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
近年来,河北隆化着力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的中医医疗服务——
发挥特色优势 做强县域“医共体”
本报记者 孙庆臣
“之前我们带老人做康复,都得去县城中医院,跑一个来回一天时间就搭进去了。现在,在家门口镇卫生院就能做,又方便又节省时间!”说起医共体建设带来的好处,河北省隆化县张三营镇居民李艳红满脸带笑。
近年来,隆化县中医医院作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单位,在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持续发挥自身中医药“领头雁”作用,始终将“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作为一条主线,将中医药技术、中医药文化作为主要内容,贯穿医共体建设全过程,做大做强县域“中医医共体”,带动基层卫生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帮扶,加大中医药专家下沉力度
为发挥名中医效应,县中医院高度重视名中医带教工作,加大中医药专家下沉力度,抽调中医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在对口帮扶单位内建立“健康工作室”“联合门诊”“联合病房”,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诊治,组织开展查房、会诊、带教、培训等工作,传承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广当地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使用。对上依托河北省承德附属医院医联体建设,不定期邀请附属医院专家到各成员单位进行教学指导和坐诊帮扶,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结合帮扶对象具体情况及医师业务专长,开展师带徒及中医药传承工作,通过教学查房、跟师抄方、经验传授、授课等传教工作,有效提升成员单位医师的综合实力。
自“健康工作室”启用以来,共培养基层骨干中医药人才100余人,年平均会诊查房120余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0余项。
传承技术,建设中医特色优势专科
县中医院先后抽调20余名中医骨干医师派驻10所卫生院开展长期对口支援工作,他们扎根在基层,为每个成员单位培养1名理疗人员,协助开设理疗科室,为有条件的成员单位开设针灸推拿科、康复科,整体提升了成员单位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医诊疗水平。
依托优势科室康复科,结合成员单位韩麻营中心卫生院特点及区域优势,投资建设200余平方米的康复大厅,投入20余万元的设备器材,增加康复床位16张,康复科全体医师轮流到卫生院坐诊,专家现场带教,使帮扶卫生院医生的中医康复治疗能力迅速提升,年收治康复患者100余人次,增加业务收入30万余元;依托优势科室针灸推拿理疗科帮助张三营中心卫生院开设理疗科,推广使用针推、按摩、理筋等中医适宜技术,加强对理疗人员的培养,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下沉到帮扶卫生院,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成员单位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年诊疗患者达到1000余人次。
强化培训,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县中医院定期开展中医规范化培训,夯实中医基础,让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遍地开花。
通过“下沉”“上派”上下联动,规范化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委派中医护理人员定期“下沉”,实地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成员单位分类分批到牵头医院开展中、短、长期进修,进行模范化或系统化中医知识技能培训,实现业务素质和中医实践能力双提升;定期组织召开全县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夯实中医基础,强化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2019年以来,共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0余次,培训人次近2000余人次,实现全县乡村两级360余个医疗机构全覆盖。
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来,10所成员单位乡镇卫生院全部建起了“国医堂”,开设了推拿针灸按摩科室,开设了中医康复病床,每名基层中医药人员都掌握了6~10项中医适宜技术,成员单位中医药使用率达到了35%以上,比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前提升了近15个百分点,有力推进了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专业的中医医疗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1 1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