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管涛:谈一谈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M1和M2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6-24 11:57:00 来源:新经济学家
管涛:谈一谈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M1和M2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资料图。

本文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2024年6月24日。

本账号接受投稿,投稿邮箱:jingjixuejiaquan@126.com

管涛:克服“规模情结”,看待当前货币供应增速新变化

近来,中国狭义(M1)和广义(M2)两个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最新变化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对央行货币政策的热烈讨论。然而,正如日前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所言,经过几十年的商业化、市场化进程,一些金融机构仍然有着很强的“规模情结”。其实,这个“情结”不仅机构有,市场也有。如果跳出“规模情结”,或许我们对于最近货币供应增速的波动会有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

从数量和价格看,

货币供应与经济运行状况基本匹配

2023年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其中“三个着力”之一就是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现有讨论大都将M1负增长、M2低增长当作坏事情,好像货币金融环境就不好了。然而,这有就数据谈数据、就金融谈金融之嫌。M1只是M2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先放下M1来讨论M2,后者是一个更全口径衡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的宏观概念。

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在坚持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同时,逐渐淡化对数量工具的量化目标。自1996年起,M2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中介目标。2009年起,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要设定当年M2的增长预期目标。直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才首次终结了该目标的设定。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未设定量化目标,却首次定性地提出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名义经济增速相匹配。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改为要求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可见,评价货币金融环境的松紧,不能只看M2增速的快慢,更要看其能否满足支持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目标的需要。

管涛:谈一谈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M1和M2

从2023年2月起,我国M2同比增速见顶回落,到2024年4月连续15个月增速环比收窄,由12.9%降至7.0%(见图1)。但考虑到同期名义经济增速持续下行,M2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事实上,2024年3月,M2同比增长8.3%,较2023年同期和全年分别下降4.4和1.4个百分点。不过,因为2024年一季度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仅增长4.2%,M2与年化名义GDP之比达到239.5%,同比、环比分别上升8.6和7.7个百分点,环比升幅为202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见图2)。

管涛:谈一谈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M1和M2

拉长时间看,虽然2024年5月M2同比增速为有数据以来新低,但2020~2024年同期复合平均增长9.8%,略高于新冠疫情前五年(2015~2019年)同期复合平均增长9.7%(见图1)。而且,彼时名义GDP五年复合平均增长8.9%,当下2020~2023年四年复合平均增速仅有6.3%(见图3)。M2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缺口扩大,也部分反映了当前货币信贷增长由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的转变。

管涛:谈一谈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M1和M2

当然,从物价指标看,稳健的货币政策还可以更加偏宽松。但鉴于低物价通常是结构性原因所致,与有效需求特别是终端消费需求不足有关,而消费需求不足又受到就业和收入预期,以及财富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从国内外经验看,针对此类问题,货币刺激的效果有限,更多要通过财政支出和结构调整政策。不过,在通胀不是经济复苏掣肘的情况下,其他主要经济体不论是否开始降息,其货币政策大都还是限制性的,而我国货币政策却依然是支持性的。

另一个观察货币供应是否充分的角度,是市场流动性是否合理充裕。对此,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价格,M2只是衡量市场流动性松紧的一个重要但非唯一指标。从市场利率的变化看,最近我国M2同比增速环比持续下行,并没有造成境内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

2020年初疫情大流行以来,境内7天逆回购利率累计下调6次、70个基点,由疫情前的2.50%降至1.80%。7天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加权回购利率(DR007)围绕7天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DR007运行在下方时代表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运行在上方时代表市场流动性趋紧。2023年8月以来,月均DR007相对7天逆回购利率的差值由负转正,显示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但是,2024年4、5月份,尽管M2同比增速迭创新低,月均DR007相对7天逆回购利率的正差值不升反降,差值分别为7.5和5.0个基点,低于2024年3月的9.2个基点,更是远低于2023年9~11月平均17.5个基点的水平(见图4)。

管涛:谈一谈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M1和M2

进一步分析,2024年4、5月份,月均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R007)与DR007的正差值持续下行,分别为8.6和2.5个基点,低于3月份的22.1个基点,也远低于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平均34.7个基点的水平(见图5)。这显示市场信用分层不仅没有加剧反而趋于缓解,尤其在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的情况下。同时,也进一步表明当前市场不缺钱。

管涛:谈一谈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M1和M2

另外,一定意义上讲,M2增速前高后低的逐步回落是跨周期调节的应有之义,而且这并不是中国的“专利”。如美国M2同比增速在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经历了连续24个月的两位数同比正增长后,于2022年12月快速滑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到2024年3月经历了连续16个月的同比负增长。直到2024年4月,美国M2才恢复正增长至0.5%(见图6)。如果M2增速放缓,中国就忧心忡忡,面对持续一年多的M2负增长,美国还不得夜不能寐?

