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这些人口小县为啥要“精兵简政”?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2-24 16:45:00 来源:海外网

最近,一些“人口小县”正在搞机构变革。

比如人口只有12万的山西娄烦县,搞起了“精兵简政”:通过机构改革试点,该县将9个县委机关减少到6个,26个政府部门降至16个。这样的机构改革,在山西、青海等多地都在进行。

有朋友会问,这是在搞“缩编”吗?原因究竟是人口太少、无需太多编制人口,还是像一些猜测所言,是因为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倒逼的改革?

这些人口小县为啥要“精兵简政”?

娄烦县召开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动员会(图源:娄烦县人民政府官网)

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山西“人口小县”的机构改革,首要目的是解决财政供养失衡和人浮于事问题。某种程度上,这是财政困境倒逼,使地方政府必须对现有行政体制动真格。

任何动真格的改革都有风险和阻力,尤其从以往经验看,机构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精减人员。缩编、减人,意味着一些人要下岗。这当然很难。

比如笔者调研时曾遇到一个情况:某县为提升教育质量进行淘汰制改革,竞争上岗,教学水平低的老师要淘汰出局。但不到俩月,这项改革就告失败。为啥?因为被淘汰的老师每天去教育局长家哭闹,你这是夺人饭碗呀!这位力推改革的局长后来也“想通了”:“教育局又不是我开的,何必这么得罪人?”

所以您看,改革难,机构内改革更难。政府机构不同于人员频繁流动的私人企业,许多工作无法用减员增效来衡量,因此,现实中较少有真正拿减编减员开刀的机构改革;山西人口小县的政府机构改革难度不小。报道说,有的地方党政机关改革方案先后修改16稿、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修改35稿,足见其中牵涉面之复杂。

那怎么改呢?

通常的操作方法,是让一部分老弱人员分流或提前退休,工资待遇不变;或者政府以平台、外包、公司等形式承接被改人员和职能,这样就在数据上缩减了编制和人员。

具体到山西本轮小县改革,主要是通过“职级晋升”换“职务下降”,“转岗下乡”换“待遇上升”,减少改革阻力。比如将局长调降为副局长,但职级上升,收入相应调高;虽从正职变为副职,但责任压力小了,原有日常性权力一定程度上保留。这样,改革阻力相对就小些。

有人会问,为啥不步子迈大点,干脆撤县或并县?其实,撤县或并县风险阻力更大。一些县级建制有几千年历史,各县语言习俗甚至文化都不同,以县为单位的家乡认同感十分强烈,这种涉及文化认同的改革最难,后果也难评估。相对来讲,机构改革更容易,尤其在人口小县试点,风险成本相对要小得多。

这些人口小县为啥要“精兵简政”?

人口小县山西河曲县(图源:忻州在线)

有的细心岛友会问,你前面讲政府机构改革并未实质减员,也就是说要供养的人还那么多,那财政能省下钱吗?

答案是,可以。

从山西人口小县改革实践看,其核心在于机构的重组、缩减,将县域治理体系简约化。这有几大优势:

其一,简约的治理体系减少层级和流程,提升县级整体性治理和协同治理能力。比如县领导兼任局长,可以打破之前部门利益藩篱,减少沟通和制度成本,提升整体效率,也能拉近干群关系。县领导一线办公,诸多具体事务的解决和处置率也会提高。

其二,将县级部门和机构人员分流至乡镇、村社,对提升县域治理能力也是好事。从报道看,山西的小县机构改革主要是简化和重组县级部门机构,没有涉及乡镇层面机构和人员调整。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此举可以说是在充实乡镇“一根针”。

从中国现行县乡关系看,虽然县级局委办与乡镇同为科级,但前者的地位、待遇和工作环境都更好,绝大部分乡镇干部都想进城。这样,县乡就“头重脚轻”,县级部门膨胀,传达工作的比落实工作的人多,下发文件的比执行文件的人多,督查工作的比实际工作的人多,搞得乡村干部疲于应付。

而将县级机构重组、缩减和人员分流至乡村,就是将治理资源朝一线下沉,将人力从县局委办配置到乡镇,减少下达指令部门,充实基层治理队伍,既能提高县级机构效率,又能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从最实际的角度讲,简约的治理体系也能节省财政。县级财政一般按机构数量进行预算和拨付办公经费,机构数量变少,相应财政支出也会减少。对乡镇而言,县级的“千条线”少了,乡镇开支和人情往来也就相应少了。

这些人口小县为啥要“精兵简政”?

