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书明代政治制度历史,悟国家权力演变规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8 05:5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书明代政治制度历史,悟国家权力演变规律

郑从彦

书明代政治制度历史,悟国家权力演变规律

《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方志远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从彦

国家权力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力,它在各类社会权力关系中起着核心作用,具有协调处理各类权力关系的功能与责任,同时也受到其他各类权力体系的牵制和影响。一般在讨论国家权力时,必然会涉及国家制度,即国家的阶级属性和关于国家权力行使主体的构成方式或组织形式,其更多地表现国家的阶级属性问题。

从春秋战国、两晋南北朝及宋辽夏金时期的社会动荡与民族融合,经秦汉、隋唐及元代的大一统及政权重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集团内部各股势力的博弈制衡,中国国家权力结构在明代更趋于稳定和成熟。明代国家权力结构从初创、定型、调整到再定型的过程,是继承也是改革与创新——内廷机构的外廷化,中央机构的地方化,监察机构的行政化,这是中国历代皇朝国家权力结构变化的普遍规律,只是在明朝表现得特别突出。

由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方志远撰写的《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一书,讨论的正是在明代的经济社会中产生并演进的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方式。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明太祖便对地方权力机关进行调整:行省一般不设平章,而以左、右丞为最高长官;在“行中书省”机构外,各省另有“都督府”以及“提刑按察使司”,形成与中央三大府相对应的地方三大权力机关。洪武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与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并称“三司”,地方新的权力结构定型。洪武十三年,明太祖废中书省,同时升六部品秩,直接对皇帝负责,又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称“五军都督府”;十五年废御史台,设都察院,掌监察。中央新的权力结构定型。以上可视作明朝国家权力结构的第一轮变化。

而第二轮整体性调整和定型,发生在永乐至嘉靖时期。这一阶段的重大变化,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由翰林院分离出的内阁,始为皇帝的机要秘书班子,继而成为处理国家政务的外廷中枢机关;司礼监逐渐凌驾于内官监之上,成为内府二十四衙门的首署,并成为处理国家政务的内廷中枢机关。第二,由吏部任命而挂衔都察院的巡抚都御史由司礼监提名且主要由御马监宦官充任的镇守中官、由兵部任命而由都督府将领充任的总兵官,形成新的省级权力结构,被称为“三堂”。其后镇守中官陆续收回,总兵地位日渐下降,巡抚都御史成为一省军政首脑。与此同时,都察院派出的巡按监察御史成为一省最高监察官员。第三,成祖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夺取建文帝帝位。这一变故使得成祖即位后立即着手削弱诸王的军事力量和经济供给,藩王的地位迅速下降。第四,明代中后期的皇权表现方式已不再如洪武、永乐时一般,事无巨细皆由皇帝亲自裁决,而是依靠各系统、各衙门间的相互制衡。“事必躬亲”至“垂拱而治”的演变,也可以被认为是明朝统治者在适应社会要求和维护政权稳定方面的主观努力。

作者将明代国家权力结构视作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高度关注特定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深度总结、归纳、分析推动这些事件并且对国家权力关系产生影响的个人行为、群体行为,以求动态地揭示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的一个事实:“由于在社会权力结构中,国家权力的地位仍然至高无上,因此一旦国家权力发生问题,而又必须同时面对来自底层的民众反抗和来自外部的军事挑战时,整个社会便容易陷入权力瘫痪、无法收拾的地步。这是明朝也是中国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明代中央决策系统的权力关系,是在明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这一前提下重新进行组合的,并形成了内阁通过票拟处理中外一切庶务,司礼监代表皇帝通过对阁票批红进行再裁决,六科签署或封驳一切“旨意”以行监督,皇帝不视朝不接见大臣“垂拱而治”的格局。在方志远教授看来,这是明朝在中央决策系统的权力关系上的创新。内府宦官系统、外廷文官和武职系统以及都察院,共同构成了明代中央管理系统的权力制衡主体。几乎所有的国家事务,均由外廷相关部院及其下属机关、内府宦官相应监局,以及都察院的各类差遣官员,三方乃至四方对等负责,形成内府与外廷的全方位制衡。方志远教授认为,中央管理系统的这种权力制衡,早已超出了明太祖设计的所谓五府六部“相互颉颃”,而是以内制外、内外相制,以下制上、上下相维,无论哪一个部门,其权力都在其他各种权力的制约之中。

明代省级权力结构演进的全过程,既反映出中央在地方集权与分权上的矛盾,也反映出权力上的集中在处理地方事务中的必要。方志远教授指出,省与府之间“道”的出现,是明代地方上的国家权力在社会矛盾发展过程中调整与重组的重要结果,也是明代国家权力在解决社会矛盾时主要的体制上的改革。

方志远教授笔下的明史,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他既耐心梳理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过程,又细致讲述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及运行机制,并深刻揭示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一些本质特征。除了对明代国家制度和权力结构进行整体性研究和描述,方志远教授还借制度看“人”,对明太祖、明成祖、明武宗、明世宗等君主的个性及其成长经历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并将其与政治举措、政治制度相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制度史研究成果严肃冷峻的刻板印象,也让这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增添了些许人情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权力传承之谜:探究古代帝王驾崩传位之制度及禅位过渡之可能
...古代帝国,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帝王往往在驾崩之后才传位给继承人,而不是在世时通过禅位实现权力的平稳过渡。究竟是
2024-10-14 10:33:00
从乞休到挂冠,明朝末年为何弃官现象严重
...掌握了朝廷大权;而在中后期,万历皇帝重新夺回帝国的权力,却表现出怠政的态势。尤其在对待战争时,万历皇帝坚持以战取胜,实现了“万历三大征”的胜利,但在朝政方面却漠不关心,导致官
2024-01-07 16:45:00
古希腊罗马文明为何能够诞生民主宪制
...主是商品交换最为基础的特性。而一些贵族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强迫平民进行不平等的交换,久而久之,古希腊居民的憎恶强权,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受到压迫的平民们很快就团团结一心,共同抵制
2024-03-16 17:13:00
古代为何大多数政权难以生存300年
...家不满自己的处境,就会利用自己的经济资本来交换政治权力,扰乱封建政治制度的运行秩序。正是由于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固有存在,相应的经济改革往往无法跟上制度衰落的步伐,进步太多就会损
2023-09-11 19:34:00
春秋时期贵族政治的变迁
...。春秋贵族集团内各阶层因实力对比的变化,不断进行着权力的再分配。与此相适应,爵制、宗法、采邑、礼制等重要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此,春秋时期的政治变迁,与贵族集团内各种力量
2023-07-14 05:30:00
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两者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可别分不清楚
...与宰相这两个职位虽只有一字之差,却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权力与责任。丞相,一职多时代地位超然,直接辅佐君王,掌握国家大权;而宰相,则是更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职责和权力的范围有所不同
2024-08-28 10:08:00
为何唐朝能跳出权臣篡位的漩涡?
...时期,一些权臣纷纷崭露头角,试图通过篡位来获得最高权力。然而,唐朝为何能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时期,跳出权臣篡位的漩涡?这其中有许多重要因素影响着唐朝的命运。首先,唐朝皇帝在位期间
2024-11-27 09:03:00
一部经典明代政治制度史
...于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国家权力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法则为切入点,勾勒出明代从中央到地方,从皇帝到乡绅里甲层层制衡的庞大国家机器。通过明代权力结构初创、定型
2024-03-22 04:26:00
...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实行中国共产
2024-09-15 06: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