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右江日报
技术员在检查蚕宝宝情况。 □陆治蓉 摄
那坡县标准化高产桑园示范园。□陆治蓉 摄
扫一扫,看视频
陌上柔桑破嫩芽,边关蚕种已生些。3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那坡县永乐工业园区的“全龄智能工业化养蚕车间”探访,眼前的情景令人惊讶!这里没有传统养蚕业中方格蔟的身影,只有高度智能化的设施,8层到10层的白色塑料筐整齐排放,这是蚕宝宝的专用“小窝”……
那坡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200多公里。那坡县生态环境优美,全年雨热丰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种桑养蚕。然而,受山高壑深、石多土薄、产业基础薄弱等影响,过去,桑蚕产量和效益一直上不去,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难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那坡县迎难而上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承接“东蚕西移”,建设“种桑、育种、养蚕、收茧、缫丝、织布、练白、印染”等全产业链,蚕桑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成为边民致富的重要法宝。而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工业化发展,那坡县的蚕种及技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远销国内外。
蚕宝宝住进“智能家”
位于那坡县永乐工业园区的“全龄智能工业化养蚕车间”干净整洁,处于恒温恒湿状态。车间内按功能分饲养、设备、上蔟、采茧4个区。在饲养五龄区,工人们在给蚕宝宝架上白色塑料筐和上蔟蔟具,让一批批蚕宝宝顺利上蔟结茧。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正在进食,它们吃的不是绿油油的桑叶,而是泥巴状的专用饲料。蚕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智能机械代替人工为它们“搬家”。催青、收蚁、小蚕饲养、大蚕饲养、上蔟、结茧、采茧,一整套全新的养蚕模式,在车间里按部就班地完成。
“这种人工饲料工业化养蚕,是养蚕业颠覆性的技术革命,可实现种养分离与全天候养蚕。”那坡县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庆宏介绍,近年来,该公司积极研发“全龄智能工业化养蚕技术”,并于2022年正式投产。
“元旦过后,我们就开始了2024年的第一批催青,截至目前,已经结茧5批,养殖时间比人工桑叶养蚕缩短近半个月。该项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曾庆宏说。
据介绍,传统人工养蚕,受季节、气候、环境与人员影响,一个人一个月最多也只能养一两张蚕,产出较低。而“全龄智能工业化养蚕”不靠天气,不看季节,不污染环境,实现全年产茧,产能提升5倍以上,产出的蚕丝质量可缫至5A级生丝。由于实现种养分离,蚕农只种桑不养蚕,与传统种养相比收益提升一倍,亩均年收入可达到1万元。
“通过智能化养殖,养蚕户不再需要白天早起摘桑叶,晚上熬夜饲养蚕,极大降低了种桑养蚕的风险。我们还通过保护价收购桑叶,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效益。”曾庆宏表示,公司的全龄智能工业化养蚕项目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全年可产茧825吨,示范带动周边2000余户1万多人增收致富。
桑蚕“升级”走出国门
青青陌上桑,叶叶带春雨。3月22日,位于那坡县百合乡那乐村的百色市华农瑞泽蚕业有限责任公司货值85万美元的蚕种搭乘专机出口土库曼斯坦,这是今年我市首批出口的蚕种。
“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为生产桑蚕原种、桑蚕一代杂交种,这些品种具有适应性广、孵化率高、蚕丝优质、产茧量高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百色市华农瑞泽蚕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金波说,去年公司蚕种出口越南从无到有,累计出口5批次;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数量大约是12万张,开创了那坡县优质农产品出口的新局面。今年这批是出口到土库曼斯坦,数量是10万多张。
赵金波,1974年出生,山东人,曾和团队在贵港市从事桑蚕研究、生产、销售等工作,拥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凭着对行业发展的高度敏锐,2020年12月,他和团队果断来到那坡县百合乡那乐村,成立百色市华农瑞泽蚕业有限责任公司,着力构建那坡蚕种培育新体系,将蚕种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公司以发放种蚕给农户养殖,然后派技术员进行指导,再回购到厂里加工蚕茧为主要生产模式。因为养殖有保障,所以农户养蚕的积极性比较高。”赵金波说。
据赵金波介绍,公司生产的桑蚕一代杂交种深受广大蚕农欢迎,除了在国内销售外,还出口到国外。目前公司可年生产原种2万张、杂交种50万张。
那坡的桑蚕,出口的不仅是蚕种,还有技术。
早在2009年,那坡县与越南高平省河广县就开始实施种桑养蚕合作项目,第一次向越方免费提供6万株桂桑优62桑苗,并派出技术人员到越南实地指导蚕农种桑养蚕,越方则派出15名技术干部和蚕农代表到该县百合乡进行跟班培训学习。当年9月底,河广县开始有4户种桑养蚕示范户向那坡县高山缫丝绸科技有限公司出售优质蚕茧105斤,共1155元。这一次的成功,不仅开启了两国种桑养蚕的合作事宜,也为那坡种桑养蚕技术赢得了口碑,为更广泛走出国门打下良好基础。
“在种桑养蚕方面,我们与越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主要涉及技术指导、蚕种供应、蚕茧收购等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结束之后,我们积极引导公司与越方开展精准合作,使合作向高端化发展。”那坡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陆明涛说。
千年产业“化茧成蝶”
村边桑麻一径斜,春风吹到边关上。那坡群众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当地只有一家集蚕茧收购、抽丝加工的企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蚕茧收购价格极不稳定。
“这几年,通过种桑养蚕,我们家脱了贫,但想扩大规模,又苦于没有地。”“我们又没有技术,而且养蚕风险大,价格也不稳定,还不如去打工。”“我们这里山多地少,遇上春旱,桑叶不长,都没办法养蚕。”……这些声音,曾经是众多那坡群众的心声。
“为提高群众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延长产业链,创造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 2017年,那坡县引进龙头企业——那坡县同益新丝绸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成年产500吨白厂丝、800万米茧丝坯绸的智能化茧丝绸生产线项目。”陆明涛介绍。
该公司落户那坡后,通过示范带动、就业安置、保价收购农户蚕茧等方式,有力带动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目前,我们正在建设一条数码印花生产线,力争今年实现投产。”曾庆宏表示,公司正在积极打造一条集蚕茧收购、白厂丝生产、纺织绸布、炼染数码印花的丝绸加工产业链。
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那坡县又引进广西中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养蚕专用饲料,推动种桑养蚕工业化;引进百色市华农瑞泽蚕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大蚕种研究、生产及销售,构建蚕种培育新模式,从而实现种桑养蚕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工业化方向发展。
“龙头公司引进来后,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如今,那坡已形成了从桑叶种植、饲料加工、活蚕养殖、蚕茧收购、白厂丝生产到纺织绸布、炼染数码印花的全产业链,提高了我们那坡桑蚕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陆明涛说。
随着全产业链的逐步形成,那坡县桑蚕产业迎来了大发展,该县桑园面积从2015年的4.8万亩发展到2023年的9.54万亩,饲养大蚕从2015年的6.7万张发展到2023年的21万张。2023年,该县鲜茧产量达1.01万吨,产值5.69亿元,户均养蚕收入3.2万元。
“我们这里全年气候温暖,我家一年能收14-15批蚕茧,年收入4万多元。我们村共258户人家,就有216户养蚕。”那坡县百合乡振武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天春高兴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4 08: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