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从“一粒种子”看黑土地稳产增产秘诀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6-25 14:4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6月25日电 新技术将育种周期从10年缩短到2年,国产玉米种子逐步替代“洋种子”......一粒粒种子,正为吉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坚强保障。

发力科研,国产农业“芯片”算力强

大豆新品种“东生118”,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花镇不少豆农的新“宝贝”。去年,这个品种在当地重度盐碱地上实现每亩超200公斤的好收成。今年,该品种走进当地更多村屯。从不打粮到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在盐碱地上展现硬实力。

贫瘠的盐碱地种出高产大豆并不容易。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冯献忠和他的团队通过十多年努力,默默在田间和实验室中坚守,建立了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平台,将大豆新品种的育种周期从过去的10年缩短至2年。“我们针对超高产、高蛋白、高油、耐盐碱等品种需求,利用新技术实现大豆个性化、定制化选育。”冯献忠说。

从“一粒种子”看黑土地稳产增产秘诀

在大安市海坨乡盐碱地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基地,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2022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冯献忠是众多奋战在黑土地上的科研工作者之一。一项项新技术,正让国产农业“芯片”更具竞争力。新技术背后,是政策的给力支持。去年以来,吉林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利用生物技术开展突破性新品种选育。

吉林省农科院应用单倍体育种技术,每年多个玉米新品种推向市场,还建立起一套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创制了一批抗虫、耐除草剂、增产的作物新种质。

攥指成拳,做大做强种业产业链

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里,一派繁忙景象,科创中心、现代种业示范基地拔地而起。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是示范区里的企业,年加工玉米种子1亿斤是企业的底气。这几年,这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攥指成拳,打通种子研发上下游的“任督二脉”。“通过科企合作,合力开展育种攻关,做大做强种业产业链。”企业负责人贺伟说。

吉林省农科院是鸿翔种业的合作伙伴,近几年双方合作选育的“吉单63”等玉米新品种快速推向市场。吉林省农科院科研能力强,但市场推广不如鸿翔种业。科企合作后,双方共同开展玉米新品种研发和市场推广。

从“一粒种子”看黑土地稳产增产秘诀

在吉林省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展示培育的玉米种子(2022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有“小快灵”,还有“大联盟”。吉林省正聚集省内40余家科研院校和种业企业组建“吉林省作物生物育种联盟”,协同开展育种科技攻关,加快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大力推广,良种走向四面八方

连续两年粮食总产量超过800亿斤,吉林交出的这份优质产粮答卷中,粮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功不可没。

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的田地里,玉米苗正茁壮生长,放眼望去一片翠绿。“用上了‘膜下滴灌’新技术,稳产增产有保障。”种植大户路志江信心满满。作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洮南市大力推进万亩高标准农田和种子加工基地建设,几十个优质玉米新品种长势喜人,今年将有数千万斤玉米种子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去年以来,吉林省推动洮南市、公主岭市建设国家级制种大县。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通过建立300亩玉米高产竞赛展示基地和200亩玉米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集中展示20多家科研单位的优质玉米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带动更多农民应用。

目前,吉林省建立10个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好品种配套好技术,玉米稳产增产,种植新品种的农户越来越多。”公主岭市种粮大户李振军说。(薛钦峰、苏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5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黑土地上粮满仓
...办的“稻花香里说丰年”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广袤的黑土地,看吉林各地如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保护利用黑土地,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越来越多的农民积极参与保护黑土地”四
2024-09-26 08:31:00
(两会声音)专访姜明:保护好黑土地就是筑牢农业强国根基
...。高龙安摄中新网长春2月20日电 题:专访姜明:保护好黑土地就是筑牢农业强国根基中新网记者 郭佳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20年聚焦“三农”,更首次提出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
2023-02-20 21:49:00
相约农博|守护大国粮仓——粮食“强芯”助丰收 科学耕耘黑土地
本文转自:人民网-吉林频道8月22日,在临近长春农博园12号门的玉米及栽培展示区,这里占地3000平方米,主要展示玉米优良品种及托管模式。往来的人群中,不时有本地及周边各地赶来的
2023-08-23 18:02:00
吉林“粮道”
...家事、国事,更关系天下。近年,吉林连续增产丰收,在黑土地上写下了新时代的——吉林“粮道”本报记者 李 舫 陈振凯《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24日 第 05 版)2023年秋
2024-01-24 04:06:00
总产816.16亿斤背后的丰收“密码”
...“藏粮于地”战略,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和黑土地保护力度,为全年粮食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寒冬时节,行进在梨树县乡间,道路两旁,收割完玉米被秸秆覆盖的黑土地一望无际
2023-01-05 01:25:00
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保供基地
...供给安全“主力军”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守好黑土地这个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供的重要根基。近年来,四省区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在有效保护黑土地的同时持续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2023-10-17 03:51:00
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东北黑土地耕作新观察
...,一场稳面积、转方式、促增收的耕作交响曲正在奏响,黑土地上的耕耘画卷徐徐展开。科技赋能: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乡一望无垠的黑土地上,几台大马力拖拉机牵
2023-05-10 07:50:00
因地制宜  保护利用黑土地(美丽中国)
...民日报吉林采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因地制宜 保护利用黑土地(美丽中国)本报记者 汪志球 刘以晴《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0日 第 15 版)梨树县的大型农机正在收割
2024-09-10 05:43:00
...客户端孟海鹰本报长春4月17日电(记者 孟海鹰)“完成黑土地保护技术应用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推动黑土地保护技术模式创新、突破现代育种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为加速东北地区优良新
2023-04-17 21:4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