多位宗亲的协助,谨致谢意。 刘灯钟表示,明末清初时期,许多大陆东南沿海人民到台湾垦殖。先祖刘源宇公从泉州惠邑来
2025-01-13 16:39:00
...,更是对文化传承与个人身份认同的探索。”福建省开闽姓氏文化研究院院长傅德露建议,可利用网络传播、虚拟现实、档案数字化等技术,建立两岸姓氏文化数字博物馆,扩大姓氏、族谱、宗祠文
2024-10-24 21:48:00
赓续文化根脉  加深亲情乡谊
...。衷心期盼两岸同胞常来常往,走寻根之旅程、溯宗亲之源流、传中华之文明,努力作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福建省海外联谊会
2023-06-22 04:36:00
...氏、叶氏、萧氏、杨氏、薛氏、张氏、钟氏、孙氏等8大姓氏宗亲的联席会议制度。据不完全统计,湖里区“八大宗亲”在台湾同姓氏宗亲500多万人。8年来,两岸宗亲交流热络,互相来往密切
2022-12-25 15: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