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28 11:05:00 来源:凤凰周刊

很难相信,这居然是艺术创作的场景——

几个裸着上半身的画工,在一间不算宽敞民房里工作。

他们熟练调色,在画纸上一笔笔添上自己分配到的工序,一幅新人工仿制名画,就这样慢慢完稿。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而他们周围,屋内不算干净的墙面上,梵高的《星空》、《杏花》、《向日葵》,密密麻麻成堆悬挂着。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这间不大的屋子是他们的画室,他们在这里画画、吃饭、睡觉。

困了就席地而眠,醒来就继续挥毫……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这里就是深圳大芬,世界知名的仿制画工厂。

成吨的艺术在这里被复制,无数经典在这里被量产。

2016年,一位荷兰摄影师把这里的故事拍成了纪录片《中国梵高》。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这部电影只有几千人看过,最近却在网上掀起一阵新的波澜。

有人说,这是一个流水线画工精神觉醒的故事。

从临摹走向原创,从生存走向意义。

很多人在主人公赵小勇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最懂梵高的人”

世界油画市场中,80%的油画来自中国。

而这80%中,有60%都来自深圳大芬村。

一群画工聚集在这里,靠重复临摹着名画谋生。

赵小勇就是深圳大芬的一位画工,与众不同的是,他有一道隐形的卓著功勋:

他画过10万张梵高的画。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赵小勇1996年就来到了深圳大芬,那时候油画复制业方兴,他成了这里最早画画的一批人。

对当时的大芬画工来说,画画并不是灵感的碰撞,而是一套新奇的生产范式:

这是一条高效的仿制画生产流水线。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赵小勇和二十个人是一个整体,他们被分成三组,每组7个人,共同作画。

他们每个人需要临摹画的一部分,也只画这一部分,然后迅速交给下一个人,后者再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那部分画作。

就像排队传递东西,或者像工厂加工零件,一幅画被拆解成局部,又组合成整体。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比如一幅《蒙娜丽莎》,每个人只需要临摹其中的一个部位,一只鼻子,或者一只左眼——

连一双眼睛都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因为这样重复画单一的片段,很快能让画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肌肉记忆,下笔飞快,成稿逼真。

这样下来,一幅蒙娜丽莎,或许在一个熟练艺术家的笔下要一天才能复刻;

而这群熟练画工,他们一天可以临摹十幅。

经过赵小勇们流水作业的作品,从大芬流入市场,远销海外,成为高级的“手工油画”。

那些年,赵小勇们画尽了梵高、莫奈、达芬奇,他简单算了算:“画了可能有三十万张。”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现在,赵小勇已经有了自己的画室,和自己的客户群体。

他拉来妻子、弟弟和小舅,跟他一起画梵高。

妻子擅长画星空,小舅子擅长画向日葵。

就这样小作坊一般的工作室,已经临摹出过十万张梵高的画作。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对于赵晓勇而言,这些年,梵高的画早就在他脑内熟透了。

他画了那么多年,买过书,碟片,对着网上的高清图研究许久,他画梵高从来不用草图,可以直接落笔,最多的时候一天能画十张;

梵高画的笔触、每一抹颜色的明度和纯度、每一个用笔的细节……他都烂熟于心。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徒弟求他教,周围人学他,画商青睐他。每年有很多订单送到他手中。

赵小勇有荷兰的客户,在卢浮宫旁边有画廊。

那些来自赵小勇的画,远渡重洋后会在这里被展出,被买家反复摩挲,然后被视若珍宝地搬回家。

像是一种神秘的期许和连结。

他从未见过真迹,他的作品却被当作上等的艺术品展销。

他没有去过荷兰,这里卖的却是他的作品。

他没接触过梵高,梵高已经成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人。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离艺术远,离生存近

大芬村村口有个标语牌,上书: “艺术与市场在这里对接,才华与财富在这里转换。”

这被认为是对大芬村最好的诠释。

像赵小勇一样的家庭工作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人们坐在不同的画布前,手里只有一种颜色的颜料。

一幅风景画,男人画树,女人画天空,大孩子画土地,小孩子画花草,一家人流水线一般地完成一遍,再由大师傅统一调整。

末了,将一张张半干的油画晾在自家阳台上,远远看过去,大的像彩色床单,小的像孩子的尿片。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大芬村的名头渐响,学术界和艺术界对这里的评判开始出现了。

专业人士批评这里只是复制、毫无灵魂;

业余人士认为这里铜臭味太重、根本不配沾染“艺术”。

其实赵小勇最初来大芬,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单纯为赚钱。

他的老家在湖南农村,因为太穷,连初中都没上完就出来打工。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在老家的时候,赵小勇从来没接触过油画,只是听说深圳大芬有很多人画画,他想赚钱,想去试试。

