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一季“双收”稳粮增豆(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0-05 06:5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若凡 代娟

10月4日,小雨。在位于中原农谷西区的获嘉县大辛庄乡帅庄村村北,一块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百亩方示范田内,紧实的玉米棒子籽粒饱满,成串的豆荚压得豆秧弯下了腰,玉米大豆和谐共生。

“今年的阴雨天对我们影响不大。目前玉米基本成熟,再等等大豆,预计半个月后能一起收!”获嘉县清亮合作社负责人梁本亮高兴地说,“一地‘双收’,玉米不减产,还多收几百斤豆!”

单纯种粮食,咋提高亩均效益?去年,获嘉县农业部门指导21个合作社,在3000余亩地里进行了“6∶4”“5∶4”等模式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试验。

“我们试验的是‘6∶4’即6行大豆、4行玉米的种植模式,综合我们去年的秋收数据,从耕作成本和收益来看,这种模式和普遍的播种、收获农机相适应,更具操作性。”梁本亮说。

他算了一笔账,去年秋收时,他的112亩试验田平均每亩收了578公斤玉米,和单作玉米差不多,关键还多收了143公斤大豆。按照玉米每公斤2.7元、大豆每公斤5.8元计算,亩产值2390元,扣除各种成本,综合测算亩收入862元,几乎是单作玉米和大豆的两倍。

尝到了甜头,梁本亮今年将复合种植示范田扩大到了400亩。“按照目前这长势,一亩地保守来说,收650公斤玉米、150公斤大豆不成问题。”他说。

“大豆和玉米为同季作物,但我国大豆自给率只有15%,需要大量进口。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能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保证了在玉米产量不减或少减的情况下,提高了大豆产量,也有助于提高大豆国内供给率。”获嘉县种子服务站站长张国际介绍。

“去年,很多地方是第一年推行,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在生产中还存在玉米和大豆品种选择不合理、密度上不去、杂草危害严重、倒伏等问题,影响广大种植户的效益。”张国际坦言,复合种植要想发展好,首先是播种和收获机械等相关农机配套,其次是种植户的技术管理水平,必须掌握复合种植的关键技术要领,落实好每个管理细节。站在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土地规模化进程加快,复合种植将大有发展空间。

今年,获嘉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试验扩大到1万亩。

依托套种模式增加大豆产量,获嘉有优势。去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132公斤,该县在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中分别成方连片实收了164亩和4.62亩,折合标准水分产量,亩产分别为310.3公斤和339.12公斤,创下全国大豆百亩以上连片实收高产新纪录和2022年度全省大豆高产新纪录。

获嘉何以打破高产纪录?农业农村部大豆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卢为国介绍,获嘉选择的郑1307新品种适合该区域种植,高产特性突出。其次,示范田采用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栽培技术,提高了播种质量。还有一点很关键,获嘉有一批潜心推广技术的农业科研人员,带出了一批科技意识强的种粮大户。

在位于获嘉县位庄乡的高标准大豆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内,集中种植展示了85份大豆优异种质资源、75份大豆新品系、112个大豆新品种、11个黄淮海主推大豆品种和23个高油高产品种,共计306个大豆新品种、新品系和种质资源,相当于藏着黄淮大豆育种的“家底”。

“哪个品种抗病性好、哪个品种抗倒伏差、哪个品种高产,在这块基地里一目了然。”穿行在示范基地内,看着不同大豆品种的长势,张国际说,“获嘉县是国家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不仅要自己种好豆,还要引领黄淮海地区种好豆,希望通过这块试验田精选出最适合黄淮海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把实验室的数据最终变成农户的产量。”

