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上治泉村:缝纫机踩出新生活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22 02:4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西宁晚报

上治泉村:缝纫机踩出新生活

海龙 摄

“哒哒、哒哒……”11月13日,天刚泛起鱼肚白,大通县良教乡上治泉村民族服饰加工扶贫产业园的加工车间里就传来了缝纫机有节奏的响声。上治泉村村民马晓琳早早就来到了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班。

“建立产业园时我就在这干,守着家方便,走路七分钟就能到,月均能挣2000多元,日子有了奔头。”言语间,两只口袋制作完工,马晓琳折叠整齐放在一旁。在她旁边,已有50多只口袋整齐摆放在塑料筐里,另一旁的筐里还叠放着一些剪裁好的布料,等待着变成口袋。

“这批货15日就要交,是给幼儿园的孩子们穿的。”马晓琳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在上治泉村,和马晓琳一样,在家门口靠手艺挣钱的妇女还有不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原本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上治泉村,如今许多人在“扶贫车间”里轰轰烈烈干起了服装加工,民族服饰加工扶贫产业园办得有声有色。

家门口创办了“扶贫车间”

上治泉村属浅山地区,全村共有576户2716人,耕地面积3200亩,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要想让小山村振兴与崛起,必须有项目、有产业。”上治泉村党支部书记马得良说。

为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和壮大,在巩固传统种植、养殖业的同时,上治泉村通过会议研究、民意调查、市场调研,充分了解群众的发展意愿,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紧盯“产业兴农、人才强农、技能富农”目标,广辟路径争取和整合各类资源,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打造该村养殖业以外的第三产业,实施服装加工扶贫项目。

今年3月,上治泉村与有着30年制衣经验的大通县兴通服装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总投资617万元,创办了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上治泉村民族服饰加工扶贫产业园。产业园现由大通县兴通服装有限公司租赁经营,有加工车间、培训基地及业务用房,加工、辅助设备等有100台(套/组)。

招人、培训、上岗、进料、加工、交付成品……看着步入正轨的服装加工车间,马得良感慨道:“我们建立了‘党支部+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新模式,不仅每年有18万元的租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能为周边劳动力带来稳定可观的收益,走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企业增效益,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妇女们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立冬后的村庄褪去缤纷色彩,转而笼罩在袅袅炊烟下,在阳光照射下,两位村民交谈间哈出“白气”。

朝着上治泉村村委会走,还未进门就能看到“上治泉村民族服饰加工扶贫产业园”的大字,两座车间立在村委会两旁,可以清楚听到加工车间里不断传来缝纫机作业的“哒哒”声和工人的欢声笑语。

循着声音走进加工车间,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产业振兴乡村”的大字十分显眼。一头是裁剪师傅根据布料画皮进行裁剪,一头是身着统一工服的村民熟练地操作缝纫机,有条不紊地缝制布料,开袋、锁边、缝拉链……流水线作业下,一块块布料经过她们的双手,在缝纫机和指尖来回飞舞,一条裤子渐渐成型。

“这份工作离家近,工作稳定,村民不出村就能凭借自己的双手赚到钱。”上治泉村村委会主任马永贵说。

上治泉村民族服饰加工扶贫产业园负责人许发珍说,今年4月份开始,连续开展了两轮技术培训后,正式投入生产运营,目前共培训120余人次,吸纳稳定就业68人次,承接了连续3年的稳定订单,预计年务工收入达到400万元,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

“我们做出来的衣服不仅样式多、质量好,口碑更是没话说。”来到样品展示区,许发珍自豪地介绍着可以制作的服装。

截至目前,扶贫产业园已经成功签单5家公司,设计生产民族服饰、工装、校服等产品,拓宽了妇女创业就业领域和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农村妇女就近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让“指尖技艺”带动“指尖经济”

“现在村里留守妇女很多,她们一缺技术、二缺文化,就业是个难题。缝纫工作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动作麻利点一个月收入也不少。”许发珍说。

经过前期调研,许发珍认为,让妇女们学到实实在在的手艺,可以在扶贫产业园里打工,也可以自己创业开个裁缝铺或者成衣铺。“有了一技之长,才能让这些常年在家的妇女有真金白银的收入,靠本事吃饭,在家也有了话语权。”许发珍说。