管涛:谈一谈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M1和M2

探讨货币政策功能,

不仅要看供给也要看需求

最近两个月,我国M1连续负增长且降幅扩大,市场从衡量社会预期、观察货币“活化”程度角度做了许多解读。如市场机构普遍解释为,这反映因有效需求不足,存款没有通过居民部门消费支出转化为企业存款;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持续受到规范,房企销售回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现金流减少,影响企业活期存款,短期体现为M1增速放缓;更有人将M1负增长指向经济活动放缓,企业家和消费者信心不足,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

一方面,前述经济现象并非金融数据发布后大家才知晓的,只不过金融数据发布后借机又说了一遍。这一定程度上是在当前市场情绪偏空的背景下,各方对于利空过度敏感的反映。另一方面,从美国的经验看,虽然当地M2同比负增长新近才发生、非常罕见,但M1同比下降却是频繁发生、屡见不鲜的,而且金融数据与经济现象的前述关联性似乎并不稳定。

1960年1月至2024年4月总计772个月中,美国经历了累计78个月连续或非连续性的M1同比负增长,占到观察期的一成多。历时最长的是1995年6月至1998年2月,持续了33个月;跌幅最深的则是当前,2022年11月起至今已历时18个月,其间有6个月是两位数的跌幅。到2024年4月,美国M1同比依然下降3.6%,环比下降0.1%,这预示着尽管同期美国M2同比已经转正,但M1同比负增可能仍未结束(见图6)。

要按照前面的解释逻辑,美国人岂不是过得暗无天日?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美国M1同比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前述两个时期,分别正值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概念方兴未艾,美股屡创新高。可见,M1增速与金融市场表现没有必然关系。同时,即便当前美国M1持续深度下跌,却不影响美国经济持续过热、通胀韧性较强,与国内将M1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等同于经济活力不足的认识大相径庭。这究竟是美国例外还是具有普适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但这至少提醒我们,要谨慎解读金融数据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要避免将同涨同跌的相关性等同于因果关系。

近年来,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从数量上看,我国M2增长就是央行降准和扩表“双轮驱动”。据测算,2024年5月M2同比增长7%中,货币乘数由8.19倍升至8.44倍,贡献了43.6%,基础货币由34.42万亿增至35.76万亿元,贡献了56.4%(见图7)。同期,货币乘数扩张与2023年9月和2024年2月央行两次降准、累计75个基点有关;基础货币净投放1.34万亿元,与央行扩表2.31万亿元有关,主要是央行资产端增加了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2.47万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M2是同比,所以分析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变动,不能看环比而要看同比。尽管2024年前5个月,央行缩表2.74万亿元,基础货币净回笼3.14万亿元,但2023年3月到2024年5月,我国M2同比增长中,货币乘数扩张的平均贡献率为36.2%,基础货币净投放的平均贡献率为63.8%(见图7)。该现象背后是,这个时期央行资产负债表总体是扩张的,基础货币是净投放,货币乘数也是上升的。

管涛:谈一谈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M1和M2

但是,货币政策是内生而非外生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完全取决于政策意图,更取决于政策传导。以专款专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例,面对诸多结构性的矛盾和挑战,我国创设了十多种长期性或阶段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很多工具都设定了专门额度,但不少工具的额度使用效率并不高。如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2022年二季度创设的普惠养老专项贷款额度400亿和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分别仅用了4.5%和20.6%;2022年四季度创设的保交楼贷款额度2000亿元只用了4.3%,同期创设的民企债券融资额度500亿元更是分文未动;2023年一季度创设的租赁住房贷款额度1000亿和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额度800亿元,分别仅用了2.0%和26.1%。这既有配套政策不到位的原因,也有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

此外,在评估货币政策效果时,还需要区分哪些是预期中的成本和收益,哪些是预期之外的。如金融数据“挤水分”和监管遏制“资金空转套利”,必定对当期存贷款都有一定影响,但这是调整必须承受的阵痛。再如,盘活资金存量是今年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会在不增加人民币贷款投放的情况下,提高人民币贷款使用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讲,盘活低效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本质上是相同的。

