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三甲专家下沉 盘活基层诊疗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2-26 08:57: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三甲专家下沉 盘活基层诊疗

常驻基层,刘冰的工作核心就是要让患者“转得上去,留得下来”

11年来,城市副中心的公共服务基底不断夯实,尤其是三地医疗资源不再囿于“一城一池”,而是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实现了流动与共享。

随着多家大型三甲医院落地城市副中心,家门口的医院变多了,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协同发展带来的“民生大礼包”。

以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为例,运行6年多来,通过医联体建设、推动专家进社区,它犹如一棵大榕树,在通州大地纵向生根。

既“输血”又“造血”,串起了诸多基层医疗机构,赋能基层的同时,更是辐射津冀。

从社区到大医院半小时内的生命接力

2月19日上午9点50分,通州区宋庄镇徐辛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辆救护车呼啸着从大门驶出。10分钟后,救护车顺利抵达7公里外的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急诊科。从发现问题到转运至上级医院,全程不到半小时。这场跨越城乡的生命接力,不仅验证了分级诊疗的实际效能,更揭开了城市副中心医疗协同的冰山一角——当三甲医院专家常驻社区病房,医联体上下转诊的畅通,推动副中心基层医疗服务提质。

原来,当天上午9点半,徐辛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层病房迎来例行查房,带队的是副院长刘冰。这时,5号病床上的肖钢(化名)向刘冰挥手,“大夫,我胸痛得厉害,又憋又难受。”结合患者58岁的年纪,以及病史、症状,20多年的急诊工作经验让刘冰迅速作出判断,患者可能是心梗发作。

迅速做心电图明确诊断;拨打120急救电话准备转运;告知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急诊科准备接收患者……一系列安排快而有序。10点刚过,患者就被送进了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急诊科监护室,接受下一步治疗。诊断很快明确,患者确实突发心梗,顺畅的转诊为他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机。

一名大夫的双重身份带着资源赋能基层诊疗

这一切得益于刘冰的另一重身份——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受医院委派,自2024年4月起,作为科室骨干的刘冰常驻徐辛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副院长,负责病房管理工作。这两家机构结成紧密型医联体已近4年。每年,双方上下转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超过1000人次,其中不乏像肖钢这样的急危重症患者。“我们本身是带着友谊医院资源来的,一旦基层患者有需要,能点对点、人对人,直接找到解决问题的大夫。”

徐辛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20张病房,这里也是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全科医学第二病区,双方保持着紧密联动:友谊医院的住院患者一旦病情稳定,但又需要后续治疗,经医生研判、家属同意,即可下转到社区。反之,倘若在社区医院出现紧急情况,患者又能快速上转到友谊医院。在这里,刘冰的工作核心就是要让患者转得上去,更要能留得下来。

社区医院如何留得住患者?基层的工作流程和理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刘冰把自己比作“质量控制员”,通过细化诊疗服务流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从而保持患者黏性。“以糖尿病足护理为例,以前只是简单地换个药、控制血糖,但如今我们实现了综合管理,会根据患者病情,邀请友谊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开展会诊,让治疗更具针对性,实现全流程标准化治疗。”

社区医院床位有限,病人住不下怎么办?刘冰又主动联动了附近的颐年护老院,将仅需护理服务的患者转入护老院。他自己也主动承担起护老院内10名失能老年人的医疗工作,定期上门开展基础诊疗,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刘冰算了算,在2021年签约医联体之前,徐辛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的就诊人数在10万左右,如今已攀升至20多万,实现翻倍。

立足副中心与10家机构建设医联体

在通州,类似于徐辛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越来越多的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深度捆绑”。根据通州区卫健委消息,目前,该区已建成以潞河医院、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和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4家大医院为核心的片区制医联体,覆盖辖区22个地区卫生服务中心。

