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迎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
杭州日报讯 “运河三老”申遗公开信手迹原件,大量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应运而生”的三大铜装置艺术品……为迎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1月27日,杭州市临平区又添一处文化新地标,国内首个大运河与铜文化相“熔”的主题艺术馆——朱炳仁大运河艺术馆在塘栖古镇景区开馆,朱炳仁大运河申遗主题展暨熔铜艺术展亦同步启幕,免费向公众开放。
提起朱炳仁,大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铜”。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不仅为杭州雷峰塔等百余座建筑“披”上了铜衣,也首创了“熔铜艺术”。其实,他还是中国大运河申遗发起人,和著名城市规划专家郑孝燮、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并称为“运河三老”。年近杖朝之年的朱老,从小长在运河边,“在我们的国土上,有一个‘人’字,这个‘人’字一撇,就是长城,这一捺就是大运河。”这是他对大运河的深情赞美。
在2005年12月的一场活动中,他被郑孝燮、罗哲文两位专家为大运河申遗的想法深深吸引,三位平均年龄达77岁的老人一拍即合,当即起草了《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联名寄给运河沿岸18座城市的市长。没想到,正是这封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运河申遗热潮。此后,全国层面陆续开展了多次对大运河的考察、交流工作,朱炳仁几乎全程参与。2014年6月22日,历经三千多个日夜的努力与期盼,大运河终于申遗成功。
朱炳仁大运河艺术馆位于塘栖镇西石塘街115号(广济桥南岸),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保留了江南水乡白墙黛瓦、临水而居的建筑风格。馆内设有多个展览空间,首次系统、完整地展出了“运河三老”在大运河申遗和保护过程中的重要材料、实物文献和影像资料。其中,《关于加快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和“申遗”工作的信》的修改手稿、“运河三老”书信原件等部分珍贵历史文献、照片是首次公之于世,十分难得。
此外,馆内还集中呈现了朱炳仁设计创作的110余件(组)经典艺术作品,涵盖装置艺术、雕塑、壁画、水墨画、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媒介。以“应运而生”为主题,朱炳仁还为大运河特别创作了三大铜装置艺术品:蕴含塘栖丰富粮仓文化的《天下粮仓》,呈现江南古镇荷塘景致的《青荷绿水》,在时间长河中生生不息的《运河之浪》。朱炳仁以“铜墨”叙事,用全新的艺术高度,集中展现大运河带来的自然之美和文化气“运”。
这已不是朱炳仁第一次创作运河系列作品,在京杭大运河的另一端——新开放的“运河之舟”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中,就有朱炳仁复现古籍中漕运面貌的三艘巨大“铜船”。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由朱炳仁亲自设计的铜制“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龙印与桨——运河之典》也收藏其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大运河世界遗产证书展示在同一个展柜中。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朱炳仁大运河艺术馆的建成开馆,为增进杭州乃至中国大运河文化研究与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对推进大运河沿线名镇保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挖掘大运河非遗当代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对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的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朱炳仁与临平的渊源颇深,2017年,朱炳仁铜文创生产基地落户临平,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此次朱炳仁大运河艺术馆开馆,将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促进“产业发展”与“文化事业”齐头并进,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据介绍,临平“朱炳仁·铜”新总部基地也开建在即,目前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4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