最后,本文谨以潘功胜在本届陆家嘴论坛致辞(点击查看)中的几段重要讲话做收尾,“这些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而是更加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当货币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时,如果把关注的重点仍放在数量的增长上甚至存在规模情结,显然有悖经济运行规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降准新信号!货币政策怎么走,人民银行最新发声
...行长宣昌能介绍了近期金融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空间。”在发布会中,人民银行再次释放了下阶段降准、货币政策
2024-03-21 21:09:00
(经济观察)中国明年延续稳健货币政策,为何出现“价格水平预期目标”?
...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尽管“稳健”基调已保持多年,但今年也出现了新表述。会议提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
2023-12-13 00:24:00
...化政策力度和节奏,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保证宽松的社会融资环境。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在保持金融业健康经营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
2025-01-14 22:04:00
如何避免“流动性陷阱”?
...,而不是进行消费和投资,在“零利率约束”下,价格型货币政策失灵。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流动性陷阱分别发生在90年代泡沫破裂的日本、欧债危机后的欧元区及次贷危机后的美国,均表现出经
2023-09-08 10:18:00
中国经济能否回归合理增长区间?明年经济增长有哪些有利因素?
...经济政策仍将维持较为宽松的基调,支持经济持续复苏。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力,继续将稳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结构上继续用好现有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2022-12-30 23:13:00
新华社述评: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怎么看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题: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五新华社记者赵晓辉、吴雨、李延霞如果说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货币政策则是血脉稳定通畅的“调节器”,对宏观
2024-12-07 22:32:00
2023年金融数据:稳健货币政策有效 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稳固
...内人士向人民网财经表示,总体来看,2023年全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
2024-01-13 09:35:00
盛松成:政府债券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作用和意义
...计初衷。修订后的社会融资规模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货币政策传导,而且能够多维度体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还更加完善地刻画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指标统计口径修订在国际上是
2024-03-08 21:22:00
...行提出“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的新要求,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不会过度宽松,在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同时也要防止宏观杠杆率过快上行。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在研究报告中指
2023-01-01 00:04: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
2025年秋·潍坊阿陀小学支教日记:爱与责任的温暖之旅
金秋九月,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与对乡村孩子的牵挂,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第一批次的支教老师们踏上了前往潍坊营丘镇阿陀小学的征程
2025-11-04 16:20:00
华致酒行三季报出炉:行业寒冬下的坚守与破局
10月29日,华致酒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1.64亿元,第三季度营收12.14亿元。当前酒业面临名酒价格倒挂
2025-11-04 16:26:00
重庆三峡医学中心一期项目门诊试运行暨诺贝尔奖工作站一期正式启用!
10月31日,由中建三局数字工程公司建设的重庆三峡医学中心一期项目门诊试运行暨诺贝尔奖工作站一期正式启用,为项目后续竣工移交打下坚实基础
2025-11-04 11:44:00
中建一局二公司辽宁分公司举行体重管理年“活力健步走,趣味运动会”活动
近日,为积极响应中建一局二公司“活力健康节”暨“体重管理年”活动号召,辽宁分公司工会联合团委组织开展“活力健步走,趣味运动会”活动
2025-11-04 11:44:00
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辖内高新开发区支行:锚定“金融+生物医药”服务定位, 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早在2016年,南京银行江北新区分行辖内高新开发区支行便扎根于南京生物医药谷园区。九年来,高新开发区支行始终锚定“金融+生物医药”服务定位
2025-11-04 10:58:00
九州通等在辽宁新设供应链管理公司
近日,辽宁九州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兰芳,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供应链管理服务、货物进出口
2025-11-04 10:24:00
T3出行在大理成立领行智享科技公司
近日,大理领行智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思远,经营范围包括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T3出行关联公司南
2025-11-04 10:24:00
腾讯在海南成立阅漫网络科技新公司
近日,海南阅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杨沾,经营范围含网络文化经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动漫游戏开发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腾讯关联公司海南
2025-11-04 10:24:00
国祥控股成立智能机器人公司
近日,浙江国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朱光全,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机器人销售、机电耦合系统研发等。企查查股权穿
2025-11-04 10:24:00
三花智控新设商用制冷部件贸易公司
近日,浙江三花商用制冷部件贸易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雨忠,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制冷、空调设备销售
2025-11-04 10:24:00
平高电气在河南成立智慧高压电器公司
近日,平高电气智慧高压电器(河南)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含: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
2025-11-04 10:24:00
“镜头里的河南”看见不一样的河南!
大河网讯 当千年洛邑古城的飞檐斗拱遇上vivo X300系列的蔡司影像黑科技,一场“用镜头解码中原文明”的文化盛宴正以磅礴之势席卷洛阳
2025-11-03 15:12:00
建行驻村帮扶工作队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大河网讯 自建行河南省分行定点帮扶三陈村以来,建行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一线、精准施策,积极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
2025-11-03 15:12:00
屈长云获批出任阳光财险青岛分公司总经理助理
10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发布关于屈长云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屈长云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总经理助理的任职
2025-11-03 15:20:00
刘栋获批担任中国民生银行张家口分行行长
11月3日,张家口金融监管分局发布关于刘栋中国民生银行张家口分行行长任职资格的批复,核准刘栋中国民生银行张家口分行行长的任职资格。
2025-11-03 15: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