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两军马上就要打起来了,为何建文帝还要送一封信到北京呢?这其实是一招非常高明的计谋,因为建文帝十分了解朱高炽。
早在洪武年间,朱棣等藩王屏藩在外,朱元璋为了能让儿孙们承欢膝下,把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的儿子们都安排到南京读书。建文帝朱允炆仅仅比朱高炽大一岁,两人曾在一起读书多年,建文帝对朱高炽这位堂弟的性格了如指掌,建文帝知道朱高炽性格仁慈,为人忠孝。所以建文帝写了一封密信给朱高炽,许诺朱高炽:如果他归顺朝廷,劝父亲回头,可以封朱高炽为王。
按照建文帝的想法,这封信一旦交到朱高炽手中,必然产生两种结果:
其一,朱高炽愿意投降朝廷,直接献出北京城,而此时朱棣身在河北,将腹背受敌,不攻自破,这样,这封信就有“釜底抽薪”之妙。
其二,朱高炽看过信后不愿意投降朝廷,但朱棣一旦知道儿子接到了这封信,对儿子的信任将大打折扣,这封信就有“离间”朱棣父子的作用。
朱高炽接到信后,秉着“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态度,把5位使者送出北京城。这一举动,被人密报给了朱棣次子朱高煦。
燕王朱棣一生好武,长子朱高炽不但有残疾,而且身材肥胖,所以,朱棣更喜欢次子朱高煦。朱高煦相貌堂堂,能文能武,和朱棣非常相似。无奈他生下来就是次子,上面有个哥哥压着,他很难继承父亲之位。但朱高煦从未放过任何一个取代大哥的机会,因此,在听闻朱高炽收了建文帝的密信之后,朱高煦连忙让宦官黄俨向朱棣告密,说朱高炽极有可能反叛父亲。朱棣听闻后,十分生气,打算秘密派人回北京找儿子算账。
正在此时,朱高炽派人来到朱棣身边,交给朱棣一封信,这封信正是建文帝的那封密信。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朱高炽根本没有拆开这封信,就直接派人把信给了父亲。朱棣得知后,相信了儿子的忠诚,后悔地说:“我差点杀了我儿子!”从此对朱高炽格外信任。
《明史·仁宗本纪》记载:
朝廷赐世子书,为离间。世子不启缄,驰上之。而俨先潜报成祖曰:“世子与朝廷通,使者至矣。”无何,世子所遣使亦至。成祖发书视之,乃叹曰:“几杀吾子。”
朱高炽不拆信,直接将它送给父亲的办法,直接破了建文帝的计策,可谓高明。而朱棣在接到朱高炽的信后,表现得十分羞愧。他知道,自己作为父亲,在关键时刻,如果连儿子都不相信,他还应该相信谁呢?朱棣登基后,永乐二年,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虽然朱高炽在位时间不长,但却被后世评价颇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09:45:2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