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一到夏天就“嗨”的毒素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9 16:24:00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一到夏天,黄曲霉菌就很“嗨”很活跃。尤其在潮湿闷热的天气,常会导致食物发霉,是个让人头疼的家伙,甚至还因此被贴上了“身边超级致癌物”的标签。不过,来自食品与健康研究领域的权威研究显示,很多时候,黄曲霉菌没有人们“脑补”得那么“恐怖”;而对于黄曲霉毒素,日常生活中以预防为主就好,没必要过度紧张。

黄曲霉菌都有害吗?

大多数黄曲霉菌本身无害,大多数黄曲霉毒素也不致癌。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山西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程景民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黄曲霉菌,也叫黄曲菌、黄曲霉,是一种常见的腐生霉菌属,大多属于非致病性菌种,常作为曲种应用于某些有机酸,如L-苹果酸的发酵生产。不过,如果特定黄曲霉遇到有特定营养成分的特定环境,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能代谢产生有毒的黄曲霉毒素。

程景民解释说,所谓特定黄曲霉,是指某些携带产毒基因、能产生毒素的黄曲霉;所谓特定环境,主要是温暖潮湿的环境,其最佳生长条件为33~38℃、最易产毒温度约为24~28℃;所谓特定营养成分,主要存在于能满足黄曲霉生存的某些食物,如谷物、坚果里面。

截至目前,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大约有20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强,毒性大约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黄曲霉毒素划定为1类致癌物。研究显示,黄曲霉毒素主要“攻击”人的肝脏,很多肝脏问题都与黄曲霉毒素摄入有关。

黄曲霉毒素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耐高温,在100℃下即使灭菌20小时也无法彻底分解,所以常规烹饪很难完全去除,目前也还没有特效解毒剂。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特别是长期小剂量摄入黄曲霉毒素造成的慢性中毒。

食物发霉,就是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了吗?

答案是不一定。以花生为例,如果导致其发霉的是“上根霉菌”,那么就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但是,如果发霉花生感染的是“寄生曲霉”而不是黄曲霉菌,便依然能产生黄曲霉毒素。也就是说,发霉的食物不一定就有黄曲霉毒素,看起来没发霉的食物不一定就没有黄曲霉毒素。

类似的情况还有网络上“筷子、案板等长期不用会滋生黄曲霉毒素”的所谓科普,其实也不靠谱。大多数情况下,筷子、案板很难提供特定的营养和环境供黄曲霉菌生存,而那些肉眼可见的小霉点往往也与黄曲霉无关。当然,经常保持筷子和案板的清洁卫生依然是必要的。

程景民介绍说,日常生活中,花生、玉米、小麦(面粉)、稻谷(大米)、坚果等最容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这种污染主要来源于4个方面:

第一是作物生长过程中“混入”或“沾染”了有产毒基因的黄曲霉菌。第二是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如果作物所处环境温暖潮湿,黄曲霉菌就容易代谢产生毒素。第三是作物被加工成粮食或食物过程中的污染。以花生为例,部分小规模的花生油作坊如果没有分拣出霉变花生,加上缺乏去除有害物质的工艺,抑或榨油机长期不清洗,都会导致榨出的油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现象。第四是面粉、大米、玉米、花生、坚果、食用油(密封不到位)甚至香辛料等,如果保存环境潮湿且不通风,也易被黄曲霉毒素乘虚而入。

如何与黄曲霉毒素保持距离?

黄曲霉毒素如此复杂且隐蔽,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如何与其保持安全距离?程景民提醒说,虽然霉变与黄曲霉毒素之间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但是预防食物的霉变(包括肉眼不可见的霉变)、避免摄入霉变食物,依然是远离黄曲霉毒素的有效方法。具体来说,消费者可以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议从正规商超购买正规厂家的粮油,同时要注意包装是否有破损,尽量购买小包装的粮油,储放场所保持干燥通风,以防粮油保存不当而霉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黄曲霉菌以孢子形式传播,一颗花生或一粒玉米坏了,同一容器里的其他花生或玉米往往很难幸免。如果粮食已经出现肉眼可见的霉变,最好就不要食用了。