马晓琳感慨,刚进产业园什么也不会,许总派了老厂里的师傅教我们,一个月左右就上手了。现在她不仅圆了上班梦,还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马晓琳笑着说,“现在速度还稍微有点慢,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手艺越来越熟练,工资也能逐渐提高。”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扶贫产业园里建立了残疾人实训基地,8月份,该基地第一期残疾人服装制作培训班开班,良教乡20名残疾人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主要从缝纫设备的操作使用到制衣剪裁的技能掌握,让参训学员亲自上手实操。学成以后,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选择在产业园上班或者在家里加工,实行计件工资。良教乡党委政府正在积极对接相关单位,采购一批缝纫机,分配给签订用工协议的村民,解决残疾人行动不便的困难,实现村民及残疾人居家赚钱。

在扶贫产业园车间流水线的末端,一位身材娇小的中年妇女在质检每一件衣裤时都格外仔细,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许发珍告诉记者,她叫许瑛,今年52岁,是邻村桥尔沟村的村民,自幼残疾和父母住在一起,至今未婚未育。

许瑛手脚麻利,质检时不会放过任何细节,如果不仔细留意,看不出她是一名患有智力残疾的人。“现在她只要一个月干满27天,就能有3200元的收入。”许发珍说。

许发珍和来上班的妇女们算过一笔账,以前,如果常年在外打零工,虽然收入高,但除去食宿和路费,实际到手的收入一般,还缺失了陪伴孩子和父母的时间。来到这里上班后,不仅能照顾家中老人和孩子,收入也不比打零工少。

“扶贫产业园建起来了,农村妇女们的工作有着落了,怎么才能把产业园办好、让日子越过越好,我得好好琢磨。”许发珍说。

如今,上治泉村的幸福“交响乐”再次奏响,哒哒作响的缝纫机“踩”出了村民们的新生活。

(记者 张弘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2 0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红土地上振兴路:“山沟帘子”出村记
...体泉水畔的电商创业园内,物流车辆穿梭往返,车间里的缝纫机“嗒嗒”声不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预计园区今年销售额能突破2.3亿元,电商发单量超过500万件,比去年会更好一些。
2023-09-15 15:11:00
...兴】“产业+就业” 走稳共富路——市教育局持续帮扶羊泉村拓展脱贫成果日前,由帮扶单位市教育局争取资金建设的蓄水池在盂县西潘乡羊泉村落成。看看眼前容量2500立方米、用青石块砌
2023-04-17 05:55:00
清泉村为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
...单”、乡村振兴讲堂“制单”、相关部门“买单”、电商产业园“评单”的模式,打通了农特产品、电子商务、村民和市场之间的通道,开启了独有的“农商通”新模式。“下节课的主题是学习使用
2023-10-15 01:09:00
...的锦旗送到省农科院,感谢其派出专家团队对水泉村润泽产业园的规划、技术支持及精准帮扶,并请专家为产业再发展支招。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与水泉镇干部现场座谈,总结过去的工作成效,并对下
2023-02-21 05:57:00
淇滨区钜桥镇发展特色种植带动群众增收
... 张娇龙)1月8日,走进淇滨区钜桥镇野猪泉村的特色种植产业园,一株株青翠肥嫩的芦笋苗长势喜人,充盈着勃勃生机。在恒温棚里,工人们有的在播种、有的在施肥、有的在覆膜,编织出一派
2024-01-10 08:37:00
...司,流转了600亩土地,打造祝兹侯陶艺民俗文化村和农业产业园,建设了5个陶瓷文化小院。”塔桥村党委书记、青岛西海岸新区兴塔商贸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元介绍,目前,村庄已接待游
2023-01-15 02:35:00
“一村富”怎样延伸为“整片兴”
...代农业创业园。(□记者 纪伟 报道) 蒙阴县垛庄镇古泉村,蜜桃进入成熟期。(□记者 王红军 纪伟 通讯员 张圣虎 报道)扫码查看专题报道□ 本报记者 于新悦 王红军纪 伟这
2023-06-30 09:46:00
...之约——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干部驻土峰村、青羊泉村扶贫工作见闻王金晶 张红霞“欢迎你们再来土峰村看看啊!我们村跟2019年你们过来‘三同’时相比,又有了新变化:那年种下的
2023-01-04 01:53:00
不容污染容绿色 容县以生态绿色促高质量发展
...美景。秦崇广摄聚力生态,工业转型在广西生态板材家具产业园里,一幢幢崭新的钢架厂房拔地而起,厂房里各种机器正在有序作业,工人们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处处可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火热景
2024-10-12 18:44: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