这些年来,友谊医院周围汇聚的“朋友”越来越多,也让友谊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直插基层”。除了2018年通州院区开诊外,2024年4月,顺义院区也正式开诊,上述两个院区均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北京友谊医院常务副院长尤红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目前,医院已签署综合医联体协议单位27家,其中西城院区17家,通州院区10家,顺义院区目前有3家医院提出合作申请,正在进行协议签署流程。未来一年,预计将新签署5家总体医联体单位,并将根据需求与7家单位续签。

以通州院区为例,借助医联体模式,友谊医院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其优质医疗资源在副中心大地持续向下生根。尤红表示,医院已与通州区10家二、三级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合作构建医疗联合体,与两家医疗机构构建妇幼及康复专科医联体。双方可开展双向转诊、技术支持、服务衔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形成了“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模式。像刘冰这样的专家前赴后继奔赴基层,如同一个个强有力的水泵,联通着各级医院,也让整个副中心的基层医疗“活了起来”。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核心·

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三地服务均等化多领域跨城通办

来自北京的医保卡划过河北燕达医院的结算系统,来自北京的老人在河北的养老社区共赏鸟语花香,雄安宣武医院手术室的5G信号穿透行政边界……

这些画面拼成了一幅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的民生答卷。

11年来,京津冀三地加强对接合作,促进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公共服务协同发展,一场以“百姓获得感”为标尺的深刻变革正在华北平原展开。

随着协同脚步持续走深,三地公共服务协同逐步突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在更深层次实现融合。

同时,三地从原来的输出单项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向集成式服务转变。系列变革,推动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均等化。

养老服务

跨城养老的品质化升级

“我在这里住了6年多了,买东西、吃饭下楼就能解决,要是看病拿药,小区北边就是燕达医院,刷医保卡可以直接结算。”2018年,来自西城的陈淑萍(化名)和老伴一同住进了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在这里,她加入了社区老年合唱团、编织小组,周末还要自驾打卡三河美食,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环境优美,配套齐全,文娱活动丰富,让不少北京老年人选择在此颐养天年。据燕达金色年华养护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入住的老年人群体中,95%以上为京籍。近年来,三地之间众多深层次的支撑服务接续跟进,无论是推动养老合同异地网签,还是打通养老服务补贴异地支付渠道,均有效解决了老年人跨城养老的后顾之忧。北京养老服务网“京津冀养老”模块和“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机构服务平台的上线,集中展示了大量来自天津、河北的养老机构,方便老年人“一键触达”津冀养老资源。

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全市户籍老年人在津冀地区养老的共有6380人,其中,河北省6178人、天津市202人;有京籍老年人入住的津冀养老机构共224家,其中,河北省192家、天津市32家。

这是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11年来,三地养老协同愈加紧密。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三地坚持落实同质同标任务,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养老项目、政策、人才、医养、区域、行业协同,引导更多优质养老资源向河北等地延伸布局,推动养老服务质量同步提升。

医疗服务

从资源疏解到构建协同网络

再看医疗领域,北青报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11年来,本市持续推动核心区中心城区大型医疗机构向外疏解。目前已完成天坛医院、北大第一医院等13个市属央属医院疏解项目建设,累计疏解床位3000余张。此举有效缓解了大城市病,更提升了百姓看病就医体验。

过去一年,北京的医院建设也进入“集中兑现期”:2024年4月26日,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开诊;10月19日,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开诊;12月28日,北京口腔医院新建主院区正式开诊;12月29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开业……去年,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新增床位2900余张。战略牵引之下,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

放眼雄安,医疗资源也将越发雄厚:雄安宣武医院一期已经建成投用,成为雄安新区第一家三甲医院,目前门急诊量已累计超过23万人次、完成手术2700余台。今年,该医院将完成二期土建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积极推进产科、儿科开诊和病房扩容。此外,又有6家在京三甲医院确定布局雄安院区,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重要力量。

如今,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同网络。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北京与保定、承德、唐山签署新一轮《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在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与雄安新区、张家口、廊坊北三县等重点区域开展支持合作。支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宣武医院等医疗机构在河北4市建设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年来,三地共建京津冀区域医联体115个,成立京津冀医养结合联盟,覆盖542家单位。已有6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914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三地686家医疗机构共享,有力提升三地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教育服务

