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太庙里的“铁展会”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6 03:2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北沐

太庙里的“铁展会”

北平铁展会京沪沪杭甬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爱国热情高涨,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呼声日益高涨,铁道部决定每六个月在重要城市举办一次大型展览,即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简称“铁展会”),展示我国铁路沿线各地特产,达到宣扬国货、促进农工商业发展、振兴铁路运输之目的。自1932年到1935年,铁展会共举办四届,其中规模最大、参观人数最多当属1934年在北平太庙举办的第三届铁展会。

九处地方铁路专馆产品丰富

1934年5月20日,第三届全国铁展会在北平太庙隆重开幕,太庙门前车水马龙,人们乘坐二、三、五路电轨车源源不断会聚而来。当电车路过天安门时,远远可以看到太庙门前竖立的松柏门楼,上面镶着“铁道部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的金色大字,后改为红色霓虹灯电字,终夜不息。5月31日夜间电线短路,门楼付之一炬。

铁展会场主要分为两处,一是铁道部直管的名产馆;二是九处地方铁路专馆,按路线划分为北宁馆、道清馆、粤汉馆、平汉馆、平绥馆、津浦馆、陇海馆、京沪沪杭甬馆、胶济馆。各馆展出的产品,大致分为农、林、矿、工、禽畜、水产和药材七大类,包括北平双合盛啤酒、天津盛锡福帽子、济南干芝堂中药、潍县德信亨土布、上海华生厂电扇、杭州舒莲记扇子等各地特产。

设售品所,南方特产受欢迎

北平铁展会设售品所,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所谓售品所是铁展会办事处为了满足参观者购买商品的要求,在太庙东侧空地搭建的五排席棚400个临时门面,与各路展馆交相辉映,相当于一个临时市场,售卖铁路沿线产品。

由于成本小,售货商号又竭力降低价格,部分商品售价甚至低于原产地价格,所以生意十分红火,不少商号还根据现场购买者的需求不断补充商品,“尤以妇女装饰品、化妆品、绸缎等售出最多,日常用品商店生意亦不恶”。以金华火腿为例,开幕两天便一售而空,其它南方物产也销量惊人,不少店铺都贴上了这样的条子:“本号货已售净,暂停交易,新货不日运到。”

北平铁展会售品所5月21日至6月5日交易金额达18.42万元,展期营业收入50.56万元,其中以京沪沪杭甬沿线出产品为最佳,每日平均交易额在5000元上下,有一日甚至突破了五位数字。

售品所内南方特产十分受欢迎,如扬州酱菜、沙城煮酒、上海冠生园糖果、徐州绿豆酒等。售品所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商品赛会仅限参观,即使允许就地销售,成交率也不高的状况,将展览与销售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第三届铁展会至关重要的亮点。

《铁展画刊》图文记录展会盛况

前两届铁展会的宣传工作主要依靠行政命令推行,社会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北平铁展会采取社会传媒策略,增设宣传组,各馆均派人接待报社记者,十分重视铁展会的宣传与报道。北平铁展会对宣传工作的重视很快取得成效,铁展会未开幕就已备受瞩目,“在燕都市民之心理上,已激起狂热之同情,为空前所未有”。

第三届铁展会预期为一个月,拟于6月20日结束,后应各界要求延长十天,到6月30日结束,历时40余天的展会引来万众瞩目。铁道部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驻北平办事处还专门出版了两期专业性刊物,即《铁展画刊》,图文并茂地全面记录和报道了展会的情况。

在民国报刊随笔记录中,可以发现铁展会的旧事记载。“金华火腿爆火,老板被逼卖腿”。金华火腿商家原拟价六毛一支,因北平金华火腿卖三块六一支,北平的商会出面干涉后,卖二块六一支,仍然火爆,北平各饭庄争先预订,连到三批,随到随尽。游人到售品所购买,已然断货。“多人包围腿肆,纷纷要腿……腿老板被逼无奈,乃横其腿曰,我金华人,此腿亦金华腿也,诸君如必欲得腿,只以此腿献。”胶济铁路沿线卖砚台的小商人,缺乏石器长途装运的经验,等货箱运到北平会场,开箱取货,却发现砚台几乎都破损了,不免自怨自艾,捶胸顿足。

