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看,不杀秦琼这件事不是绝对的,只能说是利益权衡之下,一个很适合的状态。
古代历史中,可以大致确定的一个事实是,贵族帝王往往都要比布衣帝王更“宽容”一些,为数不多的布衣帝王,喜欢“过河拆桥”,而贵族帝王们,却不会酿造血案。
第一个维度,乃是“格局”,这个维度,因人而异,也因皇帝出身的阶级而异。
第二个维度,是“政治平衡”,本没有臣子是该死的,仅仅是符合皇帝的利益与否。
第三个维度,皇帝个人能力因素,能力越强,则和臣子们的忠心成“正比例关系”,越强也越包容。
李世民,乃是一个贵族出身的帝王。
他早年是唐国公之子,自幼学习了大量的兵法,文化基础、实战基础都打得很牢,李世民出道以来,便是一次次用敌人的血来洗礼胜利的历程,文韬武略,确实是古来罕有。
十八岁的李世民在隋炀帝昏庸的情况下,毅然提出造反,身为关陇贵族的他,政治目光是很敏锐的,李世民的格局也是大的,趁着混乱的世道,搅动天下。
在南征北战过程中,李世民成为了唐军的第一大将,虽然在武力值上,李世民并不是最强的,但李世民的战争天赋很高,以至于当时很多的名将都愿意听从李世民的号令,而李世民,也从来没有摆过架子。
皇帝本身的能力,与皇帝的格局,这两个维度其实是互相影响的,毕竟俗话说得好,只有自己强大的时候,才会对身边的小事不在意,同样的,李世民能力突出、强大,也不会太过防备身边的人。
在乱世之下,李世民体恤士兵,亲自给士兵们包扎伤口,打仗时冲锋陷阵,身先士卒,这样的李世民和军队的关系打得非常铁,就冲李世民这种军队形象,基层和中层的军士,肯定是心向李世民的。
武德年间,李世民这种形象对他的帮助很大,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能够僭越太子、皇帝,架空那么多人,靠的就是他和军队牢靠的关系,所以真正应该对武将下手的,是李渊,而不是李世民。
而再看回汉代的刘邦,他的格局,就因为能力的局限而变小了。
刘邦靠韩信得天下,但刘邦一直很忌惮韩信的军事能力,于是多次夺走韩信的兵权,最后韩信也是死在了刘邦、吕后夫妇手里。
明明是历史“社交达人”的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
还是因为他信不过韩信,这种信不过,是源自于自己能力的不足,假如韩信造反,刘邦挡不住,因此即便是“毋需有”,韩信也一定要除,只不过刘邦没有赶尽杀绝,仅仅是架空韩信,最后下手的,还是吕后。
往唐朝之后的历史看,和刘邦一样是布衣皇帝的还有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就是“杀功臣”这个头衔最典型的皇帝了,朱元璋自己也有能力,但因为自己出身并不尊贵的原因,朱元璋的安全感很薄弱。
这种出身限制了格局,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其实不管是贵族出身的皇帝,还是布衣皇帝,他们做的一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和子孙后代的江山,只是做的事情能否让人看起来顺眼罢了。
而李世民何曾又不是一个维护自己利益的皇帝呢,在他临终前,他还把李勣下放了,这很明显就是在伤害李勣的利益了,但李世民他是怎么做的?
他把李勣叫过来,跟李勣道歉,说苦了你了,不过为了照顾李治这小子,你就先受累,去地方上待一待,让李治后面再喊你回来,把这场戏演好。
所以李勣没有因此记恨李世民,这便是做人的格局,可能做出的事情是一样的,目的是一样的,结果是一样的,可李世民就能放下皇帝的架子,坦白地和你讲,看起来就让人感受舒服。
格局是个大因素,几乎决定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否,李世民显然是一个“好皇帝”,对于群臣而言是肯定的,贞观皇帝的名声千古,离不开李世民的人品,但唐初人才辈出,光是李世民宽容,这些文臣武将们就真的“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了吗?
那尉迟敬德、秦琼、李勣、李靖等人不怕李世民对他们过河拆桥的政治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还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帝王心术”。
很巧的,李世民出身于关陇集团,这个政治集团很有名,关系错综复杂,势力极其庞大,堪称是古代中国第一贵族集团,这句话并不是夸张,连续三个朝代都是出自于关陇,这种能量绝无仅有。
但贵族本身,和皇帝又是冲突的。
关陇内部对隋炀帝不满,于是隋朝灭了,而后扶持李渊建立大唐,这种隐患在隋朝存在,在唐朝一样存在。
要知道,李渊的武德整整九年,所重用的大部分官员,还是老一辈关陇那群人,李渊本身就在这种关系里出不来,为什么后来天策府能斗赢李渊集团?靠的就是这群关陇贵族内部落后退化,却又迂腐不堪。
可也必须要承认的是,这群人对李世民的影响也还是很大,那么为了抵消这种影响,李世民必须要“培养”新贵族。
尉迟敬德、李勣、李靖、侯君集、秦琼、程咬金等人,很典型的是这种可以被扶持的人,他们和李世民有着很深的交情,而且他们都是隋末乱世真正的人才,能力和关陇贵族比,一点都不差,就是出身拉低了档次。
但这不重要啊,只要李世民重用他们,那就够了。
扶持新贵族,打击旧贵族,这本来就是帝王心术。
灭突厥的时候,为什么李世民要用李靖,而不是自己的堂叔伯或者堂兄弟,灭高昌的时候,为什么要用侯君集,而不是用自己的堂叔伯或者堂兄弟?
李世民就是在培养这群人,以功劳来抬高他们的位置,让他们在朝廷中有话语权,武德时期,李靖等人功劳也不小,但是李渊很聪明,他知道这是李世民的人,所以刻意扶持旧贵族来打压这些李世民的人才。
因此到了李世民这里,他就是把这招反过来使用罢了。
这件事情,一直到武则天时期都还在继续,也是到了武则天时期,旧贵族才真的彻底被打击得难以出头,大唐渐渐才进入了新贵族时代。
作为皇帝,李世民一生有着很多很精彩的地方,关于他和臣子们之间的故事,和凌烟阁功臣们的过往,都是有着很多值得令人感动的地方。
因为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人品和人格魅力爆表,大家甘愿认李世民为君,没有二心,这也是李世民能够比杨坚更让胡人信任的根本原因,自身的强大,才能带来绝对的自信。
杀害功臣,对于李世民而言,这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也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这些臣子们的功绩,再高也比不过李世民当“天策上将”的时候高,而李世民,又是领教过父亲李渊“过河拆桥”的高招的,甚至那种被皇帝针对的滋味。
即便是侯君集被牵扯入了李承乾谋反案,李世民都还为侯君集求过情,不仅不杀,他还宽待,知道李世民还为他求情的侯君集,羞愧万分,宁愿立即死去,这样面对反臣的皇帝,可能也就这一例了。
大唐的军队,也是在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将们的手上的时候,发挥过最强大的战斗力,贞观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君臣和谐,一致对外,甚是难得,所以“唐太宗”之名传遍千古,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6 01:58:2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