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4月30日,海南省疾控中心发布“五一”假期食品安全提示,大家外出旅游探亲、宴请等户外活动和集体聚餐增多,目前正值春夏交替食源性疾病高发时期,要注意食品安全,谨防“病从口入”。
食源性疾病较为多见预防遵守“食品安全五要点”
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海南省“五一”假期较为多见,症状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一旦出现病症要及时就医。
预防食源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食品安全五要点”:
一保持清洁:食材清洗不潦草,害虫老鼠驱除掉,烹饪过程勤洗手,保持清洁要做到。
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必分开,刀板容器不例外,切莫混杂一块存,避免污染惹病来。
烧熟煮透:海鲜水产肉禽蛋,贪吃生鲜疾病伴,虫卵病菌需杀尽,烧熟煮透保平安。
安全存放:剩菜剩饭冷藏好,安全存放也重要,熟食记得放冰箱,食前仍需热透了。
安全食材:新鲜食材学会选,精挑细选保安全,腐败变质不能吃,莫为省钱把病染。
不采食野生蘑菇
假期出游踏青时要谨记不采食野生蘑菇。目前仍没有简单易行、准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和经验并不可靠,避免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采食野生蘑菇。
不采食野生蘑菇。海南省疾控中心提供
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野菜可能含有毒素,同时具有富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的风险,食用野菜的安全性不如人工栽培的蔬菜,要谨慎食用。
购买野菜应在正规市场、超市选购,选择本地种植、具有多年食用历史的野菜,慎重购买少见的品种。
不采食野生蘑菇。海南省疾控中心提供
采摘野菜要注意避开环境污染区域(如污水排放地、公路、垃圾填埋场等),避免采摘不熟悉的品种。
不要采食不认识的野蘑菇和野菜、野果、野薯、野花等野生植物;不要偏听偏信、轻易采摘、加工食用易造成混淆的可疑药用植物。
加强田间管理,在谷物、菜类收割前应对有毒蘑菇和有毒植物进行清理,避免有毒蘑菇和有毒植物混入其中造成误食。
谨防误食河豚及其毒素中毒
谨防误食河豚。海南省疾控中心提供
河豚是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的鱼类。河豚一年四季均有毒,鱼体大小与毒力强弱无关,在生殖系统发育时期,毒力最强。
河豚中不同器官的河豚毒素含量不同,大小顺序是:卵巢>鱼卵>肝脏>肾脏>眼睛和皮肤>肌肉和血液。河豚毒素中毒潜伏期为10min~4h。
误食河豚毒素主要使神经中枢和神经末梢发生麻痹,并迅速出现如唇舌麻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运动及语言功能紊乱、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目前对河豚毒素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海南省沿海地区因误食河豚、织纹螺等含河豚毒素水产品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常有发生。
对此,专家建议,广大消费者应珍爱生命、提高防范意识,切不可心存侥幸,不要自行捕食、捡食、加工河豚和织纹螺等水产品。若因食用含河豚毒素水产品而出现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及时就医。
外出就餐要选择资质合格的商家
外出就餐时,应选择具备资质且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饮服务单位,避免在无证照摊贩处就餐。
合理饮食,杜绝浪费
节假日期间聚餐要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保持平衡膳食,少盐少油,控糖限酒。使用公筷公勺,杜绝浪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2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