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一口气读了两个博士一个硕士,他被挖到杭州,教“人造卫星”做算术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8-09 10:11:00 来源:杭州网

2023年8月10日12点03分,一颗名叫“地卫智能应急一号”的人造卫星在酒泉成功发射,难得发一次朋友圈的康亚舒激动地记录下了这一时刻,并和同事们道了一声“辛苦了”。

一口气读了两个博士一个硕士,他被挖到杭州,教“人造卫星”做算术

“地卫智能应急一号”模型

这是首颗进入太空,来自浙江的“AI卫星”,是由一家名叫“地卫二”的杭州公司研发的。月球是地球的第一颗天然卫星,“地卫二”致力于成为第二颗保护地球的卫星。

康亚舒是地卫二的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他和同事们一手搭建了这颗卫星的AI大脑。传统卫星在拍完照后需要将海量数据分批次传回地面再做研究,这款卫星可以直接在太空进行关键数据分析,光是传输数据的大幅减少,就显著提升了卫星应用的效率。

更不用说,这还是一颗会在太空里“做算术题”的AI卫星。

一口气读了两个博士一个硕士,他被挖到杭州,教“人造卫星”做算术

留学时一口气读了三个学位

两个博士一个硕士

在加入地卫二之前,康亚舒从未想过自己从事的职业会和太空、卫星搭上边。在他的求学生涯中,大半的经历都交给了“交通”。

1990年,康亚舒出生于江西南昌,受爸爸交警身份的影响,从小对交通道路颇感兴趣,高考后如愿去了北京交通大学的铁路运输专业,“当时想法很简单,铁路局是 ‘铁饭碗’,应该蛮稳定的”。

四年本科学业结束后,康亚舒被保研读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海外深造,考上了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交通运输专业,师从Khattak博士,是在美国交通领域排名前三的业内大牛。

从2014年出国留学到2021年回国工作,七年时间里,康亚舒一直在疯狂学习,最后一共拿下了三个学位,交通和统计两个博士学位,同时还修了一个计算机的硕士学位。

让人没想到的是,计算机这个硕士学位成了影响他今后职业方向的最大变量,给他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当时在上一门叫空间信息分析的课程时,动了去读一个计算机学位的念头。”康亚舒说自己当时很想申请乔治亚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系,但也意味着离开目前在读的专业和学校,以及生活的城市,“最担心的是导师会不会误解,以为我是读不下去要逃跑了”。

再三犹豫后,他先把自己的想法和任课老师沟通,没想到老师直接反问:why not?(为什么不呢?)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去尝试,并表示甚至会帮忙说服他的导师。

等读完计算机硕士学位,康亚舒再回到原来的学校完成博士学位的时候,因为这个特殊的小插曲,导师还肯定他的勇气,并在他答辩时给了很高的评价。

凭借跨学科背景拿下offer

2021年3月,地卫二正式成立,开始招兵买马,接触康亚舒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不匹配。后来地卫二创始人兼CEO温卓明给他打电话,两个人聊了一个半小时,他才觉得好像还挺是那么回事的。

也还是在空间信息分析这门课上,康亚舒了解到美国的一些初创公司,已经把一些实验级的AI部署到卫星上,只不过他当时只是兴趣使然,还没有考虑过自己会从事这个领域。

这通电话还把康亚舒的思绪拉回刚到美国的第一个月,朋友带他去休斯敦的NASA产业科普园玩,看到了阿波罗飞船的残骸,那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太空科技的魅力。与地卫二接触后,这次不经意间的游玩场景,时不时就会回到他的脑海中来。

技术面试和创始人面试结束,康亚舒还没有百分之百确认接下这份工作。直到他第一次来杭州,走进地卫二,温卓明拉着他介绍项目,那份自信和执着,彻底感染了他。

这家公司虽然刚成立不久,但创始人团队在AI卫星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储备,是一家全球化的太空智能技术研究公司,在国内最早使用工业级元器件研制卫星,将来要做“太空计算系统”,发展前景很不错。

一口气读了两个博士一个硕士,他被挖到杭州,教“人造卫星”做算术

为什么是自己?后来和老板们聊起来,康亚舒才知道自己沾了跨学科背景的光,交通、统计和计算机,都和卫星计算搭了一点边,包括他的统计学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统计学习VS机器学习,卫星研究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颇为广泛,更不用说计算机这一对口专业了。

“另外,做一颗智能卫星,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站的视角,都和常规意义上的学科有差别,也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康亚舒显然是一个学习能力不错的人,这也是他被看中的第二个原因。

还有一点,当时地卫二的初创团队大多是来自中兴等通信领域的骨干专家,工作经验丰富,但都是70后和80后,康亚舒90后的身份是团队里的新鲜血液,未来是AI的时代,年轻人占据了天然优势。

