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幸福和睦的王俊会(右三)一家。(资料片)
本报记者 寇洪莹
在吴桥县桑园镇永和社区华山小区,提起王俊会家,许多人知晓。她和儿子苏海兵都是“沧州好人”典型代表,苏海兵还上了“中国好人榜”。
16年来,王俊会把全部的光和热都奉献给了社会——她是小区里的“大管家”,又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歌唱队的大队长。虽已年过古稀,但每天都闲不住。为支持她的公益事业,老伴儿退休后挑起照顾全家饮食起居的重任,成为坚强的后盾。在老人的影响下,儿子、儿媳也力所能及地帮助街坊邻居,为困难家庭捐衣捐物。
王俊会一家热心公益,和睦友爱。她常说:“一家人平安喜乐,能为社会作点贡献,我们会感到充实快乐。”
年过古稀 公益不停
走进华山小区,小区里一草一木、一家一户,76岁的王俊会都有特殊的感情。当年种下的泡桐小树苗已长大,她一个人都抱不过来了;春天,石榴树开出满院花香,秋天结出累累硕果,这些树都是她跑了好几个集市才挑出来、能适应小区土壤生长的。这里有15个单元,住着180户人家,谁家有红白事,王俊会必到。在她的影响下,小区居民互相关照、相处和谐。
2004年,王俊会入住华山小区。2006年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在大家的选举推荐下,乐于助人的她当选为华山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和永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从些,小区里哪里卫生打扫得不干净、谁家漏水了、哪家闹矛盾了,她更是不计报酬、不图名利,第一时间去解决。
2006年,王俊会相继成立了“夕阳红”歌唱队、志愿者服务队,把退休的老人们组织到一起唱歌、跳舞、做公益,队伍逐渐扩大到70多人,年龄最大的87岁。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老人们的精神头一天比一天好。王俊会带领着志愿者们捡拾垃圾、摆放自行车,助力城市建设;做文明交通监督员,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做义务巡逻员,为社区居民送上和谐平安。
王俊会把志愿者工作称作“三乐”:“助人为乐、奉献之乐、自得其乐”。2012年,她被评为“吴桥好人”,2013年又被评为“沧州好人”。2013年秋,她回到曾工作过的铁城镇政府作事迹报告,并拿出1000元,捐赠给了敬老院的老人们。
家人支持 其乐融融
老爱小、小敬老、互相助、讲文明,是王俊会家的家规。王俊会一家6口,老伴儿、儿子、儿媳、两个孙女,多年来,一家三代同堂,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儿孙关系都十分融洽。
2005年,王俊会的老伴儿退休,为了支持她的公益事业,自愿放弃企业的高薪聘请,在家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成为她坚强的后盾。“没有老伴儿在背后默默无闻的付出,我在外忙碌是不可能安心、放心的。”王俊会说。
平日里,儿子苏海兵、儿媳郭立艳也都十分支持妈妈。每逢节日,郭立艳总会给两位老人送上贴心礼物。在老人的影响下,儿子、儿媳也是小区里的热心肠,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街坊邻居,为困难家庭捐衣捐物。
言传身教 子女优秀
市“十佳文明标兵”、省“百佳文明职工”、省“优秀投递员”、“全国模范投递员”……苏海兵从18岁成为一名邮政职工起,这些年,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以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任和好评,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这些离不开母亲对他孜孜不倦的教育。虽然苏海兵是独生子,但王俊会对他却从不娇惯,一直严格要求。一项项荣誉的背后,留下了苏海兵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他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还把质朴无华的爱洒满邮递路:有对老夫妻,行动不便,每月跑几十公里取汇款,苏海兵就用自己的钱先垫付,免去了老人的奔波之苦。踏雪送信时,看到有老人吃水犯难,他趔趄着给老人挑了三担水,并从此一挑就是两年……
这就是王俊会的一家,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甘做和谐社会铺路石,尽己所能为社会发光发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3 17:15:4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