高等教育知识生产模式迭代

教育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领域。11年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27所在京高校累计向外疏解转移学生11.5万人。北京沙河高教园区和良乡大学城的建设,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科重点实验室的集中。在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新两翼”教育水平正不断提升:雄安新区教育获得优先发展,北京三所“交钥匙”援建学校已陆续揭牌并开学纳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等对口帮扶雄安新区4所学校。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有何特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冯洪荣曾这样总结:三地的基础教育正共建共享,通过援建、托管、轮岗等形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在三地流通。京津冀高等教育则实现了知识生产模式的迭代升级,通过产学研用多主体互动,共同组建了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形成大学“育种”、中心“育苗”、企业“育材”、区域“成林”的“有核无边”协同创新格局。

政务服务

从单项互通转向集成式服务

随着协同发展步伐的迈进,三地逐步从原来的输出单项公共服务互通互联转向集成式服务转变,将有效强化就业、养老、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共建共享。

据了解,京津冀已实现了迁入、迁出调档和经营场所变更登记“一窗受理、同步审核、限时办结”。三地新发布了生态、交通、气象等16项京津冀协同地方标准。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三地已联合发布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78项,推动5300余项专利开放许可数据实现三地共享。此外,三地还同步出台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发布了五大应用场景。

新的一年,京津冀政务服务协同发展继续走实走深。本市将推进申请材料告知承诺制等改革措施在雄安新区实施;加快620类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或“亮证即办”,加强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事项动态管理。今年还要发布第二批京津冀社保服务“同事同标”事项,为三地百姓更添便利。

本版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数说

医疗服务

支持河北建设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三地共建立京津冀区域医联体115个

60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914家医疗机构互认

5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三地686家医疗机构共享

养老服务

截至今年2月,6380名北京户籍老人在津冀养老

津冀318家养老机构纳入北京合同网签范围

“冬南夏北”旅居养老平台上线70家津冀康养目的地

教育服务

2024年京津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成立,4所北京市属高校、首批1000余名新生入驻

27所在京高校累计疏解转移学生11.5万人

北京援建雄安新区的三所“交钥匙”学校启用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等对口帮扶雄安新区4所学校

