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2 20:4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乾隆是所谓的“康乾盛世”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位61年,控制政权64年之久。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

有关乾隆的轶事野史也为市井小民津津乐道。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但是你知道吗?乾隆没事就喜欢写诗,乾隆的一生留下了四万八千多首诗。

这到底是什么规模?做个比较,曹雪芹的祖父唐寅主编的《全唐诗》也就是收录了48900多首诗。

乾隆是闲来无事就写诗。吃一根黄瓜写首诗,下场大雨写首诗,掉根头发写首诗,打个喷嚏写首诗。

总之就是写诗有瘾。同样是帝王,李煜的词作读来有亡国之痛,有文字锤炼,有无可奈何,有凄惶冷落。

乾隆的诗,只有数量。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可是你想想,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甚至大学里学汉语言文学的大学生,谁能完整背诵一首乾隆的诗歌?谁能说出乾隆的诗歌名句?

我估计是没有。

诗歌创作不在于数量,四万八千多首,没有一篇能拿得出手。这就是乾隆的诗歌水平。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唐朝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仅仅一首,就“孤篇压全唐”。

王之涣凭借着仅存的六首诗就可以在唐诗历史上有自己的位置,哪怕只有一首“春风不度玉门关”。

张继凭一首《枫桥夜泊》就可以名垂千古了。所以,写诗真得有天赋,得有质量,不然,数量再多也是无益,只能是味同嚼蜡,灾及梨枣。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有人说了,乾隆比不了唐代的大诗人,和同时期的诗人比呢?

不用和同时期的诗人比,乾隆四万八千多首诗,比不上他爷爷康熙的一首诗。

不信?你看看。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有人说,这首诗哪里好?没有名句呀。

康熙要表达什么呢?那需要了解康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大清帝国北边的沙皇俄国,原来是一个欧洲国家,但是历代沙皇都热衷于扩张领土,包括我们熟悉的彼得大帝。

17世纪中期,沙俄开始侵,略我国的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雅克萨在今天黑龙江的漠河以东,黑龙江的北岸。

在雅克萨一带,沙皇俄国侵,略者烧杀抢掠,中国军民对沙俄的侵,略进行了自卫反击。侵,略者全部被肃清。

1979年上影厂拍摄的著名影片《傲蕾一兰》就是反映这段历史的。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但是沙俄侵,略者又卷土重来,在雅克萨修筑城堡,到处抢掠,清政府要求沙俄撤出雅克萨,但是俄国侵,略者置若罔闻。

康熙决定决定用武力解决中国东北的疆土完整,出兵雅克萨。

因为这时候三藩之乱已经平定,台湾问题也解决了,台湾的郑氏家族被打败。清政发在台湾设置台湾府。

康熙有精力来应对东北的沙俄了。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1685年,都统彭春统帅了一支由满、汉、蒙古、达斡尔等官兵组成的三千人的军队从瑷珲出发,到达雅克萨城下。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彭春先是向沙俄发出最后通牒,劝说来犯之敌撤出雅克萨。

但是俄国的督军托尔布津则傲慢无礼,认为雅克萨城坚固,城内有众多哥萨克士兵,还有各种武器。一口回绝了清军的告诫,要和清军一战决胜负。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清军在彭春率领下,水路列阵,用炮火猛烈轰击雅克萨城。双方鏖战整个一个夜晚,侵,略者损失惨重。

天要亮的时候,彭春在雅克萨城下堆满柴草,要用火攻之计。托尔布津这时候,就玩弄了光棍不吃眼前亏的招数,假装投降。

彭春等根据康熙实现的命令,允许托尔布津退回到尼布楚。这次清政府体现出了过于大度:雅克萨城的侵,略者可以带走所有物资和武器,这也太宽大了。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700多名雅克萨士兵撤走,甚至感动了其中的40多名沙俄士兵,要求永远留在中国。清军将领犯了错误,没有在雅克萨驻防和防守。仅仅是下令把雅克萨城焚毁,然后班师回到了瑷珲。

两个月后,托尔布津卷土重来,率领一千多人,十二门火炮。清军这次的雅克萨之战,将领是萨布素。萨布素率领清军实行包围和坚壁清野的政策,也就是围困。

在围困至于,还炮击雅克萨,托尔布津也死去。半年后的冬天到来,俄军弹尽粮绝,流行坏血病。城中就剩下66个俄国士兵。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这时候,俄国特使到北京和康熙谈判。康熙再次体现出了大度:给雅克萨城的雅克萨送去了粮食,甚至派医生给重病的沙俄士兵看病。这可能是康熙深受儒家仁义思想的影响。

1687年,中俄两国开始谈判。这时候俄国的统治者是彼得大帝,15岁。俄国正在和土耳其争夺黑海控制权,在和土耳其的战争中,沙俄战败。

沙俄这时候无力顾及遥远的西伯利亚和中国的东北。沙俄和土耳其的战争让沙俄焦头烂额了。

清政府对这一切都不知晓。清政府不清楚这是谈判的极好的筹码。在谈判中吃了亏。

为什么在胜利的情况下还吃了会亏?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这时候,康熙面前也有另外一个难题。那就是长期困扰清王朝的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