不仅看展览,还可以看电影

铁展会不仅可以看展览,还可以看电影。购买货品满五元以上的顾客,可向商户索取北平铁展会的电影票一张,可观看联华影业公司在展馆内播放的电影,每日放映两场各铁路沿途风景名胜和乡土风情影片,激发观众对祖国河山热爱,达到促进消费的宣传效果。此外,中华无线电研究社广播电台公共演讲机每日轮流演讲各馆特产,其余时间则播送音乐、戏剧。

此次铁展会上最新奇的当属木炭汽车。平汉馆展示的木炭汽车看上去与平常汽车无异,三排座椅,侧面写着“铁道部展览会木炭汽车,汉口中国煤气机厂出品”,使用的是木炭煤气发动机,其速度与汽油车差别不大。6月5日开始,木炭汽车每日四次行驶在北平的大街上,路线不重复,参观者无论老少都以乘车为乐,每日“营业”十分火爆。天津著名摄影家、天津商报画刊记者龚伯棠就曾乘坐木炭汽车从太庙出发,经过东长安街,绕道王府井大街、东四,最后返回会场。木炭比汽油便宜十余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木炭汽车使社会各界对民族工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木炭汽车成为展览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沧桑岁月弹指间逝去,人头攒动的铁展会亦成为历史,通过公开展出商品,对公众广而告之,积极寻找潜在客户,以此来拓宽销售渠道的营销模式,早已被今天的展销会、推介会所继承。铁展会作为近代我国大宗物品公开展销的最早尝试,其历史价值不容忽视。

遗憾的是,随着侵华日军进攻,后续的铁展会随之中断,盛极一时的铁展会就这样无疾而终了,好在大量的影像资料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记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位伟大的皇帝,却在百年之后,被后世子孙嘉靖帝赶出了太庙,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一、贤德皇帝朱高炽朱高炽聪慧好学,仁爱宽厚,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他言辞清晰,擅
2024-04-30 09:13:00
朱棣是旷世明君,为何牌位被子孙扔出太庙
...多年,他还不得安息,被不肖子孙差点将他的牌位扔出了太庙。嘉靖年间,没有子嗣的明武宗朱厚照从同辈之中挑选了继承人,却没想到继承人新皇帝是个孝顺人,他想让自己的生父进入太庙,太庙
2024-06-25 15:14:00
姚广孝被移出太庙的争议:嘉靖帝的决定背后的原因
...役依旧在后世议论纷纷。在当年最大的功臣姚广孝被移出太庙之后,更是让这件事的讨论达到了巅峰。一、传奇高僧姚广孝年轻的时候就出家为僧,在之后的日子中他接触到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2024-02-20 21:03:00
...的“反贼”身份。至于不改庙号,朱棣的神主牌位就要从太庙中被扔出来,这完全是以讹传讹,并非事实。 百世不迁的明太宗对于嘉靖皇帝的这种做法,大家耳熟能详的说法是当时太庙中的神主
2024-05-29 06:03:00
朱棣与明朝的靖难之役:分封制度的兴衰
...,洪熙元年,张玉又被加封为河间王,改谥忠武,并配享太庙。朱能雕像 朱能,早年便在朱棣麾下效力,曾随朱棣北征,收降北元太尉乃尔不花,洪武二十七年承袭父职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靖
2023-09-17 15:29:00
明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功成不居的智者
...棣成功夺得皇位,还能功成身退,成为明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文臣呢?姚广孝来自于江苏的苏州,虽说后来做了和尚,但他的家境其实并不差,世代都以行医为生。而姚广孝本人也十分好学,从小
2024-01-25 13:16:00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一种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太庙起先是供奉一个朝代的皇帝及历代先皇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在
2024-02-27 23:28:00
《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出版为中轴线申遗助力
2024年1月11日,《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新书发布会在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北京出版集团展位上拉开序幕。会上《太庙与中轴线古建文化经典》作者、资深礼乐文化研究者、原北京市
2024-01-12 13:34:00
太庙变迁:明清两代权力更迭的缩影
...葬入陵墓的简单仪式,更包括对帝王宗庙的建立。最初,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场所,庙内树立着王朝历代的皇帝牌位,庄重肃穆,不容侵犯。太庙的存在与否常常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如果一个
2024-04-25 06:3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
学府东街站位于小店区东中环路与龙保街、学府东街的交叉口之间,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该站工程名为学府街东口站,公示名为龙堡站
2025-10-13 20:17:00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