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梅县区累计完成县乡道升级改造401公里
凝聚合力建好“家门口的路”
目前,全区农村公路硬化通车里程2873.8公里,通镇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
受访者供图
乡村要振兴,交通当先行。近年来,梅县区秉承“若要富、先修路”的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交通主抓、部门配合、全民参与,以党员干部为“头雁”,带动乡贤、村民捐款捐地共同建好“家门口的路”,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快车道,为群众铺设了一条致富路。
一大早,笔者跟随南口镇洋龙村的村民朱伟东来到果园,检查柚树生长情况,对柚果进行管理。他说:“以前路不通,运输要绕道。现在大车来得了,方便了许多,运输的成本也少了非常多。收入肯定有所提高。”
在2022年以前,洋龙村的道路是四米宽的单向车道,货车进不来,满村的果子只能分批运送,群众出行也比较困难。为改变这一局面,洋龙村决定采取党员、干部带头的方式,发动乡贤、村民捐款将近一百万元,同时采取“以地代捐”的形式,将占用土地按价折合,转换为捐款,动员村民共同参与,共同建好“家门口的路”。
洋龙村党支部书记余国玺表示,通过(发放)倡议书、入户去做他们的工作,(发动)乡贤村民还有外村的捐钱。有农户捐出了好多地方,还另外捐了1万多元。“最终在2022年把路基整理出来了,去年底政府也非常关心,把我们的路面(进行)硬底化,(现在)基本上是6米路面双车道,大大改变了村容村貌,也给群众带来了实惠。”
环境提升惠及许多村民,退休老校长吴建荣说:“村里干部是做得比较好的,首先他们能够以身作则,带头捐钱,另一个是认真发动外出乡贤和本村村民捐资。在路的拓宽工程方面,我认为干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道路做得很好,大家都比较满意。”
在梅县区,像洋龙村这样齐心协力建设“四好农村路”的例子还有很多。梅县区坚持共建共管共享,采取上级补一点、区级融一点、镇村筹一点、挂点单位出一点、乡贤捐一点“五个一点”的筹资、捐地建设模式,凝聚起共建共管共享“家门口的路”的强大合力,有效破解了农村道路建设资金、用地难题。
据统计,三年多来,全区累计完成县乡道升级改造401公里,通自然村路面硬化112公里,新(改)建桥梁14座,全区乡贤、群众累计捐款8000多万元,“以地代捐”或无偿捐地3万多平方米,占新建道路面积的42%。目前,全区农村公路硬化通车里程2873.8公里,通镇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通村公路硬化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到100%,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与国省道干线有效对接,实现镇镇相通、村村相连,为苏区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 许文浩
通讯员 叶艳 冯森达 王雅 傅思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9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