“今年雨水比较充足,多小雨。最后这半个月,光照若能再充足些,还能再追加些收成!”拔掉一株大豆,剥开一个饱满的豆荚,梁本亮笑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5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变丰收在望为丰收在手(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 本报通讯员 张鑫10月4日,驻马店市西平县杨庄乡,天空中仍飘着丝丝细雨,睿帆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岩杰正在田地里查看玉米长势。“咱现
2023-10-05 06:51:00
“椒点”盛会 为“辣”而聚(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产业发展大会在漯河举行“椒点”盛会 为“辣”而聚(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9月8日,清丰县仙庄镇辣椒喜获丰收,笑意写在椒农们的脸上。 纪全举 摄□河南日报社全媒
2023-09-17 06:17:00
全省秋作物收获已超六成(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讯(记者 刘晓阳)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消息,截至9月30日17时,全省秋作物已收获7170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60
2023-10-01 06:30:00
校园喜迎“丰收节”(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内黄县第一中学的学生在劳动课堂上感受收获的喜悦。 李旭兵 赵陆英 摄□本报记者 谢建晓 李旭兵 本报通讯员 赵利峰金秋九月,硕果飘香。9月19日,随着内黄县第一
2023-09-21 06:12:00
持续阴雨 专家地头指导水稻生产(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李运海连日来,我省水稻主产区遇到了持续时间长、发生范围广、降水强度较大的连阴雨天气,对水稻成熟和收获带来了不利影响。9月21日至24日,省水稻产业技
2023-09-26 06:50:00
小谷子做成大产业(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李运海10月3日,抓住阴雨暂停、天气晴朗的时机,伊川县种植大户任赠徽将自己种植的690亩谷子抢收完毕。任赠徽本来是做小米加工的,建有一个年加工能力3
2023-10-08 06:09:00
跨越十余年的“双向奔赴”(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报科技为媒 院县“联姻”跨越十余年的“双向奔赴”(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本报记者 刘晓阳“多亏省农科院专家团队送来的新成果、新技术,才有了俺们农场的今天。”
2023-09-17 06:17:00
给花生做全周期“健康管理”(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本报记者 刘晓阳 见习记者 刘静雯10月3日,浚县善堂镇1万亩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示范基地还未开始大面积机收,满目葱茏。“花生机收后,还需要在田间晾晒一周,这时
2023-10-06 06:50:00
养好水 种好稻(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养好水 种好稻(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豫见“三秋”)——河南从南到北都有好稻米9月18日,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合作社社员抢收水稻。谢万柏 摄核心提示作为粮
2023-09-26 06:5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南京铭医堂中医门诊部正式落户南京,为市民健康注入“传统动能”
近日,一家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的专业医疗机构——南京铭医堂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铭医堂”)正式落户南京
2025-11-13 17:14:00
打好防治“组合拳”,抵御流感病毒“年年变”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流感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许多人可能已经注意到,流感似乎每年都会出现,甚至在同一年内也可能多次感染。为什么流感病毒总能“卷土重来”
2025-11-13 16:35:00
禾伊希凭 280 道尔顿 “超级肽”,掀起口服抗衰技术革命
当 “分子量”“吸收率”成为口服抗衰的核心评判标准,人们早已告别 “盲目跟风”,转而追求 “科学精准”的护肤方案。禾伊希 PQQ 鲟鱼子酱胶原蛋白三肽凭借一项核心技术突破 ——280 道尔顿鱼胶原蛋白三肽
2025-11-13 11:50:00
以专业与爱心守护肌肤健康!杭州丽都白癜风皮肤病医院用仁心仁术点亮患者康复希望
在白癜风等皮肤顽疾诊疗领域,杭州丽都白癜风皮肤病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丽都白癜风医院”)凭借十余年深耕积累的专科优势与人文关怀
2025-11-13 10:33:00
胃癌预防,从了解胃镜筛查开始
日常生活中,“胃不舒服”是常有的事。吃点东西就肚子胀气、胃里反酸灼烧、动不动就腹部痛,大家往往习惯买点药对付一下,但需要警惕的是
2025-11-13 06:45:00
全面解析慢性胃炎的防治与护理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就像食品加工厂,日夜不停地处理人体摄入的各类食物。但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慢性胃炎成了高发的消化系统疾病
2025-11-13 06:45:00
癫痫患者的记忆力为何会越来越差
癫痫是以脑内异常放电引起的周期性惊厥为特点的一类神经疾病,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记忆减退是癫痫病人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损害
2025-11-13 06:45:00
患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何正确服药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又称甲减症,是一种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就目前甲减症的治疗方法与大家进行分享
2025-11-13 06:45:00
脑梗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脑梗,也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为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或者脑软化,导致大脑供血不畅,造成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
2025-11-13 06:46:00
四川友谊医院肿瘤科石辉兵:直肠癌如何进行科学防控,应注意什么
直肠癌病因复杂,由环境、饮食、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多数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癌变过程涉及多阶段染色体改变与基因参与
2025-11-12 14:06:00
脚后跟开裂、皮肤粗糙皲裂,不只是缺水!东城中医医院杜兵主任提醒:防治遵照这三步
近日,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干燥,皮肤不知不觉间变得粗糙皲裂,尤其是脚后跟,不仅干燥起皮,有些地方甚至还开裂了!通常认知是觉得缺水了
2025-11-12 14:08:00
专访上海都市医院“保宫”专家杨冰:帮女性患者保全子宫,是我的毕生追求!
在妇科肿瘤领域,如何在高质高效解除病痛的同时,完整地保留女性的器官功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一直是医学专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2025-11-12 14:09: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杜若桑:经期大便干结难排,多是“津亏肠燥”
杜若桑,针灸推拿学博士。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房繁恭主任,房繁恭卵巢早衰&盆底病工作室成员。擅长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卵巢早衰
2025-11-12 14:38:00
全科医生的专业选择:新西兰籍医生在上海嘉会国际医院成功接受CAR-T治疗
近日,上海嘉会国际肿瘤中心再传佳音:一位罹患多发性骨髓瘤的国际患者,在接受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CAR-T治疗后康复良好,已于10月底出院
2025-11-12 15:57:00
深圳永福医院:便秘都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在当今的快节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便秘问题的困扰。根据研究,大约有15%的人口受到便秘影响,而这个比例在老年人和长期久坐的人群中更高
2025-11-12 15: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