其次,蚝油等调味品以及春夏秋三季购买的坚果,最好放在冰箱冷藏室储存,以防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大多数时候,谷物等发生霉变,从表面是可以看出来的,但瓜子、榛子、腰果等坚果,仅凭肉眼很难判断出其是否有霉变。如果购买的坚果放置较久,吃起来口感发苦,很有可能已经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要迅速吐掉、及时漱口。当然,那些不小心被咽下去的极少量霉变的果肉,一般不至于产生太大危害,不必因此特别不安。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食物已经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放到锅里好好蒸煮一番就安全了。高温虽然可以使黄曲霉毒素失活,但需要达到280摄氏度以上才可以,家庭烹饪的温度一般达不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9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夏季腌制食品 提防肉毒毒素 2023-07-12
...腌制食物是否已经被污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食物中毒病因分析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摄入被致病菌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居首位。家庭自
2023-07-12 14:18: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未经处理的海蜇不要吃 2025-04-16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海蜇是一种暖水性大型水母,其外伞表面光滑很是可爱,蜇体本身也是胶质厚实营养丰富。但是,海蜇和大多数水母一样其实是有毒的。那么,海蜇为什么还可以吃呢?中
2025-04-16 10:40: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海虹美味营养多 安全食用分时节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雨水节气过后,海水渐暖,我国山东沿海等地的海虹大量上市。因为春季时肉质肥美,海虹素有“春季第一鲜”之称。然而,如“2、3月份海虹有毒,不宜吃”之类的传
2025-03-05 15:42:00
湿粉、木耳、银耳食品消费提示
...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广东省汕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醒:一、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在选购河粉、肠粉(
2023-04-25 18:26:00
海南省疾控中心“五一”期间食品安全提示
4月30日,海南省疾控中心发布“五一”假期食品安全提示,大家外出旅游探亲、宴请等户外活动和集体聚餐增多,目前正值春夏交替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要注意食品安全,谨防“病从口入”。食源
2024-05-02 00:35:00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餐饮经营领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提示 2023-10-23
...陈晓莹 记者李青山)近日,为进一步规范餐饮经营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对常见餐饮经营领域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的警惕性,提升餐饮经营者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防范和减少餐饮服务环
2023-10-23 21:33: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动物内脏“门道儿”多 合理食用更安全 2025-02-19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火爆腰花、夫妻肺片、椒盐大肠……小红书上的中国美食课让动物内脏类食材又火了一把。不过,作为国人餐桌上的美味担当,动物内脏一直是种“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存
2025-02-19 15:10: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没喝完的饮料放多久后不能再喝? 2025-02-05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种类繁多的饮料是很多家庭阖家团聚时的氛围担当。春节上班后,那些开盖后没喝完的饮料放哪儿了、放了多久,人们有时并不在意。然而,没喝完的饮料放多长时间会发
2025-02-05 17:43:00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海蜇产品适量吃 2025-04-16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建)海蜇口感脆爽,颇受部分消费者青睐。但网上有传言说“处理海蜇头时需要使用大量的明矾,因此海蜇产品铝含量普遍超标,绝对不能吃”,这种说法是真的吗?北京大学
2025-04-16 10:4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夜问|贵州人超爱的这种水果,竟然这么不简单?
在北方,“地瓜”是冬日里热乎乎的烤红薯;而在贵州,“地瓜”说的却是夏日里清脆多汁的凉薯。其实,在不同地区,凉薯还有着许多不同的俗名
2025-08-29 06:03:00
“秋老虎”发威 立秋后同样谨防中暑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高朋 烟台报道虽然已过立秋,但“秋老虎”威力尚在,高温高湿天气持续,福山区人民医院急诊科近期接诊的中暑患者仍不少
2025-08-28 08:32:00
“鲜”吃为敬 我市海鲜餐饮市场迎来旺季
厦门已成为进口海鲜的集散地。图为商家展示6公斤的莫桑比克玫瑰龙虾。(兴旺海鲜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沈彦彦 通讯员 詹骐 陈星颖) 8月27日晨雾未散
2025-08-28 09:05:00
济南市三院:心梗不是老年人“专利”,这些行为正在透支心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郭蕊 通讯员 陈晨 实习生 钱玺羽28岁的小张(化名)是一名经常加班的软件工程师。某天凌晨三点
2025-08-28 10:28:00
威海葡萄甜蜜正盛 现在开吃拉满幸福感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威海报道眼下,威海的风里,开始裹起了葡萄的甜香 —— 这是属于当季鲜果的专属浪漫。走进葡萄园,一串串葡萄像被阳光吻过般饱满
2025-08-28 10:46:00
威海无花果 尝鲜正当时
大众网记者 仇艺畅 威海报道威海无花果口感甜美、风味独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青皮无花果成熟过程中,果皮在阳光照射
2025-08-28 10:50:00
2025年护肝片十大品牌权威推荐,第一名花落谁家?
如今,通宵已经成为都市人群生活的常态,频繁应酬导致吸收很多酒精、饮食中频繁食用高油高糖,再加上三餐不规律,正不断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
2025-08-28 11:22:00
云南结石病医院瑞梦技术解决患者病痛 为其带来新生
施先生患前列腺增生好些年,因为尿频、夜尿多的情况在大理当地医院确诊为“前列腺增生”,通过药物控制,稍有好转后便自行停药
2025-08-28 11:23:00
围绕阿托伐他汀钙片安全性焦点,解答立普妥的三重保障机制及常见疑问解答
在医疗领域,药物的安全性始终是医患双方关注的重中之重。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作为一款已在临床应用近 30 年的经典药物
2025-08-28 11:24:00
正典燕窝联合康复大学共建“衰老精准干预省级研究中心”获批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2025年新认定的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名单,由青岛正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康复大学联合申报的“衰老精准干预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
2025-08-28 11:25:00
邦尚健康联合筹建“脂学营养与医学健康研究院”破局Omega-3危机
面对全球Omega-3摄入不足与脂肪酸比例失衡带来的严峻健康威胁,中国科学界与产业界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引领性的创新平台——“脂学营养与医学健康研究院”
2025-08-28 11:25:00
医路护航:安徽崛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铸就品质丰碑
走进安徽崛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精密仪器与规范流程勾勒出严谨图景。基层医院采购负责人查看待出库的医用监护仪,从核心部件到安全标识
2025-08-28 11:57:00
2025全球十大护肝片排行揭晓!护肝片权威品牌推荐
现代节奏快,不断地加班通宵,应酬,高油外卖等,都在悄无声息中给大家的肝脏带来了严重负担。伴随大家遭受的负担逐渐增多,很多人在检查中都发现了各种严重的现象
2025-08-28 11:58:00
健康领航:合肥纯春堂开启大健康新征程
走进合肥纯春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先进仪器与忙碌的科研人员构成创新场景。一位咳嗽的消费者,试用正昊堂止咳平喘贴穴位压力刺激贴后
2025-08-28 11:59:00
云太医上海分院(上海宗济堂)徐勤:卵巢早衰患者全方位生活指南
在云太医上海分院(上海宗济堂)徐勤主任的诊疗理念中,中药是治疗卵巢早衰的“主力军”,但绝非唯一手段。她始终强调:“治病三分药
2025-08-28 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