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父亲的梨树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3-01 03:4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河池日报

父亲的梨树

卢俞州

父亲的梨树

父亲的梨树,伫立于甲路屯西南角的斜坡上,静静地守望着流转的岁月。附近有一眼泉,一年四季流淌,水质清澈,水量丰盈,往南的坡底有一条小溪,群鱼游弋,蛙鸣甚欢。两条路,一条通往西南边的国道,通往外面更遥远的世界;另一条是机耕路,往南去村前的一片田野,两条路呈“丫”字形,父亲的梨树正好长在“丫”的两瓣花之间。细算起来,这株树干直径约有40公分的梨树快80岁了。

印象中,父亲在农村的生存能力很强,几乎达到无所不能的地步。你看看,除了种田种地这些主业之外,他还会编各种竹器:竹席、竹篮、竹筐、竹鱼篓等等,会制作铁器:錾子、钢钎、菜刀、小刀等等,会木工活:米柜、衣柜、床架、长凳、椅子等等,会狩猎,会嫁接各种果树,会自制烤烟、自制烟斗等等,不一而足。但凡农村生活所需的器具,都靠他老人家自力更生。他曾说,他们那一辈人除了食盐,其他的基本不用花钱去市场交易。令我辈无法想象的事,父辈们都经历过。

父亲不在人世好多年了,他多数的手艺绝活也随他的去世而消逝了。

前阵子回一趟甲路老家,看到父亲的那株梨树,周边杂草丛生,荆棘满布,树干上缠绕许多的藤蔓,显得十分的苍老,像个满脸沧桑的老者在风中躬身独行。此情此景,令人五味杂陈。若是父亲出远门回来,看到这幕情景,想必一定黯然神伤。

四哥说,一直都在忙碌奔波,无心打理这株梨树,好多年了,每年梨树还是开着一树雪白,却总是没有结果子。想想当年父亲还在,他非常珍爱这株梨树,对它呵护有加,不定期地清除杂草、斩断攀附其上的藤萝,给树松土,在树下堆积肥泥。若是大旱季节,还要挑水浇淋。那时候的梨树果实累累,果子成熟的季节,我们争抢着爬上树,或是直接手摘,或是摇着树桠,姐姐们在树下,展开毯子接住坠落的梨子,收获的欢声笑语沿着摇曳的枝丫袅袅升空,久久回荡。父亲则蹲在不远处,叼着烟斗吧嗒吧嗒地吞云吐雾,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明亮的喜悦悄悄在他脸上升起。

甲路屯不是父亲的老家,父亲的老家在山那边更为偏僻的山村,叫稔洞屯。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村庄,不过十来户人家,也有人说稔洞屯的形状像一个古老的铁鼎锅,所以光照时间不长,昼夜温差大,种稻谷一年只能种一季中稻(而在土坡上的甲路屯一年可种三稻——早稻、中稻、晚稻),收成也时好时坏,粮食短缺是那个年代稔洞屯人最大的生存困境,所以人人面黄肌瘦。好在四周山上古木苍翠,竹林苍茫,原始植被物种丰富;好在天气宜人,冬暖夏凉。上世纪80年代有外地人大量收购青天葵,稔洞屯山间多出此物,人们便翻山越岭采摘青天葵,晒干后出售,一时间村里的人们一夜荷包鼓囊,至今还有人回味无穷。

父亲有五兄弟,他排行第三。父亲刚成年,老大老二各自成家分出去了,大伯搬迁到十多公里外的北洞屯生活,二伯搬迁到七八里外的甲路屯生活,父亲还有两个弟弟,尚未成年,那时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于是祖父决定让父亲到甲路屯入赘。母亲家境殷实,据说当时甲路屯的所有田地都是母亲家的,而且历代是书香门第——祖上七八代人都是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按照当时的习俗,父亲得改姓,随外祖父的姓氏,这事让父亲觉得不光彩,成为他一辈子的痛。回稔洞屯老家,要是谁不识相揭开父亲的痛,就要吃父亲的拳头。后来我们兄弟姐妹众多,父亲把部分的儿子改随祖父姓,曾遭到母亲族人的强烈反对,这件事也成为父母晚年矛盾的焦点。

记得小时候每次宰年猪,跟哥哥们去稔洞屯给奶奶送猪肉、猪肝、猪血肠。那时奶奶是半清醒半痴呆的状态,清醒时问我是哪个的孩子,痴呆时抓住我的大腿,感叹这个红薯真大呀!徒步爬过陡峭的一座高大的土岭,再爬上一座石山,到了一处长着三株高大枫树的地方,树下有一块平滑的大石块,我们就坐在大石块上歇脚,吹吹风,望着遥远的天边,层峦叠嶂的远山,灰蒙蒙的,那时我竟莫名想哭。犹记得,在那块石头上有人刻着两个拳头大的字:体息!看了许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忽然醒悟,他原来刻的是“休息”二字,后被好事者添了一笔横画。接着继续登山,再走一段平地,最后下山,直抵稔洞屯鼎锅般的锅底。走大半天才到达,累得两股颤颤,想想返程的路,头皮都发麻。