一口气读了两个博士一个硕士,他被挖到杭州,教“人造卫星”做算术

2023云栖大会上,康亚舒介绍太空AI算法共乘计划。

数小时和180天

入职地卫二后,康亚舒开始组建团队,搭建整个太空云计算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从0到1的改变,团队的主要职责是算法模型的搭建,即给卫星安上一颗AI大脑,进而实现从传统的“天存地算”转变为“天感天算”。

也就是说,通过部署全新的计算架构,并尝试超百种的相关算法,包括语义理解、在轨识别、智能分割、智能压缩、无效数据清洗、大模型推理等能力。这样就可以将原来的地面数据处理能力转移到太空,形成地面下达指令,在星上完成实时反馈的高效流程。

部署在卫星AI大脑上的算法模型,很少有直接的案例可以参考,康亚舒和团队只能摸索着前进。举个例子,传统卫星拍摄的照片“废片率”很高,60%的图片会被云层遮挡,这些没经过处理的图片如果直接传回地面,费时费力还一无是处。

康亚舒想着搭建一个云量检测的算法,这样可以精准给出一张照片的“含云量”,数值达到多少就说明这是一张废片,达到多少还能有挽救价值。看起来简单,但需要测试海量的卫星图片,反复修正,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好在这些算法模型,都对应着非常实用的功能。再比如,常见的卫星监测渔船,最好能即时反馈,否则很容易丢失目标。尤其是当很多颗卫星组成一个网络,数据共享时,就像云计算,会带来更多价值。

以1万平方公里卫星图像为例,“地卫智能应急一号”智能卫星只需数小时在轨处理,即可完成整个流程,对应的是传统卫星需要180天。

2022年和2023年,康亚舒和团队还参加了CVPR(世界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会议)的多项比赛,连续获得不少奖项。

从太空改善地球

在AI智能卫星发射后的20天,地卫二正式发布了一组名叫“太空之弦”的地球全景艺术作品,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组照片正是地卫二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弦”智能体在500公里上空近地轨道,驱动多组空间相机完成,并在轨实现了影像融合、HDR、目标识别等多项操作。

一口气读了两个博士一个硕士,他被挖到杭州,教“人造卫星”做算术

“弦”智能体,简单来说,就像一台搭载了各类应用程序的智能手机,当中的应用程序就是康亚舒在研究的算法。

卫星上天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硬件的挑战也很大,GPU、板卡等电子产品在复杂的太空环境下能否长时间稳定工作,需要进行怎么样的防护处理,都是难题。

好在“弦”智能体经受住了极端复杂环境的考验,具备了强大的自主适应能力和高度可靠的运行稳定性。

一口气读了两个博士一个硕士,他被挖到杭州,教“人造卫星”做算术

“弦”被组装进地卫智能应急一号卫星当中

这也是为什么地卫二在这两年接连拿下多个国际合作,目前海外业务已经覆盖欧洲、非洲、中东、东南亚和南美等地区共40多个国家。

“我们也在和这些国家共同探讨新的可能。”康亚舒还是拿“含云量”举例子,埃及提了一个要求,能不能算一算云的流动速度和方向,这样对于少雨的地方来说,知道了云的走向,可以为人工降雨提供更专业的指导。

