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育儿

早发现早训练 给孩子一个全新未来

类别:育儿 发布时间:2024-03-22 05:4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南宁晚报

昨日是世界唐氏综合征日,记者走访“唐宝宝”家庭了解康复日常

早发现早训练 给孩子一个全新未来

早发现早训练  给孩子一个全新未来

早发现早训练  给孩子一个全新未来

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康复训练教室设施齐全,利于孩子康复训练

■本报记者韦薇 文/图

小伟(化名)是一名“唐宝宝”,圆脸庞,塌鼻梁,小嘴巴,眼上挑,较宽的眼间距,一副呆萌的表情,总是笑眯眯的……他们不遗传父母的长相,而是有着一张国际通用脸。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综合征日,记者走近“唐宝宝”家庭,了解他的康复日常。

产检正常,结果却生下“唐宝宝”

家住崇左市扶绥县的小伟是一名“唐宝宝”,今年9岁。他平时在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周末时父母才接回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唐宝宝”,让“唐宝宝”获得更多的关爱,小伟的妈妈张女士(化姓)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家的故事。

在怀小伟那一年,张女士一家在江苏省南京市生活。孕期产检,她一次未落下,唐筛检查结果也正常。然而,小伟出生时身体孱弱,被紧急送入医院保温箱。张女士和丈夫几乎还没有享受到儿子带来的喜悦就被告知,孩子的面容特殊可能是“唐宝宝”。20多天后,检查报告出来,儿子被确诊为“唐氏综合征”。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夫妇俩百思不得其解,两人身体都很健康,双方家族也没有相关病史,产检一直没有异常,为何就生下了一个特殊孩子?

“刚开始肯定不能接受,但孩子是自己的心头肉,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疼。”还在坐月子的张女士即使心里很痛苦,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儿子,他们选择了勇敢面对。

经过训练,孩子有了喜怒哀乐

小伟在保温箱里待了一个月,出院时其智力和身体等方面的发育明显都比正常孩子迟缓。他1岁时才会爬,2岁会走路,从来没有大吵大闹,脸上也没有太多表情和情绪,表现得很乖巧。小伟不会说话,连发声都含糊不清。

后来,张女士夫妇将孩子送到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并请孩子的伯母陪护。周一至周五,小伟在南宁学习,周五下午,他们就接回扶绥,周日再送回南宁。

最近两三年,通过康复训练,没有情绪的小伟开始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这让张女士夫妇俩感到些许欣慰。每次妈妈跟伯母进行手机视频,听到妈妈声音的小伟就会跑过来,抱着手机一顿猛亲;听说爸爸和妈妈周末要来接他,他就会早早穿好鞋子,拉着伯母的手,兴高采烈地下楼等待;远远看到爸爸、妈妈的身影,他会冲上前和他们抱抱、亲亲……

“其实孩子很可爱,也很单纯,没有心眼。”谈起孩子,张女士笑了。她说,小伟知道谁对他好或不好。谁对他好,他就跟谁亲;谁对他不好,他就会躲起来。

“确实,父母陪护对孩子康复训练更好一些,但是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条件不允许。”张女士说,如果需要父母陪护,那么他们其中一人就得放弃工作,就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条件。

目前,小伟每月的康复费近3000元,还有支付给孩子伯母的陪护费、在南宁的房租以及生活费等,一年费用得十几万元。“既然生下来了,就要负责任,我们会尽最大的能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张女士最大的期望是,孩子经过康复训练可以进入特殊学校上学,她和丈夫退休后一起去陪护。如果进不了特殊学校,那么她会带着孩子出去游玩,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张女士希望,社会不要对特殊孩子有偏见,可以多一些关爱。他们在人群之中向你微笑,不必惊慌,那只是来自孩子的友善招呼。

及早干预,生活技能可逐步提高

记者从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加强唐氏综合征等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逐步扩大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覆盖面。目前,全区唐氏综合征患者不多,但另一种基因病——孤独症占特殊儿童中较大比例。如今,在康复研究中心,有12~13个特殊儿童一起上课,每周还需要进行一对一的单训课。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康复研究中心还会安排促进大脑发育的大运动、手工、社交、音乐等个性化课程。

自治区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国治介绍,唐氏综合征属于基因疾病,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进行改善。康复训练主要从运动、感知、语言、认知、情绪、社交等方面介入干预,可以逐步提高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并逐渐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十几年来,唐氏综合征孩子经过康复训练,恢复较好的可以生活自理、照顾家人,有些长大后还可以从事简单的工作,比如洗车工、清洁工等。

