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金秋九月,蜜桃飘香。9月23日上午10点半,在山东蒙阴县云蒙湖生态区公家万村村委会里,一场特殊的"电影节"热闹开场。说它特殊,是因为这里展映的5部影片,从策划到导演到摄影到剪辑,处处都有地地道道村民的参与,甚至有的作品还由村民亲自拍摄。
村民拿起摄像机,自己的故事自己讲
"以前只知道在电视上看别人拍的电影,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当'导演'!"村民公爱玲笑着说。在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赵鑫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公家万村的村民们第一次拿起了摄像机,把镜头对准了自己熟悉的乡土生活。
《远去的家祭》记录下了村里传统的"请家堂"仪式;《公氏》讲述了家族的根脉传承;《瀚林苑》展现了村庄的历史与文化;《在桃园》跟拍了村民种桃、卖桃的真实生活;《我和我的公家万》则是村民们对家乡最朴实的告白。
《瀚林苑》
这些影片没有华丽的特效,也没有明星大腕,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和最鲜活的生活气息。村民们用自己的视角,记录下了乡村最真实的模样。
从"被拍摄"到"主动拍",文化自信在镜头中绽放
"过去总觉得咱农村没什么可拍的,现在才发现,咱们的生活处处都是故事。"参与拍摄《在桃园》的村民感慨道。这部短片不仅拍摄了蜜桃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还记录了村民通过直播带货销售蜜桃的新鲜事儿。
《在桃园》
从传统农业到电商直播,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在悄然改变,而这种变化,正是通过他们自己的镜头真实呈现出来的。
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次"村民影像民族志工作坊"采用的是"共创"模式,从选题策划到后期制作,村民们全程深度参与。"我们不是简单地教村民拍摄技巧,而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美,用影像表达自己的文化创造。"
小镜头记录大变化,美好生活有了新表达
在现场交流环节,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分享着自己的"导演心得"。公衍余说,他想通过镜头记录下公氏家族的历史变迁,让子孙后代都能了解家族的根脉;公爱玲则希望拍摄更多关于村民互助的温暖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的和谐氛围。
"以前想要记录生活,只能靠文字和照片,现在有了影像,感觉更生动了。"一位村民感慨地说,"看着自己拍的片子在大屏幕上播放,那种自豪感真是没法形容。"
乡村振兴有了新载体,文化传承找到新路径
恰逢中国第八个农民丰收节,这场"村民影像展"可谓恰逢其时。与会者认为,村民影像工作坊不仅是一次技能培训,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创新实践。
通过影像创作,村民们不仅学会了用现代化的手段记录和传播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文化自信,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乡村文化不再是"被研究"的对象,而是由村民自主创造和传播的活力源泉。
"影像让我们的乡村故事有了新的讲述方式,也让外界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活。"村民们纷纷表示,希望继续用镜头记录家乡的发展变化,用影像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从单一记录到多元表达,公家万村的影像实践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正如项目负责人所说:"当村民成为自己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播者时,乡村振兴就有了最坚实的文化根基。"
未来,这样的"村民电影节"还将在更多乡村开花结果,让更多农民朋友在镜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在创作中实现文化自信,在传承中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龙连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3 20: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