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随着我国各地的生态环境逐渐向好,野生动物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以往一些十分罕见的“奇珍异兽”,而今也陆陆续续闯进人们的视野当中。尤其是一些周边生态环境比较优越的农村地区,更容易发生野生动物误闯人类活动区域的现象。
这不,内蒙古察右后旗的一个村庄,村民孙先生近日就在自家的院子里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小猫”。从外形上来看,的确像猫的一种,但说它是猫吧,又跟我们常见的猫咪不一样,暂且只能用“似猫非猫”来形容它。
孙先生拿捏不准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但从外形上看,直觉告诉他应该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民警赶到之后,果然发现一只小动物蜷缩在墙角处无法动弹,看样子像是落难受伤了,于是将其解救了出来。
经过检查辨认,工作人员确认了这是一只兔狲,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疑似长时间的饥饿,没有进食,最终导致状态不佳,行动能力大大减弱。或许是长时间没有进食,这才下山跑到了农户家里,蹲在墙角可怜巴巴的,似向人求助给口吃的模样。
兔狲是一种小型的猫科动物,大小跟家猫相似,成年之后体重大概是2-5公斤,有些较大的个体能长到6公斤以上。
它们的身材短粗,脑袋相对扁平,长了一张宽阔的大连盘子,而且两颊及下巴的毛发较长且向外发散,长了一副貌似猫头鹰的面容,酷似影视剧中鳌拜的形象,因此兔狲也有“猫中鳌拜”的外号。
很多人好奇为何一种猫科动物,会叫“兔狲”这个名字,据说是来源于古时候的游牧民族,在突厥语中,“吐逊”是站住的意思。当牧民们在草原上见到兔狲的时候,就会大喊“吐逊”,久而久之,这种动物就被叫这个名字了。
兔狲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耳朵很小,有时候在长长的毛发掩盖下,远远甚至看不见它的耳朵。这其实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兔狲通常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这类环境相对寒冷,尽可能小的外耳,能大大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
由于耳朵小,尾巴短,四肢短,毛发长,尤其是腹部毛发很长,能拖到地上,所以整个兔狲看起来就像是一团会移动的毛球一样,十分可爱。
猫科动物都是捕猎的好手,猫抓老鼠是天性,作为一种小型猫科动物,兔狲自然也是草原上的捕鼠小能手。兔狲能够适应高原上寒冷的气候,腹部长长的毛发能够使得它们在冰冷的冻土或者雪地上,保持长时间伏卧的状态,有时候兔狲一蹲就是大半天。
它们伺机捕猎,听泡极度膨大使得它们能听到更低频的声音,脚掌上厚厚的肉垫使得它们移动起来几乎没有声音,不易被猎物察觉。
兔狲主要在夜间进行捕猎,晨昏活动相对频繁,但在冬季食物相对匮乏时,白天它们也会出来觅食。兔狲的主要猎物是一些小型哺乳动物,比如老鼠、鼠兔等,但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比较贫瘠荒凉,所以容不得它们挑食,昆虫、蜥蜴、鸟类等,也都在兔狲的捕食清单里面。
另外,兔狲还是毒蛇的克星,由于蛇类的猎物也是各种鼠类,双方种间竞争激烈,会为了争夺猎物资源而大打出手。更加灵活的兔狲往往能在争斗中占据上风,将毒蛇咬死当做辣条吃。
别看兔狲的体型很小,只有几公斤,但它们却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猛兽,这点从它们日常的表情就能够看得出来。兔狲总是给人一副“苦大仇深”的感觉,眼神凶巴巴的,经常龇牙咧嘴。
有人将它们的样子拍下来发到网上,迅速就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兔狲也成了网红生物。它们的性格十分凶悍霸道,堪称小型的狮虎豹,一旦领地里面出现了同类竞争者,会遭到无情驱逐,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兔狲的霸道还体现它们在对待旱獭的行为上,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干旱草原地带,十分开阔,在面对天敌的时候缺乏有效遮蔽物,尤其是在面对来自天上的猛禽时,兔狲变得十分被动,所以洞穴就成了兔狲躲避天敌和繁育幼崽的绝佳场所。
猫科动物的爪子不适合挖掘,而天然的石洞、土洞可遇不可求,于是兔狲就把目光盯向了擅长打洞的旱獭。旱獭挖出来的洞穴又宽敞又舒服,洞道深而复杂,堪称“别墅”级别。
所以兔狲经常会霸占旱獭的洞穴,在旱獭外出的时候来个拎包入住。然后躲在旱獭的家里,给回家的旱獭来个守株待兔,这样晚饭就有着落了。
兔狲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生物,但我国算是它们的核心分布区域,许多省份都能看到它们的踪迹,比如四川、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它们能适应寒冷贫瘠的地方,甚至一些沙漠边缘,都有兔狲生存。
早先它们相对罕见一些,随着数量增多以及红外相机的广泛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地方都发现了它们的身影。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