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地评线】多彩时评:1000万张!见证高铁时代数字化出行的华丽蜕变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12-17 15:49: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张磊

截至12月7日,铁路12306网站及客户端已成功为旅客开具超过1000万张电子发票。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数字化服务的普及速度,也反映了旅客对于便捷、高效服务模式的积极接纳。(12月12日光明网)

自2020年6月20日全国铁路实施电子客票起,铁路客运正式迈入“无纸化”新时代,历时4年,从购票、退票、改签到报销、入账、归档等各个环节完全实现“无纸化”,旅客可通过12306客户端在线查询并下载电子发票,无需再到车站窗口或自助售(取)票机办理,既有效减少了纸张消耗,又避免发票丢失和损毁带来的种种不便,这一举措不仅彰显出当下出行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还是铁路高质量发展下的璀璨结晶。

铁路电子发票是铁路部门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创新服务的生动体现。对于经常乘坐高铁出行的人士来说,电子发票的优势非常明显,只需准确输入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便可在线开具,随时随地可以查看、下载打印,有效避免了人工操作失误的同时,还能大大提高发票的管理效率,这一便民利民的举措充分诠释出铁路部门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初心。

铁路电子发票是铁路部门落实节能减排、践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全球每年的纸张生产、用量高达3.2亿吨,纸张占印刷生产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90%,虽然说节约用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电子发票能够从根源上消除纸张消耗及相应的印刷、运输中的耗材,更加低碳环保,据估算,1000万张电子发票所节约的纸质可以累计少砍伐至少4000颗大树,铁路部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出了重要力量。

此外,铁路电子发票的可靠性极高。从安全性来说,每一张电子发票都拥有专属的编码和加密信息,官方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发票信息数据流转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取、篡改、冒充;从隐私性来说,电子发票保持了纸质发票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在为旅客提供不同于纸质发票交付和入账等体验的同时,通过隐私保护技术确保用户数据安全,避免信息泄露,旅客再也不用为发票遗失造成个人隐私泄露而苦恼,大大提升了出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1000万张电子发票的背后,是科技赋能交通的生动写照,它以智能化、便捷化的姿态重塑了人们对高铁出行的体验,让每一次旅程都成为科技与速度完美融合的享受。展望未来,铁路部门将持续朝着绿色和数字化发展蜕变,持续提升为旅客营造舒适快捷的出行体验。

一审:陈鹏

二审:汤馥铭

三审:吴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7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发,我们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风景。今年的春运,复兴号高铁带来了更快、更稳、更智能的体验;大飞机翱翔天际,越来越多的城市得以通航,人们不再为了车票发愁,总有一种自己喜欢的春运回家
2025-01-10 14:31:00
...如,铁路部门充分利用新线新装备,如沪苏湖、集大原等高铁线路的开通,以及185组新造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动车组的投用,显著增强了客运能力;民航局通过滚动完善春运服务保障政策,引
2025-01-09 12:19:00
...旗渠机场通航,填补了豫北地区民用航空的空白,到福厦高铁让福州、厦门进入“一小时生活圈”,再到安徽合肥新投用的安徽交控集团高速公路智慧运营指挥中心,给高速公路装上了“智慧大脑”
2024-02-20 12:06:00
...从硬板票到电子客票……走过七十载,如今的春运,既有高铁路网拉近家的距离,也有公益“慢火车”开行在山间,发生了巨大变化。(2月28日新华网)春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最美的情感。
2024-03-01 15:04:00
...业里程从2012年的9.8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2023-01-16 11:15:00
...一键下单、一次购票,还能实现行李直挂,在乘飞机和赶高铁之间迅速转换,更快速便捷地抵达目的地。作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航和铁路已成为旅客的主要出行方式,为满
2024-01-09 06:33:00
...的交通。时下,随着铁路“春游季”启动,一列列飞驰的高铁串起了春日美丽风景线,也串起了奔赴“春天邀约”的脚步,使“春天的盛宴”变得更加繁忙。无论是体味苏北古镇的韵味,还是领略皖
2024-03-18 10:45:00
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2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幕。2024数博会以“数智共生:开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为主题,共吸引2.1万余名嘉宾注册参会,国内外414家企业报名
2024-08-30 10:00:00
...和跃迁,看到中国产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更看到中国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美好前景。当前,我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让中国制造受到更广泛的青睐。我们
2024-10-23 12:15: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