这时候沙俄侵,略者和噶尔丹勾结起来,沙俄支持个噶尔丹进攻蒙古的喀尔喀蒙古。

康熙面临着的问题:东北有沙俄的纷扰,西北有噶尔丹的叛乱。

谈判桌上,索尔图作为清政府的代表,在据理力争。索尔图甚至要以停止谈判为威胁沙俄代表,沙俄代表是戈洛文。

沙俄先后提出中俄两国以“黑龙江至海为界”、“以牛满河或精奇里江为界”和“以雅克萨为界”三个侵,略性的方案。都被索尔图严词拒绝,谈判一时陷入僵局。

经过半个多月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在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正式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条约有满文、俄文、拉丁文三种文本。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里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沙俄也在事实上承认了侵,略黑龙江地区为非法,并且把沙俄侵占的一部分领土还给中国。

而沙俄也将中国让予的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纳入了沙俄的版图,把乌第河与外兴安岭之间的地方划为待议地区。

沙皇彼得大帝对戈洛文的摊牌结果非常满意,对戈洛文进行嘉奖。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康熙对谈判结果也表示满意,要尽快结束东北的边境冲突,击中力量对付噶尔丹的叛乱,维护西北边疆的安定,维护国家的统一。

《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中国政府做出了让步的结果。条约的签订为中俄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维护了中国领土的完整,是的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较长就的安宁。

康熙也能有更多的经历来解决西北噶尔丹的叛乱问题了。最终,噶尔丹被康熙战败,服毒自杀。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康熙在世的时候,对西方殖民者和沙俄一直抱有戒心。经常“巡查外界”。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两年后的1691年,康熙再次打破古北阅兵。古北口在今天北京密云古北口镇。

阅兵的那天晚上,碧空朗朗,月上梢头,湛蓝的苍穹显得格外空阔,清幽的月光特别清澈。康熙一时诗兴大发,吟诵了一首七绝。

前两句“桂树清光挂碧月,云开万里塞无烟。”是写景,烟是指烽烟,暗示的是边境的安宁和巩固。后两句“远人向背由敷政,惟在筹边与任贤。”

仪式是外族人拥护我们还是反对我们,在于我们自己的政治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妥善谋划边防和任用咸菜。康熙对当时的形势做了正确的分析。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康熙皇帝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反抗外来侵,略方面,做出了贡献。只可惜,康熙的后人,一代不如一代。最终在鸦片战争之后,东北领土大片丧失。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之后,清政府先后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和西北领土。康熙在九泉之下,也会慨然长叹,他的这些不肖子孙的无能和昏庸。

有人说,清朝的衰落是从乾隆开始的,有一定的道理。乾隆六下江南,极大消耗了国家的财力;大搞文字狱,严重扼杀了知识分子的才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师团来华,继续闭关锁国、夜郎自大;重用和珅等贪官,吏治更加腐败。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至于乾隆的诗歌作品,实在是没有什么思想性和文学性。和康熙的诗作比起来,是不是相差万里呢?

不信?你看看这首乾隆的诗作,有没有朋友圈打油诗的味道?

康熙和乾隆到底谁更博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3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林兴珠组建“藤牌兵”,专门反击火器
...1693年,林兴珠病逝,藤牌兵后继无人,逐渐走向衰落。乾隆年间,清军远征缅甸,藤牌兵再次大放异彩。小兵王连,手持藤牌,翻越栅栏,斩杀十余人。清军乘势猛攻,攻破缅军营寨,赢得蛮
2024-07-13 16:56:00
康熙帝的一生,到底干了哪些大事?
...后,康熙帝玄烨,派人入藏,赶走了叛军。后面的雍正和乾隆,后来又在西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康熙帝61年的皇帝工作,干得很不错。他很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
2022-12-22 20:49:00
平定准噶尔:乾隆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的完美展现
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彻底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重要事件。清政府打败了叛乱贵族的分裂割据,打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野心,重新统一了新疆,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的
2023-12-03 15:27:00
雍正时期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京城八旗子弟每家都出殡
...的雍正皇帝算是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上承康熙盛世,下启乾隆盛世,可以说对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雍正长于治国,在他执政时期相比于他的老爹康熙和儿子
2022-12-31 18:14:00
准噶尔为什么要选择和清朝死磕
...者达瓦齐已经众叛亲离,许多准噶尔人去清军那里归顺,乾隆指示边将要设法安置。比如1753年10月,车凌率领部众归降,人数达三千一百多户,合一万四五千人。汉人看来当然不算多,放到
2023-07-04 22:33:00
雍正时期为什么做出割让领土的让步呢
...战争对准格尔形成一个三面包围的,这样的方法也奠定了乾隆彻底扫除了准格尔的基础,最后趁准格尔内乱,乾隆发起了最后的真正,彻底的平定准格尔,之后大军南下将新疆完全的并入中国版图。
2023-05-07 15:14:00
乾隆帝是如何奠定我国版图规模的?他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乾隆帝弘历,生前就传位给儿子颙琰,当起了太上皇。但这个太上皇,只是名义上,退位后的弘历仍把控朝廷。也就是说乾隆帝弘历,虽然在位时间只有60年,但实际掌权时间却长达64年,中国历史
2022-12-22 20:43:00
乾隆朝对准噶尔的最后胜利,大清疆域的巅峰
毫无疑问,清朝达到最大版图是在乾隆皇帝弘历的手上,乾隆在其祖康熙,其父雍正的打底的基础上实现了清代领土的最大化。能达到大清疆域的最大化,始于康熙朝就开始的对准噶尔汗国的战争,(见
2023-09-17 15:41:00
午门献俘礼:清朝的荣耀与威慑
...班师后顺便将罗卜藏丹津押到北京搞了第二次午门献俘。乾隆受降达瓦齐。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再次陷入内乱中,最终达瓦齐成为新的大汗,但彼时的准噶尔再不复昔日的实力。1755年,乾
2024-02-15 18: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