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全球农田氨减排研究取得进展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22 01:2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刘羽 孙建强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2月22日 &nbsp第&nbsp07&nbsp版)

氨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于雾霾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农田排放是氨的首要人为源,且主要来自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种植。在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压力下削减农田氨排放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

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郑一教授、徐鹏助理教授团队,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单位学者,在全球农田氨排放定量计算与管理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团队收集整理了全球2775个站点年(site-year)的氨排放率田间观测数据,成功训练和验证了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完成历史基准(2018年)与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全球高分辨率模拟,产出5弧分(约10km)网格尺度的全球农田氨排放数据集。

研究表明,高效肥选用、深施等肥料管理措施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但也受当地气候、土壤、水文、作物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影响,凸显因地制宜进行农田肥料管理的重要性。在基准情景下,通过优化农田肥料管理,全球三大作物最高可实现1.6Tg N的减排量(减排38%),小麦、玉米和水稻分别贡献26%、27%和47%的减排量。由于气候变暖,未来农田氨排放将进一步加剧。机器学习模型预测,2030-2060年间全球农田氨排放总量将分别增加4.0%和5.5%。不过,优化农田肥料管理的减氨潜力仅需兑现15%即可抵消这部分增量。

这项研究给出了全球农田氨排放的高清图景,识别了排放热点区域和减排优先路径,为世界各国制定相关的农业、环保政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刘羽 孙建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2 05: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专治氮素“吸收不良”!浙大方案登《自然》
...作开展研究,提出建立氮素信用系统来解决农民支付氮素减排成本而全社会享受减排收益的错配问题,从而帮助农民有效实施氮素减排措施。北京时间1月5日,这项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2023-01-05 18:34:00
“算遍”全球农田,让施肥更环保
...农田氨排放占全球人为源氨排放的51%~60%。因此,农田氨减排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均影响氨减排效果,但如何量化这些影响,并在全球
2024-02-21 06:41:00
...河南气科所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潜力研究—探索农田固碳减排助农业绿色转型河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河南还是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靠前的大省。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减排固碳,是河南省实现碳达
2023-02-13 11:33:00
优化管理氮和水实现水稻种植增产减排
...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提出了稻作区基于有机替代的增产减排综合水肥管理策略,为协同实现全球水稻产能提升和净碳减排提供了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路径。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食物》
2024-03-20 06:40:00
《自治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减排固碳实施9个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2月16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公布。《方案》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02-21 21:52:00
传统农耕蕴含低碳智慧
...种创新提供优良基因。因地制宜的传统稻作系统利于甲烷减排。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稻田则是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但其排放量远低于临近的自然湿地或沼泽地。华夏先祖因
2023-07-08 05:30:00
在宁高校原创性科研成果频频登“顶”背后
...响及作用机制;城市植被对空气污染物的吸收反馈及农田减排固碳等。”冯兆忠告诉记者,在学校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下,他们搭建了国际一流的多环境变化因子模拟平台,吸引中外学者加入平台工作
2024-04-26 09:56:00
助力农业强国战略 构建智慧管理平台
...任感和使命感,肖浏骏团队以稳产增产、节本增效、节能减排为目标,以算法为突破口,在完善自主研发模型的同时,还建立了多尺度时空模拟方法。模型是预测的重要手段。所以,肖浏骏将自主研
2024-02-20 18:10:00
...春)今天,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发改委联合印发《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前提,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
2023-07-07 11:5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