政务服务

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发布五大应用场景

推动5300余项专利开放许可数据三地共享

今年将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或“亮证即办”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城市副中心占据着重要位置。责任编辑:任芯仪(EN063)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6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一周年,卫生健康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新时代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保障。十一年来,三地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在共建共享
2025-02-26 09:27:00
武清人有福了!“行走的医院”即将投用! 扫码阅读手机版
...思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深与京津冀三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作,全面提升武清重点医疗专科建设、专业医疗人才培养等能力水平,推动“健康武清”建设迈上新的更大台阶
2024-09-07 14:05:00
坐享京津冀医疗资源!武清人,家门口的“医”靠! 扫码阅读手机版
...送上门”的北京、天津、河北医疗专家服务这都要归功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年来,武清区全面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高度重视推进京津冀卫生健康事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积极
2024-11-29 10:40:00
京津冀联合举办“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动
...健康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京津冀卫生健康先进典型重走白求恩路暨联勤军医太行老区健康行活动,在保定市涞源县和唐县举行。京津冀“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
2024-09-25 20:52:00
河北燕达医院:协同奋进正当时,乘势而上启新程——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
...为岁首,携梦想与希望出发。十年来,燕达医院紧紧搭乘京津冀协同发展春风,借势而为、借智而进、借力而上,提质量、强内涵、优服务、创三甲,一步一脚印,一年一变化,从重点突破到全面推
2024-02-28 14:53:00
我市远程医疗平台引进优质资源,开启云端问诊新科技
...疗等智慧医疗服务让“医路”更畅通。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始终将拓展与京津地区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和引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作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3-12-26 09:53:00
“京医入固”激活基层医疗新生态
...、副主任医师绳厚福都会准时抵达固安县人民医院。作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的践行者,他带着“让百姓少跑路、少花钱”的初心,将三甲医院的诊疗经验播撒在固安这片土地上。他的身影背后,是
2025-03-20 19:00:00
天津:聚焦“一核两翼”和三地协同,深化卫生健康合作共建共享
...5月9日电 (孙玲玲)5月9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新闻发布会。会上,天津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王栩冬介绍了天津市聚焦“一核两翼”
2024-05-09 22:24:00
...定“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的定位,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激活发展新动能。如今,一座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正在加速崛起。产业协同 加速创新要素聚集在保定市朝阳北大
2023-07-25 08:0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深河桥:天翻地覆盛景兴
站在修葺一新的深河桥边放眼望去,满目苍翠,流水潺潺。80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这座饱经风霜的石桥依然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2025-09-07 14:01:00
从“中山干部”到“水城战友”|陈淑梅的双重使命与山海情
从中山到水城,跨越山海,六盘水市水城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工作组水城小组组长陈淑梅的身上有着双重使命
2025-09-07 14:01:00
7年,205倍!一位粤黔“链上”企业家的选择与答卷
2004年,贵州青年何显平从贵州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现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南下佛山,成为一名材料研发工程师
2025-09-07 14:01:00
三明:光荣退役 再启新程
武警福建总队三明支队开展退役士兵欢送仪式。东南网9月7日讯(通讯员 钟炜俊文/图)近日,武警福建总队三明支队开展退役士兵欢送仪式
2025-09-07 09:43:00
近日,西安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老年人优待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题询问。 西安市人大常委会8位委员
2025-09-07 08:02:00
千名舞者汇聚长春 2025中国·吉林省体育舞蹈公开赛暨街舞国际邀请赛开赛
9月6日,由吉林省体育局主办、长春市体育局承办的2025中国·吉林省体育舞蹈公开赛暨街舞国际邀请赛开幕式在长春体育中心五环体育馆举行
2025-09-07 07:10:00
地方师范高校与民族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实践联盟在承德成立让更多青年学子成为非遗传承者和传播者河北日报讯(记者李建成)9月6日
2025-09-07 07:42:00
深入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环境提升工程河北“十四五”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显著河北日报讯(记者冯阳)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
2025-09-07 07:42: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韩莉 见习记者崔玉洁)9月6日,记者从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将于9月28日至10月8日在沧州市吴桥县和石家庄市举办
2025-09-07 07:47:00
1—7月,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于去年同期2.6个百分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活力涌动河北日报讯(记者潘文静)今年以来
2025-09-07 07:49:00
河北省第十六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正式启动河北日报讯(记者崔丛丛)日前,河北省第十六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正式启动。本次宣传月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2025-09-07 07:52:00
德州天衢新区宋官屯街道:创新党建“四融”路径 绘就街区“善治”图景
鲁网9月6日讯(记者 赵洪斌 实习记者 费书慧 通讯员 范雪迎)德州天衢新区宋官屯街道聚焦新兴领域党建发展需求,以街区党建为切入口
2025-09-06 14:39:00
以新闻寻找初心,“新传学子延安行”实践团队开展沉浸式新闻活动
2025年9月3日,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传学子延安行”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王皮湾新华广播电台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
2025-09-06 15:13:00
乡村焕新途,笃行再启程:青年团队因势而动,以文创绘山海、承泥艺,助力海胆产业与旅游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在于激发乡村自身发展动力,促使自然优势、文化特色与产业进步协同共进。近期,广东财经大学“捷胜远航”实践团怀着对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捷胜镇的长久关注
2025-09-06 15:47:00
党建联建聚合力 政企携手促发展——中建五局烟台韩华项目党支部联动地方财政、税务部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鲁网9月6日讯为搭建互利共赢桥梁,共绘协同发展蓝图,近日,中建五局山东公司烟台韩华项目党支部联合烟台黄渤海新区财政局、烟台开发区税务局
2025-09-06 1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