如果如果把赵小勇的经历拉远看,他其实是“大芬奇迹”这个代名词的一枚齿轮。

上个世纪末,一位叫黄江的商人来到大芬。

他发现这里毗邻香港、交通便利,又地处关外、人工成本低廉,于是他租下了民房,带领了一二十个工人,开始做起了油画临摹出口的生意。

一幅画批发价格28元港币,给画师6元人民币,卖到美国29美元,大家都能赚到钱。

黄江开始招募更多的年轻画工,给他们培训,让他们临摹,再将产出的一张张油画,远销重洋。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就这样,大芬村的名号打了出去,吸引了像赵小勇这样的人。

曾经倒是也有专业院校的学生来到这里。

他们每天抓耳挠腮构思原创,好几天、十几天才能画一幅,那厢普通画工一天能画五六幅临摹图,结果挂上画廊以后,临摹画和原创画都卖300块。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不同的付出,被标上的相同的市场价值,天平就会慢慢倾斜,很多艺术院校的人,住不过3个月就走。

反而在赵小勇眼里,那种流水线式的集约工作场景,太适合他这种人不过:

“梵高的画线条简单,画得快,农民扔下锄头就可以画了,他活着的话要气死了。”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留在这里成为大芬画工的人,过着简单、魔幻、流水线一般生活。

有时赵小勇会接到急单。有荷兰的客户,在40天内加急定了800张复制画,他叮嘱下去:“加一点班,安排安排时间画完。”

几十张画纸被铺开,十几张梵高的画像连成一条线,在赤膊的工人手里,能做消消乐;

画室是画工们的全部活动空间,他们在这里吃饭、画画,困了就席地而睡,打个盹再起来画;

有新来的学徒抓形不准,被告知得改,得练,得重画。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他们自称“画工”,也不说自己是艺术家,画画就像拧螺丝、上零件、焊电板一样,是一件机械需要完成的工作,完成了就有饭吃、有钱赚。

这个不是为了艺术而生的地方,包揽了世界绝大多数的“名画”创作。

这里离艺术更远,离生存更近。

闲暇时候,赵小勇会带着小弟们看梵高的纪录片。

黑暗里烟雾缭绕,身旁挂着画完的梵高,眼前是荷兰的风光,画工们咀嚼着梵高的一生,内里有什么东西开始悄悄松土。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毕竟即使开始的目的是温饱,画了10万张梵高之后,总会想摸到一些更高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赵小勇梦见了梵高,梦见梵高问他,小勇,你现在画我的作品怎么样呢?

赵小勇高兴地说,我已经进入你的状态了。

他开心地伸出手去,梵高不见了,赵小勇的梦也醒了。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从那时候开始,赵小勇开始有了新的梦想,他想出国,想去荷兰,想看看梵高的真迹。

然而最现实的原因永远是钱,路费很贵,开销很大,工作室单子源源不断,孩子还在上学。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赵小勇憋得太难受,实在没辙,一家人只好去了一趟世界之窗。

他坐在荷兰园里,让妻子孩子拍了很多张照。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在这里,他似乎离世界很近,又好像离世界更远。

虽然平替,但不解渴,反而有什么东西钻得更深。

赵小勇枕着自己的荷兰梦睡着了,明天醒来,还有别的画要画。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梦醒

机会还是来了。在客户的邀请下,赵小勇一家人前往阿姆斯特丹,他终于能见到心心念念的梵高了。

来到阿姆斯特丹的街上,赵小勇远眺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街景,兴奋而激动,这里是真正的荷兰,离梵高最近的地方。

他举着手机四处拍照,突然发现了客户的店。

在橱窗里悬挂着的,不正是他曾经一笔一画临摹出的作品吗?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赵小勇走进这个全是自己熟悉画作的地方,却隐隐感到失落:

合作那么久,他一直以为客户开的是画廊,自己的作品是被当作高端画作销售的。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赵小勇没想到,这里居然是一个人来人往、自由选购、和大芬一样的,纪念品商店。

老板倒是热情地拥抱了他,说他的画“如果和美术馆里的调换,别人肯定完全看不出真伪”。

赵小勇只有苦笑。

第二天,赵小勇终于去了美术馆。

这次他终于能站在梵高的真迹面前,赵小勇反复凝视咫尺之隔的画作,杏花,夜幕下的咖啡店,自画像……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赵小勇欣赏了很久很久,最后失望地说:

“颜色不一样。”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颜色不一样,什么都不对。

他和美术馆的保镖聊天,说自己画了20年的梵高。

对方很兴奋,问他,那你自己有什么作品?

