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亿元村”里庆丰收 “丰”景这边独好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11-02 13:38:00 来源:杭州网

杭州日报讯 走进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三围村,碧绿的芹菜、金黄的稻田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鲜亮,绘出一幅乡村“丰”景图。

近日,中国农民丰收节(萧山·益农)暨“红领三农”萧山区农业行业党建推进会在此拉开序幕,人们共同感受五谷丰登的丰收喜悦,迎接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现场发布了萧山区农业行业党建品牌“红领三农”,这也是继“红领智造”“红领筑建”等行业党建品牌之后,推出的又一萧山行业党建“金名片”。

矗立在会场一旁的三围村“沙地芹”共富工坊就是一处党建引领的“示范田”。作为杭州地区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三围村已连续三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为了让更多人实现“致富梦”,益农镇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共富模式,统筹“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三围村、“全国文明村”群围村、“省级电子商务村”民围村及区农业农村局、慈善总会、供销联社等六方资源力量建起了“沙地芹”共富工坊,整合聚集从优质种子化肥资源、技术资源、线上平台资源、冷链运输资源到销售资源的全链条生产要素。截至目前,工坊已帮助23户困难家庭实现依靠双手创造财富的愿望,2022年仅土地上缴款方面就为三围村集体增收84万元。在这里,“党建链”串起了“蔬菜产业链”,“小芹菜”摇身变为“摇钱菜”。

活动现场设置的丰收节集市同样引人注目。现场,益农村社纷纷“出摊”,“吆喝”自家的稻香鳖肥、菜鲜瓜甜。东联村摊位前,益农俞秀林家庭农场负责人俞秀林满脸喜悦。去年开始,他在东联村的一片118亩围垦沙地上尝试“稻鳖共养”的农业生态种养新模式,实现了稻田“一水多用、一田多产、一地多收”,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选购他家的“生态鳖”。更让他欣慰的是,随着“沙地芹”“南沙”共富工坊建设,“益农四季”农产品品牌打造,他家的“生态米”和“生态鳖”有望继续打开新销路。

眼前的这片益农“丰”景也是萧山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萧山区将借力杭州市专家工作站、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萧山首席农技专家等项目与合作的落地,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继续在萧然大地上呈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图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的萧绍一带。勾践卧薪尝胆的遗迹现在依然保存着,就在萧山区内的湘湖景区北侧的越王山上。由此说来,萧山鸡的饲养历史已达2000多年了,现在这里所养的鸡,就是越鸡的子孙。如今的萧山
2023-11-29 06:05:00
...电视剧?还是和朋友一起到大街小巷citywalk尝遍美食?在萧山区北干街道广德社区,大家的夜间活动又多了新选择。4月19日,45名居民在下班后相约走进“三富大学堂”学习摄影和
2024-04-22 07:00:00
...沙地文化记忆引起现在新人的共鸣。活动当天,还进行了萧山区首批10个户外特色颁证基地培育点的授牌仪式。未来,将在湘湖风景区以及盈丰街道等9个镇街打造具有“一基地一品牌”特色的户
2023-11-12 08:56:00
近日,省教育厅公布了2023年浙江省一级幼儿园认定通过名单。我区5家幼儿园榜上有名,分别是宁围中心幼儿园、楼塔镇中心幼儿园、金海塘幼儿园、市心幼儿园以及汇宇幼儿园。省一级幼儿园的
2024-01-08 14:59:00
共富工坊,带富一方。今年以来,萧山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联建机制,通过产业赋能发展、农旅融合致富等共同富裕新路径,因地制宜推进“共富工坊”建设,变“小作坊”为“新工场”,以“小工
2023-07-05 08:49:00
...“共富超市”建设工作培训会在我区召开,这也意味着在萧山区试点成功的“共富红小二”做法在全市推广。何谓“共富红小二”“共富超市”?他们之间有何关系,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能带动村
2023-08-23 10:34:00
每日商报讯 创办于1986年的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始终秉持“厚德精技,立业创新”校训,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打造“数字化三职·
2024-04-10 07:23:00
萧山首个强社公司何以强社又惠民?
...民?居民在小北鲜市采购。记者 金婷婷 萧山微融圈 方圆萧山区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办公楼旁,一处原本冷清的社区闲置空间于今年元宵节期间“变身”街道首个社区惠民品牌店——小北鲜市,
2024-03-01 06:41:00
他用100个视频 还原那段萧山人难忘的历史
↑萧山区档案馆藏42年,33期,54.61万亩,这三个数字,描述的便是萧山围垦。那时的萧山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手握铁锹,肩挑扁担,围海造田,硬生生“造”出了萧山近四分之
2023-11-17 12:28: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