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强郁文
“吓死我了,还以为得了什么绝症……”得知连续发热症状是药品不良反应后,市民李先生长长地舒了一口,悬着的心也落回了肚子里。
几天前,李先生因外伤前往某三甲医院门诊进行输液治疗,注射盐酸莫西沙星后全身发热,体温最高达39℃。起初,他以为是伤口引发感染导致的,并未在意,做完退热处理后仍继续输液。在连续用药的五天里,李先生每天都会发热并伴有全身皮疹,这一下让李先生慌了神,急忙找医生咨询。医生认为发热很可能是莫西沙星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导致的,是一例典型的药品不良反应,并立即给李先生停药。停药后,发热、起皮疹的症状果然再未出现。
随后,医院将这例不良反应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监测科负责人李田介绍,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是副作用,即药物在常用量时所发生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副作用会很快减轻或消失。第二种是过敏反应,即一些特殊体质的患者用药时出现的特殊反应,轻者出现皮疹、药物热等,严重的甚至会呼吸困难、休克。第三种是后遗效应,如长期使用安定类镇静催眠药物次日引起的昏睡感。第四种是成瘾性与依赖性,停药后可出现戒断症状。“根据描述,李先生可能是不良反应中的过敏反应。”李田说。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评价是药品监管体系中的哨兵,通过及时发现、调查、评价、处置不良事件和预警信号,为群众安全用药守卫站岗。截至2022年12月8日,监测中心今年共收集评价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8314份,报告数较去年同期增长9.16%。其中,新的和严重报告占比41.28%,严重报告占比17.92%。据了解,目前90%以上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来源于医院,自2020年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增设了个人报告途径后,市民自己也可以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了。
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后,监测中心工作人员会审核报告填写是否合乎规范,报告类型是否正确,重点关注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并从专业角度判断用药与不良反应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当评价合格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将被纳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作为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再评价的信息数据基础。当某种药物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国家药监局会对该药物的风险与获益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增加警示语、修改说明书、限制使用、停产撤市等。
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监测评价工作的基础在于信息数据。没有充分有效的信息数据,监测评价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多,并不是药品安全水平下降,而是监管部门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全面,对药品的风险更了解,风险更可控,对药品的评价更加有依据,监管决策更加准确。做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收集工作,能够为后续的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当使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可以考虑是不是由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的,尽早告知医生或药店工作人员,也可以个人填写表格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5 10:58: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