赵小勇答不上来,因为他没有自己的画。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他的信念有些崩塌。二十年,他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模仿梵高。

他原以为自己已经炉火纯青已臻化境,站在大师真迹面前,明显的巨大差距还是给他带来了巨大冲击。

他自认为心意相通,结果大师的画在美术馆受人瞻仰,自己的画摆在纪念品销售处。

就像一个取经路上的人,终于拿到了真经卷宗,才发现自己过往念出的每一个音节都不对。

赵小勇绝望了,他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回去,以后要怎么画画。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最后,兜兜转转,赵小勇来到了奥维墓园,他在梵高的墓碑前点了三根香烟,静静地看它们燃完,飞回了中国。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画中即自己

回到大芬以后,迷茫的赵小勇久久不知道将自己的心如何安放。

“我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

“我到底有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别人欣赏?”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除了梵高的向日葵,他好像还会画自己的马蹄莲。

即使颜色不如大师画作悦目,形状也不那么准确,但这是自己的画。

赵小勇开始画原创了。

他的第一幅画,内容就是那间画室。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那间他用了十年的画室里,有成叠的仿制画,有星空,有杏花,有学徒,有妻子,有梵高,也有他自己。

妻子指着画纸,兴奋地和他讲,在这个角落发生过什么故事,那里曾经是她的“工位”……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他开始画老家的巷子,画年迈的奶奶。

赵小勇想明白了,画一年也好,两年也好,创造出一副放进了自己思想的作品就好。

“我的生活,就是我的艺术。”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镜头拉远,声音减弱,自画像里的梵高目光炯炯,眼神神秘锐利,凝视着赵小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中国梵高》纪录片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当然,世界上没那么多童话故事,现实不会开金手指。

临摹了20年梵高的赵小勇,即使幡然醒悟开始原创,也不会立马跻身最伟大的艺术家之列,从此被业界敬仰。

赵小勇同样不够出名,《中国梵高》这部纪录片只有6000人标记看过,他的个人主页不到1万粉丝,只有被来大芬村的游客询问时,街坊会说一句:

哦,他是之前那个“中国梵高”。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艺术品市场的残酷现实是,没什么人愿意花钱购买一个不出名画家的原创作品。

纪录片播出后的这6年,赵小勇逃离过大芬村,最终又回到了大芬村。

但是赵小勇,还在努力成为赵小勇:

有网友再访大芬时发现,赵小勇已经是一位签约画家,他的主页也挂着不少原创作品,有乡景,有麦田,有人像,还有以《中国梵高》为主题创造的油画。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有人说,《中国梵高》讲的是一个艺术家精神觉醒的故事。

可我却觉得,这个故事说的不只是艺术家。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赵小勇”,做着重复机械的工作,为了生存奔波劳碌,是小镇里的做题家,也是人海中的打工者。

他们也曾在某个夜晚思考人生的意义,自我的价值,也曾举目向上望去,试图抬头看一看梵高、摘一摘星空。

也许一辈子都无法追寻到答案,终一生也不会“功成名就”,但谁又能说这寻找的过程毫无意义?