祖父在稔洞屯西南角林子边种了一株硕大的梨树,当地人称之为蜂蜜梨,意为果子甜得胜似蜂蜜。每年都丰产,树又高又大,爬上去摘果难度非常大。收获季节,家里大人小孩手持长长的竹竿,往树上猛戳,噼里啪啦,梨子落满一地。

据说当年到母亲家上门,父亲没有什么行李,祖父给了他一枝新鲜的蜂蜜梨树的枝丫,父亲带到甲路屯,在村子附近找到一株野生的梨树,把枝丫嫁接上去,不久就发芽了,嫁接处两种不同品种的梨树皮完美连接。在野生梨树上嫁接蜂蜜梨,结的果子当然就是蜂蜜梨啦!嫁接成功之后,还得移植,若是留在原处,树不会长大长高。父亲把这棵梨树移植到甲路屯的西南部两路之间的斜坡上,培土施肥浇水,不到两三年,梨树就开始结果了。梨树越长越大,一年比一年丰收。

我家的梨子除了自家食用,还分一部分给左邻右舍,这是村里的惯例:李子熟了、梨子熟了、柿子熟了、柚子熟了,摘果的时候,你送我一篮,我赠你半筐,有来有往,好不和谐!当然,还有相当多的那部分则挑到集市上去卖,换得了家里的油盐,也换得了我们读书的学费课本费作业费。

父亲跟我说过嫁接的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找到野生梨树枝丫切断处和蜂蜜梨树枝丫的大小要一样,才能对准它们的两边外皮;二是细心接上去,不能使两树的外皮松动脱落;三是包扎要很紧;四是用一根棍子固定好,不能让风吹使之移位。后来也跟着父亲去看他嫁接柚子、柑橘,好像觉得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之后,我也试着嫁接好多次,可是成功的几率小之又小。许多事,看着容易,做起来却难于上青天啊!

多年以后,我忽然发现一个问题——稔洞屯祖父的梨树在村庄西南面,甲路屯父亲的梨树也是在村子的西南面,竟有这样惊人的相似!我在想,这是父亲有意为之,还是冥冥中的巧合呢?多么想当面请教父亲这个问题,可是父亲已离开了人间。

谨以这些零碎的文字,怀念我的父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0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记忆深处秋梨香
...我口舌生津。我对这种梨的喜爱,缘于小时候村里的一棵梨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日子比较艰苦,我一年四季嘴馋瓜果,尤其是秋天,喜欢到处物色各种水果吃。那时我们村有一户人家的院子里,
2023-08-23 04:28:00
月色照梨白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祝余月色轻洒,老屋依旧。门前的梨树,树下的竹躺椅,一切,都静好如初。可是,却单单少了我最爱的爷爷。每次回到老屋,我都恍惚觉得,爷爷仍然坐在梨树下,等我回家。这棵
2024-04-07 00:57:00
河北小伙总梦见一棵梨树,寻找27年竟找到相同地点,真相是什么?
...于梦的,终生难忘的事情。他从7岁开始就总能梦见一棵梨树,为此,他便一直循着梦境,在现实中寻找那棵梨树,家里人都觉得他是患上了臆想症。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到2022年,整整过去
2024-05-31 17:57:00
风吹梨树香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倪长录黄昏之后行吟的风把梨树的香气吹散花瓣用自己的孤单填补了一场温润明媚的等待深情的雨水在枝丫上潜行溅起夜晚枝头的香一朵一朵梨花卷起磅礴的心跳月光打磨过的白透明
2023-11-07 05:25:00
是她,在直播间激活了家乡农民画
今年春节,吉林省梨树县的辽河农民画传承人钱璐和10多位农民画创作者一起通过网络直播,“画农民画,过欢乐龙年”。这个直播活动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在直播中,钱璐一边
2024-02-23 15:00:00
河北男子总梦到一棵梨树,27年后来到梦中地点,揭开一段身世之谜
...军总能梦到自己身处一处农家宅院,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梨树,梨树上挂满了个头饱满、黄澄澄的梨子,十分诱人。而每当这时,柳军总会忍不住朝着这棵梨树走去,来到树下,柳军发现自己个头太
2024-04-20 11:02:00
150岁的它,今春开出繁花
...者明眺生 通讯员孙姝)3月26日,武汉梨花驿一株150岁杜梨树进入盛花期,市民纷纷前往打卡。150岁杜梨树开花美景。 记者李子云 摄26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硚口区汉西三路
2024-03-27 10:26:00
钱璐:传承农民画,传承农村文化
...解农村、亲近农村、记忆乡愁。黑土地上传承农民画,让梨树民间文化艺术事业得到升华。从梨树县孤家子镇走出的90后大学生钱璐出生在农民画世家,吉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返乡创业
2024-05-02 00:08:00
又是一年梨花白
...开了,花儿分外飘香,幽幽地潜进了我小小的心里。那棵梨树是爷爷栽种的。每每看着窗前的梨树,与爷爷相处的那些温馨的日子,从脑海中又渐渐变得清晰起来。爷爷年轻时,总喜欢坐在梨树下边
2023-03-04 06:46: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