山西石楼县精简部门成果(图源:微石楼)

最后谈一个关键问题:是不是这些地方的财政真撑不住了,到了必须折腾机关部门的地步?

从财政角度看,中西部地区的县级财政一直以“保运转、保民生、求发展”为目标。所谓保运转,就是财政供养人员和机构即人头费(保工资)、办公经费,这些主要依靠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保民生,也仰赖上级财政项目资金即专项转移支付。

既然保运转、保民生都靠转移支付,为什么还会出现财政困难?

这首先是因为有些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财政历来不宽裕,一直处于保运转状态。土地财政出现后,部分中西部县级政府才开始“变富”。一位西部地区的县长对笔者说,前几年土地好卖时,就愁钱花不出去,想办法花钱;现在土地卖不动了,就愁发不出钱,想办法找钱。

显而易见,对于那些常住人口10万左右的“小县”来说,人太少,地卖不了几块,财政就更困难。

其次,“求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加重债务负担,加剧原本脆弱的财政困境。从笔者团队的调研经验看,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市县还属于“吃饭财政”,即财政仅够供养公务人员、覆盖一般性办公支出。要发展,就得依靠地方国控、城投、城建、旅投等融资平台。融资平台承接了绝大部分“亮点工程”,但不计成本的“造点运动”隐藏着债务问题。

比如某县2018年的亮点工程是财政投资6个亿,在江边建超级大亭子,第二年的亮点工程是投入5亿建特色小镇;但仅仅一年后,小镇就杂草从生、无人光顾。这样的例子挺多。

尤其是在宏观经济下行、难以靠卖地生财且中央不再对地方债务负责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必须想办法突围。经济发达的省份突围相对办法多,比如广东宣布已成功化解地方债务问题;但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囊中羞涩的困境几乎必然倒逼地方体制变革。

短期看,人口小县的机构改革是通过精减机构而非精减人员来节省财政支出。但从长期看,当机构改革成为定局,既有人员逐步被“消化”掉之后,减编减员的效果就会显现。

文/欧阳静(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云歌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光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4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量最少、机构编制规模最小的建制县,属于典型的“人口小县”。由于机构职能分工过细,部门间相近职能较多,“规模最小”的编制资源还被稀释。澎湃新闻注意到,在玛多县进行的机构整合改革
2023-01-15 17:07:00
建议安徽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官方回复:试点正有序推进
...人民日报客户端李俊杰近日,有网友留言,建议安徽人口小县(区)机构改革。7月25日,安徽省委编办回复了该网友留言。该网友留言称,为降低县域行政成本和财政负担,提高职能部门运行效
2023-07-27 17:41:00
精简党政机关、缩减编制,山西5个人口小县披露机构改革数据
近年来,山西前后两批共计6个试点县探索“人口小县”机构改革,澎湃新闻注意到,目前已有5个试点县透露了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精简比例以及领导职数的核减情况。黎城近日,长治市黎城县融媒体
2023-01-18 15:41:00
人口第一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
铁饭碗,越来越不“铁”了。继多个人口小县主动“瘦身”之后,中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也出手了。日前,河南省开启事业机构改革,省直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精简,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精简,
2024-04-16 19:56:00
青海玛多公布人口小县改革后部门设置表:25个党政机构这么调整
...合成20个的?日前,青海玛多县委编办刊文详解当地人口小县机构整合过程。在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整合优化上,玛多县的主要措施有7点:1.将县委巡察办与县纪委县监委机关合署办公
2023-11-05 10:31:00
大事发生了!这个省份掀起机构改革风暴,疯狂砸铁饭碗
...铁饭碗。从省会太原,到下边的多个地级市,有六个人口小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的进行机构改革,击碎了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铁饭碗的信仰。而这把火,有可能会蔓延到其他省份。事情的起因是
2023-02-16 08:12:00
...者18日从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获悉,该县正在推进的人口小县机构整合试点中,一批机构将合署办公或重新组建。玛多县是青海省人口总量最少、机构编制规模最小的建制县。该县地处青海省南部
2023-02-18 20:53:00
钱建超代表:支持“小县大城”发展模式 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需要国家层面支持“小县大城”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位于‘城尾乡头’,是连接城市、
2024-03-10 12:28:00
这些地方的铁饭碗,保不住了!
...春之外,山西的做法更为激进。2020年,山西决定在几个小县城试点机构改革。如今,各个县城的试点结果,已经出炉:忻州市河曲县
2023-02-16 12:5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