电影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

或许我们永远也成为不了梵高,但是能成为一个“中国梵高”,已经是平凡生活的伟大梦想了。

毕竟,握着六便士的人,同样可以仰望月亮。

靠“造假”月入过万,他们被称为中国梵高

作者|杜都督 编辑|闫如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8 1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走进大芬油画村
...自中国,中国复制油画80%来自大芬村。在大芬村后巷一间梵高主题工作室里,我们见到了赵小勇,一位颇有名气的“老画手”。从湖南邵阳辗转来到大芬村,赵小勇从事绘画已有20多个年头。
2024-08-09 06:33:00
《汶川大地震》将拍电影 他们的故事要搬上银幕了
...包括《天才翻译家》《荒野救援》《山城骑士》《我不是梵高》等。《天才翻译家》本片已于2022年3月备案立项,据梗概,“电影讲述了一名患有双向情感障碍的天才译者,在父母和朋友的帮
2023-06-13 13:10:00
走出会场看文博:一个展会给一个城市带来怎样变化?
...部纪录片让他被很多人记住。在这里面,他被称作“中国梵高”。鼎盛时期,世界油画七成来自中国,中国油画的八成来自大芬村。这里每年产出500万幅油画,而其中,仿制梵高画像最多的当属
2023-01-02 04:40:00
北京人艺小剧场口碑话剧《燃烧的梵高》再上演
...记者 夏瑾)8月26日,北京人艺小剧场口碑话剧《燃烧的梵高》再度登上实验剧场舞台。《燃烧的梵高》首演于2013年,由伊非编剧、任鸣导演。该剧以切片式的结构,选取了梵高生命最后
2025-08-27 17:46:00
《燃烧的梵高》再度上演,十年演出展示艺术家精神世界
...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8月11日,小剧场话剧《燃烧的梵高》再度登上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的舞台。用浪漫手法演绎悲剧故事,是《燃烧的梵高》带给观众最大的惊喜。该剧通过极其浓烈的色彩
2023-08-12 22:47:00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实习生王思睿)梵高“开”起了“写真馆”,拿起画笔亲手为你绘制一幅肖像画,心动吗?近日,一场“AI与中法视觉文明互鉴”新媒体艺术展正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东大楼展出,
2024-07-10 07:48:00
融汇魔术元素,她让梁祝“出圈”
...练习。扫码看视频。油画作品的影视化分析——以《至爱梵高》为例 一、影视化语境下油画现状在数字化时代层出不穷的新兴科技技术的影像和冲击下,新的艺术形式对传统油画艺术的影响偏重
2023-01-13 05:05:00
送票!梵高“穿越时空”来潍坊啦!
...技与艺术的视觉盛宴在潍坊市图书馆拉开帷幕——Wemake XR梵高数字艺术展正式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通过四大沉浸式体验项目与创意互动环节,带领观众“穿越”时空,以第一人称视角
2025-06-10 11:10:00
重现梵高艺术魔力 “遇见梵高 沉浸光影艺术展”在宁开幕
...者到田野盛开的花朵、参天大树,从肖像画到静物画……梵高的经典作品,经过数字多媒体技术渲染,打造出一个沉浸式光影艺术空间。11月20日,由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主办的“遇见梵
2024-11-21 00:0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南报网讯(通讯员李屹记者王茸)昨天,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正式发布,经各地推荐、网友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有138人上榜
2025-10-16 07:3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田诗雨“一个人来南京旅游被陌生人送了件外套,被这个姐姐感动到不行,南京人民真的太好了!”10月14日
2025-10-16 07:39:00
江苏省中医院AI穿戴设备创新监测模式告别插管束缚 生命体征实时显示南报网讯(记者何洁实习生黄佳琪)10月14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的一间病房里
2025-10-16 07:39:00
今年全国成人高考于10月18日、19日进行。10月15日,省招考中心公布了我省各市今年成人高考考试期间举报电话、网站地址和微信公众号
2025-10-16 07:39:00
康尼机电:智造车门“闯”世界,全力冲刺四季度
10月14日,南京经开区康尼机电智能工厂内,工人全力冲刺四季度任务。作为国家级智能制造工厂与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其自主研发的轨道交通门系统远销40余国
2025-10-16 07:38:00
八昼夜抢救让新生儿重获生机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玉龙)10月13日上午,阿克陶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的阳光格外温暖,一位患儿父亲送上锦旗后双手紧紧攥着阿克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主任胡向文的手
2025-10-16 07:07:00
近日,13岁的小青(化名)左乳悄然长出一个近乎拳头大小的包块,随着肿块不断增大,左右乳房已经出现明显不对称,在家长的陪同下前往贵州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
2025-10-15 15:22:00
即热集团启动2025-2026供暖季充水试压工作|@全体热用户 这份安全提示请收好
鲁网10月15日讯2025-2026年供暖季临近,为确保冬季供热安全稳定、按时达标,即热集团于近期正式启动对主管网及所辖供热小区供热设施陆续开展充水试压工作
2025-10-15 15:34: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李强一份善意可以超越学历标签。近日,一则关于大连理工大学食堂杨阿姨的新闻温暖了无数人的心。该校一同学遗失校园卡后
2025-10-15 15:53:00
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这类许可,南京电研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被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栏获悉,10月11日,南京电研电力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收江苏能源监管办罚单
2025-10-15 15:59:00
身边有榜样,邻里更温暖
为深化身边好人学习宣传,用榜样力量感染辖区居民,近日,任城区仙营街道仙北社区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主题活动,通过走访慰问身边好人
2025-10-15 16:00:00
开始报名啦!遵义师范学院2026年拟招38名硕士研究生
一、学校概况遵义师范学院位于有“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前身为1907年创建的遵义初级师范学堂,2001年升格为本科院校
2025-10-15 16:08:00
这名00后在竞赛与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施慧丽)站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演讲台上,聚光灯刺眼,台下是来自全国的优秀选手
2025-10-15 16:25:00
法眼|200万起拍“8个6”靓号:使用权?所有权?看法律咋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子慧近日,阿里资产平台上一则“1**66666666”手机号的司法拍卖信息,凭借极具辨识度的“靓号”属性
2025-10-15 16:33:00
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钥匙姑娘”于文英上榜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吕鉴蕾 通讯员张云霞、谌佳琦、黄旺宣、曹晓霓)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
2025-10-15 16: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