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雄安未来零碳馆: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碳中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19 10:06:00 来源:阿宅社会

雄安新区“碳中和”示范建筑雄安未来零碳馆近日正式启动建设。未来零碳馆坐落于雄安未来城市创新中心内,建成后将成为兼具功能与体验、科技与人文、建筑与环境的全方位综合性示范项目,通过新技术与新理念的融合为雄安新区建设更多绿色建筑示范,预计今年夏天落成。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要把雄安新区建成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环保宜居且具备优质公共服务的新型城市。在雄安新区的建设定位中,低碳被放在重要的位置。

雄安未来零碳馆规划建筑面积313平方米,距白洋淀约1公里,坐落于一条城市河道之间。项目由天津大学中低温热能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沈阳建筑大学严寒地区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中心指导。项目负责人赵通是天津大学机械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未来零碳馆的承建企业睿德天芯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赵通的创业项目。

如何实现建筑的“零碳”?据介绍,雄安未来零碳馆的设计以“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辅助”为设计原则,通过综合“超低能耗建筑”“建筑装配化”“智慧能源”“清洁能源利用”以及“绿植固碳与循环”等方面,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碳中和”目标。

赵通介绍,可装配式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零碳馆的核心技术。通过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合适朝向、蓄热材料、遮阳装置、自然通风等策略,使建筑本身达到高效节能,仅建筑本身就可减少93%左右的能耗。零碳馆所有建筑结构都预先生产出来,如同搭积木一般在现场组装。

零碳馆的中低温高效利用技术可实现“地下能源搬运”,利用自然河道中的底层空间布置管道热交换器,通过“取热不取水”的方式将热量“搬运”到室内。天津大学的“网联智控城市管道空间蓄热系统”技术像“热力大脑”一样,对建筑室内能源需求侧和室外能源供给侧进行实时调配和监测,将为人们提供智慧、舒适的建筑室内环境。

据了解,“地下能源搬运”项目由街头随处可见的冒热气的窨井盖获得灵感,通过对城市管道空间热能的利用,实现能源的转化和再利用。此技术已在德国及北京、盘锦等地得到实际应用,节电率高达76%。团队研发的网联智控城市管道空间蓄热系统,曾在2021年获得中国青年创业基金支持,并被纳入《雄安新区新产品推荐目录》,享受政府采购优先支持。雄安未来零碳馆的建设标志着这一技术的正式落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9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雄安早知道(2023年11月30日)
...分享《河北雄安新区容城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全生命周期开发管理。合理划定管理单元,统筹生态保护和城市开发建设,建立全域覆盖、差异管控、逐级落实的规划管控体系;建立产权明晰、配
2023-11-30 12:29:00
雄安早知道(2024年5月15日)
...委委员(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高质量项目建设生命线,科学精准实施规划,精心塑造城市风貌,加快推进重点片区项目建设,展现现代化城市新气象。要着力增强新区创新发展能力,全面
2024-05-15 12:17:00
...化、示范性为目标,加快在“规划—建设—治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关键领域、重点地区、重要平台协同治理政策机制创新和示范方面形成新突破。
2024-03-15 06:43:00
...受邀分享绿色发展实践成果,并将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携手共建“绿色城市”。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十周年。未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将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一同打造
2024-10-29 09:59:00
一年变了一个样 | 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观察
来到贵安新区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上班快一年,袁波发现每天从居住地观山湖区开车到单位的通勤时间变长了。“从20秒到30秒,近半年这红灯明显变长,就连以前很少亮的行人过街自助信号灯都常亮
2024-06-17 11:54:00
...健康理念融入规划建设全过程,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11月3日至5日,第四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健康品牌大会在雄安新区召开。多位院士、专家为中国健康
2023-11-06 06:42:00
京津冀三地经济总量达10.4万亿元
...备等五个产业集群开展梯次建设、汇聚发展合力。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与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一起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均占到全国的20%以上,天津现代中药创新中
2024-02-23 17:01:00
勇立潮头 探“新”而行 ——天津滨海新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探索
...展路径,搭建高校成果转化平台,引导企业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产业赋能增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涵养产业集群生态。当前,滨
2025-02-15 00:55:00
三甲专家下沉 盘活基层诊疗
...的医疗工作,定期上门开展基础诊疗,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刘冰算了算,在2021年签约医联体之前,徐辛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的就诊人数在10万左右,如今已攀升至20多
2025-02-26 08:5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