事实上,针对目前地球城市治理存在的资源不足、成本高昂的情况,智能卫星让从太空维度赋能水利、农林、防火等应用场景成为可能,未来的智能卫星还将拥有更强的算力,提供更快的数据处理效率,推进自主可控的对地观测数据系统,进一步提升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对于康亚舒来说,这也是这份工作带来的意义和成就,就像地卫二人常说的一句话“从太空改善地球”,这个梦想好像正在一步步实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9 12: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线”上的竞争,浙江的起步不算早。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1999年神州一号升空,再到2009年嫦娥一号探月,中国的“太空之旅”更多依赖的都是国家力量。而随着中国载人
2024-07-12 12:11:00
...17-148-22727),并成为微信启动页的素材。按照用途分类,人造卫星可以分为通信、导航、遥感、科研卫星等。杭州地卫二从事的则是遥感卫星领域。这是较早实现民用的卫星领域,
2023-08-31 13:50:00
...不过3年。伟大事业·伟大精神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曲《东方红》响彻寰宇,吹响了中国人探索浩瀚太空的号角。54年后的这一天,依旧
2024-04-26 04:39:00
中国技术助力阿曼首颗卫星顺利运行
...运营中心,几名工作人员正紧盯着显示屏,跟踪阿曼首颗人造卫星——阿曼智能遥感卫星一号的运行情况。阿曼兰斯航天公司首席执行官沙彦聚表示,阿曼正全力推进实施“2040愿景”,中国技
2025-02-21 10:12:00
历经十年,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浙江商业航天将飞向何方
...空战略,商业航天重点在于通过降低成本,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等领域实现批量化生产与发射,从而大幅提升进入太空的能力。十年来,浙江交出了一张不俗的成绩单。目前,浙江省内
2025-01-07 08:38:00
本文转自:杭州日报一颗“聪明”卫星要去太空“做算术题”诞生于临平的智能卫星昨天发射成功本报讯(记者 涂玥 刘梦怡 临平微融圈 费彪)8月10日中午12时03分,一颗带着“智慧大脑
2023-08-11 06:04:00
为啥手机卫星通话难普及?北邮潘恬:天线信号增益、散热等存在技术门槛
...,从终端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马斯克的星链的终端是一口锅,我估计由于上网速率更高,接收端的天线功率也需要更大,这就给将高增益天线塞入手机内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搜狐科技:为什么
2023-11-23 11:00:00
...化,也想借此机会争取到更多客户。”她告诉记者,这次一口气带了8套不同风格的旗袍。古越龙山特意把中华国酿“只此青玉”放在C位。“包装选用龙泉产的梅子青色青瓷瓶,配以流水纹图形,
2024-04-14 07:48:00
人类首次太空出舱的人,差点回不来
...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此刻正进入一个全新的赛点。在人造卫星领域迎头赶上之后,美国也将目光转向了载人航天领域。 1958年10月7日,美国秘密启动旨在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水星
2023-02-09 10:47: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精度对标国际,多领域监测更高效 —— 奥鼎智通全新伽马能谱仪面世!
近日,国内高精度射线监测领域迎来重大突破— 奥鼎智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全新一代伽马能谱仪。这款凝聚企业多年研发心血的设备
2025-09-17 10:58:00
2025CSCO患教专场: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肿瘤诊疗新生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贺照阳2025年9月10日至14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28届CSCO学术年会在山东济南盛大开幕
2025-09-17 11:04:00
蚂蚁集团首批接入跨境统一网关 境外钱包入华扩至31个
9月17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指导下,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和蚂蚁国际成为第一批参与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业务试点的机构
2025-09-17 11:04:00
微信聊天可发实况图?官方客服回应
9月16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透露称微信聊天可发实况图了。有媒体咨询微信客服得知,此功能暂时仅支持iOS客户端,客户端版本号要求8
2025-09-17 11:42:00
编者按:在安丘,有这样一群“专精特新”企业,像埃尔派粉体、蓝想科技、三顺智能等,他们“专注细分、嵌入龙头”,成为各个行业的“单打冠军”
2025-09-17 12:01:00
近日,一种被称为“牙齿文身”的新兴服务在齿科领域悄然走红,年轻人纷纷在牙冠上刻下“发财”“上岸”等字样,将口腔变成了“赛博许愿池”
2025-09-17 12:28: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本来已划分好座舱等级并按等级售了票,却还要在旅客值机选座时加一道“锁”,让旅客付费或花费积分开“锁”……近年来
2025-09-17 14:17:00
世界经济论坛认证!梅特勒托利多常州工厂跻身 “全球灯塔工厂”,客户导向成核心亮点
2025年9月16日,世界经济论坛正式宣布,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常州太湖路工厂凭借"以客户为中心"的卓越实践,获评"全球灯塔工厂"称号
2025-09-17 14:25:00
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腾讯云互联网行业“云+AI”全栈产品,加速行业AI应用落地
9月16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互联网AI应用专场上,腾讯云全面展示了AI技术在智能办公
2025-09-17 14:25:00
“Fun² Mobility趣倍出行”——春风动力×中国美术学院校企合作正式启动
2025年9月16日,全球知名动力运动品牌春风动力(CFMOTO)携手中国美术学院,正式启动校企合作——“Fun² Mobility 趣倍出行”项目
2025-09-17 14:25:00
腾讯发布“城市智媒计划”,助力地方文化加速数字化建设
9月16日,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腾讯新闻、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以下简称“TME”)联合正式发布“腾讯城市智媒计划”(以下简称“智媒计划”)
2025-09-17 14:25:00
“灵”的不止一套!2025华为坤灵秋季新品发布会
华为坤灵“4+10+N”中小企业智能化方案正式发布,以一站式场景化方案助力中小企业打通迈向智能世界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助力中小企业跃升智能化。图文来源:华为坤灵
2025-09-17 14:37:00
知原药业再次荣登CCTV6电影频道!闪耀荧屏,点亮品牌之光
江苏知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原药业”)是国内专注皮肤健康领域的领先企业,知原药业与CCTV6电影频道在7月初达成重要合作
2025-09-17 14:45:00
直击2025岳麓大会|图灵学院:锚定AI技术热点,驱动教学内容升级
2025 互联网岳麓大会于湘江新区盛大启幕,作为聚焦 “AI领航数字经济” 的行业盛会,大会汇聚了政企学研各界力量,共探AI的核心路径
2025-09-17 14:55:00
中科闻歌与腾讯云深化战略合作,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落地应用
9月16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深圳宝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会上,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闻歌”)宣布与腾讯云深化战略合作
2025-09-17 14: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