目前,全区针对残疾儿童的救助政策是面向0~17岁残疾儿童(包括唐氏综合征孩子),0~6岁每年每人有2万元救助经费,7~17岁每年每人有9000元。提倡唐氏综合征儿童早发现早训练,最好是一出生就开始接受康复训练。

■相关链接

唐氏综合征发生风险与什么有关?每一个人都有23对染色体,每一对都由父母双方各贡献一条,它们共同记录了决定人体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23对染色体极其精密,一旦出现错误,就会造成发育畸形或缺陷。

唐氏综合征患儿则是第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变成了三条。因此,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最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除了特殊面容,唐氏综合征患儿还会表现出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常伴有其他结构畸形的症状。

唐氏综合征患者存在严重、不可逆的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长期需要人照顾,常被称为“先天愚型”“唐氏儿”或“唐宝宝”,也就是俗话说的天生傻孩子。

预防唐氏综合征宝宝,建议适龄生育。唐氏综合征的发生风险与母亲分娩年龄有关,孕母年龄越大,风险愈大,大于35岁发病率明显增高。此外,还要在孕早期或者中期进行筛查,通过相应手段筛查患病风险,以及通过对高危孕妇做羊水细胞或绒毛膜细胞等染色体检查进行确诊。应避免放射线等致畸物质,包括避免电离辐射、避免大量用药、避免接触化学物质、避免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08:45:1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转自:海东日报□新华社记者 李恒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唐氏综合征患者常被称为“唐氏儿”“唐宝宝”。面对这种人类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需要采取包括医疗和社会服务在内
2024-03-22 01:23:00
为什么“唐氏儿”都长着同一张脸?和这些原因有关,父母要知道
导言每年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综合征日”,设立这个日子旨在提高社会对“唐氏综合征”的了解和重视。根据统计,每800个新生儿中大约就会有一个患上“唐氏综合征”,这显示出该群体的人数
2024-10-28 18:57:00
16岁唐氏综合征少年学会做200道家常菜 父亲:孩子掌握厨艺后收获成就感
近日,一则16岁唐氏综合征男孩做菜的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里,16岁唐氏儿少年小田回锅肉、火锅、炒菜、排骨汤等菜品都会做。10月24日,小田父亲田先生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目前小田已
2024-10-25 13:57:00
用川剧绝活突围 唐氏女孩走向“人生舞台”
...身着华丽戏服的学生殷秋华正在练习川剧变脸。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她,身体随音乐翩翩起舞。突然,伴随鼓点,殷秋华脸上一张又一张精美面具迅速变换。围观师生凝神屏息,享受着眼前这场视觉盛
2024-04-19 15:32:00
老公偷给婆婆200元,妻子得知后竟怒提离婚,丈夫:如你所愿!
...了他们的大儿子,然而几个月后,他们发现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智力有缺陷。面对这一情况,妻子瑶瑶显得不太耐心,便将孩子交给了公婆照料,而她和丈夫则出门打工,很少关心孩子的情况。大
2024-03-06 11:35:00
19岁“唐氏女孩”表演川剧变脸走红网络
...这幕剧,但很快就上手了。殷秋华患有先天性脑瘫和唐氏综合征,两年半以前,她还是川剧都没看过的胆怯“小唐宝”。然而近日,一段由她表演川剧变脸绝技的视频,受到全网关注:娴熟的动作,
2024-04-12 03:17:00
这支少年足球队,每人都是“冠军”
...们的训练日在南京高淳,有这样一支由自闭症儿童、唐氏综合征儿童等特殊儿童组成的少年足球队,他们没有参加过一场正式的比赛,但每一个人都是“冠军球员”。 在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到
2024-05-19 06:41:00
“唐氏女孩”重启人生
...重生”。四川女孩秋华今年18岁,患有先天性脑瘫和唐氏综合征,智力落后、面容特殊、生长发育迟缓,这些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显著特征也在秋华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多年来,赵海英夫妇带着女
2024-05-06 14:16:00
川剧变脸 让两个“唐宝”蜕变发光
...节奏音乐训练的,是一对时常都来的母女。4月12日,唐氏综合征女孩殷秋华和她57岁的母亲赵海英,又来到这里。“这几年,这里是我们来得最多的地方。”赵海英说,2021年冬天,秋华
2024-04-15 02:38:00
更多关于育儿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