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地评线】紫金e评:用科技力量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07-15 12: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轻触屏幕,一条“数字京杭大运河”缓缓流淌,运河之上是三维建模、可360度全景展现的拱宸桥。拱宸桥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为更好保护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浙江杭州启动了大运河(杭州段)的拱宸桥数字化保护项目,用科技力量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蕴含精神财富、传承历史文化,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科技的迅猛发展,助力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也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科技让文化遗产活灵活现。利用数智技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展现文化遗产魅力的重要手段。当前,通过使用无人机、大场景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采集文化遗产数据,运用数据处理、三维建模、三维动画等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计算技术,可以生成文化遗产的三维模型,在5G、全息影像等技术的辅助下,文化遗产得以情景化、可视化呈现。借助数智技术,在“数字藏经洞”,人们可以感受穿越时空的敦煌文化;在“全景故宫”,人们可以“云游”紫禁城万千宫阙;在“文物多宝阁”,人们可以用指尖360度“触摸”文物。数智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案例,为人们感受文化里的中国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

科技让文化遗产实现永生。不可再生文物时时刻刻承受着自然条件的考验。无损检测与精密修复让文物“重生”,如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出土的唐吐蕃时期王冠,修复时运用X光透射与平板CT,精准归位2582颗珠饰,使其重现华光。数字化与3D技术,助力文化遗产的“数字永生”,如山西文物数字博物馆,依托数字化技术,系统整合三晋大地丰厚的文物资源,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查询、浏览、检索、导览、鉴赏、互动等服务,最大程度推动文物数字资源的高效整合、开放共享与创新利用。数字技术的预防性保护,可以让文化遗产“永生”。2022年8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德屏南万安桥被一场大火损毁。两年后,这座全国现存最长的木拱廊桥,因运用三维扫描等数字技术而成功复原重生。

科技让文旅消费转型升级。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也让文化遗产更加引人入胜。近年来,数智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融入文旅发展,催生出一系列新场景、新服务,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创造了新的可能,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更好体验。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端》在香港首演,利用增强现实(AR)、沉浸式舞美等新技术,让展柜里的文物登上了舞台,引发现场观众阵阵喝彩。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通过即时云渲染技术,将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三星堆数字博物馆以及古蜀王国等场景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科技让文化遗产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人们的生活,推动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让文化遗产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让文旅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统筹推进“硬核科技”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度交融,定能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光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向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5 14: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当龙门石窟的千年佛光穿越时空与当代青少年相遇,当沈阳故宫的古建筑技术在情景剧中“活”起来,当天津黄崖关长城的传烽路线在AR技术中重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物的“焕新”,更是一个古老
2025-06-16 10:46:00
运河文脉滋养遗产新生,江苏五个案例拿下国际奖项
...归仓——南京城墙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公众参与及教育、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守护世界遗产,开展和平教育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获探索之星奖。《颗粒归仓——南京城墙遗产保护与活
2023-09-23 15:40:00
6月10日,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各地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让人们长见识、富脑袋。深扎文化之根,让文明的“百花园”花繁果硕、姹紫嫣红,是夯实精神之基、厚植文化
2023-06-10 12:05:00
“南京是一座传承与创新并进的城市”
...全方位了解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及遗产价值。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杜莹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虎踞龙盘,毓秀江南,这里是南京。厚重的历史积淀
2024-06-14 07:53:00
8月24日,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开幕。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致辞。他指出,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重大定位和“在建设
2023-08-27 10:22: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于荷缪言信6月13日晚,在六合新城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南京主会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六合区人民
2025-06-14 08:07:00
近日,江苏发布《关于建设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建成各类非遗工坊100个。非遗工坊(原非遗扶贫就业坊)是文化和旅游部
2023-07-08 13:10:00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文章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
2025-04-16 12:20:00
...—知重负重,奋力交出以学促干的出色答卷□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力量在坚定信心中汇聚,目标在拼搏进取中实现。刚刚过去的这一周,在全市人民的热切关注中,在全体代表委员的
2024-01-22 08:22: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楚河汉界落子定盘 山东省第十七届万人象棋(乡村组)总决赛在新泰圆满收官
通讯员 李悦 10月19日,山东省第十七届万人象棋(乡村组)总决赛在山东省新泰市清音棋院落下帷幕。经过三天九轮的激烈角逐
2025-10-20 12:14:00
通讯员 张偌晨在泰安党支部工作指导中心,一场围绕“支部工作怎么干”的实践探索正持续走深走实。这里不仅是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充电站”
2025-10-20 12:14:00
顺丰日照“物流+文旅”新生态落地,场景化服务开启行业服务新篇
日照坐拥得天独厚的海洋旅游资源与丰富特色物产,每年吸引海量游客纷至沓来。为精准承接游客的服务需求,顺丰自10月以来在日照启动文旅专项服务
2025-10-20 12:14:00
从“一处美”到“一片和”:洛阳城乡共育文明花丨文明中国看河南
编者按:讲好中国故事,为何要多来河南?“豫”人为善的表述里写着多少篇真诚故事?“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团走进河南,聚焦“好人”与“善事”
2025-10-20 12:16:00
永清多部门联合护航秋收秋种
河北新闻网讯(庞趁友、王洁)近日,持续阴雨天气给“三秋”生产带来多重挑战,永清县气象局、永清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
2025-10-20 12:16:00
vivo影像馆登陆泉城 打造高端数码新地标
鲁网10月20日讯10月18日,vivo影像馆开业仪式在济南核心商圈泉城路拉开帷幕。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小宁、山东vivo总经理王海滨
2025-10-20 12:17:00
鲁网10月20日讯郯城县杨集镇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理念,采取得力措施,精准施策,全力做好秋季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秋冬季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2025-10-20 12:17:00
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开展\
鲁网10月20日讯10月16日,为深化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联合民盟济宁市委组织开展“黄丝带帮教”法治宣讲活动
2025-10-20 12:17:00
55天攻坚突击!中建筑港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综合楼顺利封顶
鲁网10月19日讯 近日,由中建筑港承建的沈海高速公路南村至青岛日照界段改扩建工程服务区房建工程施工2标段项目迎来重要建设节点——黄岛西服务区综合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2025-10-20 12:17:00
临沂第六中学太原路校区举行七年级建队仪式
鲁网10月20日讯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迎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的光辉节日。为传承红色基因
2025-10-20 12:18:00
临沂医保便民新举措:线上绑定“家庭共济”,即可为家人缴费
鲁网10月20日讯 (记者 李文静)10月16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完善医保惠民政策 优化便民服务举措”有关情况
2025-10-20 12:19:00
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荷韵花园社区“香飘邻里‘肠’相伴 反诈知识入人心”主题活动
鲁网10月20日讯为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拉近邻里距离并提升居民反诈意识,近日,济宁太白湖新区许庄街道荷韵花园社区党委联合碧桂园天绘小区物业开展“香飘邻里‘肠’相伴
2025-10-20 12:20:00
京冀协同推动就业服务 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在三河举办
河北新闻网讯(马皓琪、胡静微)10月15日,由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办、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承办,三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10-20 12:21:00
鲁网10月20日讯国庆刚过,全县的高中生助学金陆续开始发放,符合条件的学生家长纷纷来到农行网点,为学生申办银行卡。为保障广大学生能够及时领取到国家助学金
2025-10-20 12:21:00
鲁网专访青岛政协委员王艳芳:深耕基层二十五载,以“她力量”绘就社区治理新图景
鲁网8月20日讯(记者 薛同春)从1998年踏入社区工作至今,王艳芳已在基层岗位上坚守25年。作为青岛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
2025-10-20 1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