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牛人,都是被地域基因所成就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2-17 12: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牛人,都是被地域基因所成就的

文/子玉

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基因,几乎是量产同一类人物,所以,生在哪这件事很重要,将自己置身于哪种环境中也很重要。

战国时代,为什么秦军和赵军的战斗力比较强悍,且出现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样的名将,一个是因为两国实力都比较强,秦国是农业大国,赵国是商业大国,最重要的还是,两国都和胡人交界,常年和游牧民族战斗,武德充沛。

尤其是赵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赵军的武力就更加强悍,即使其在长平之战中遭受重创,但依然能够轻松解决燕军的进攻,打的燕军是不得不割地请和。

就算到了灭国前夕,赵军依然是令秦军头疼的存在,因为李牧的边军是长期与匈奴作战的劲旅,秦国为了减少伤亡不得不再次使用离间计利用赵国人之手除掉了李牧。即使是赵国灭亡了,赵国公子赵嘉依然可以在代地继续和秦军周旋,原因就是,

代地是赵国抗击胡人的前沿阵地

,武力强悍。

再说秦军。山东六国对秦军的称呼是“虎狼之师”,说秦人提起打仗就特兴奋,一个是因为商鞅变法后赏罚制度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秦国地处西陲,和游牧民族杂居,本来就尚武。秦献公时代,秦国虽然很穷,但依然还是可以和战国首强魏国博弈,原因就是秦人武力的强悍。当商鞅变法秦国变强之后,秦军就更是吊打六国的存在。

原因就是,

好战基因加经济加持

战国末年,荀子就曾对列国军队的战斗力做过一个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遇秦之锐士。”

魏武卒之所以一度横行天下,是因为,魏国最早实行变法,是战国首强,最重要的是,魏国处于四战之地,在生存压力的倒逼下常年用兵,所以,魏军的战斗力才比较强悍。

齐国的战斗力就比较拉垮了,荀子将齐军称为“亡国之兵”,司马迁对齐国风气的评价是:“怯于众斗,勇于持刺。”

齐国虽然盛产刺客,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却不行

。孙膑也曾对齐军做过评价:“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齐国虽是大国但战斗力却并不强,尤其是五国攻齐之后齐国的躺平做法,更使齐军的战斗力断崖式下跌,当秦军兵临临淄城下时,齐王直接就投降了。

牛人,都是被地域基因所成就的

可见,

各国的命运是被其军队战斗力所决定的

,而军队的战斗力又是由列国各自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环境塑造了人,人决定了国运

汉朝的情况也一样,为什么山西是盛产人才的节奏,比如卫青和霍去病,原因就是,

山西是汉匈交战的主战场

,也是汉匈两国进行贸易的场所,经济和军事资源同时集中于山西,直接拔高了山西在帝国的站位。

匈奴虽然有骑兵优势,但却严重缺乏战略物资,因此他们屡屡兴兵对汉朝进行战略性掠夺,而他们选择的目标就是山西,汉朝反击匈奴也是屡屡从山西出兵。所以,山西作为汉匈作战的主战场,本来就武德充沛,这片土壤能够产生卫青和霍去病这样的猛人也就一点也不奇怪。虽然霍去病是长于长安,但由于其体内生来就携带好战基因,所以才会在汉武帝的点拨下快进式成长。

实事求是地说,

一个人的悟性很重要,而悟性往往又是由基因所决定的

再加上山西作为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开展贸易的聚集地,大量的外人和资金不断涌入,就更容易使山西产生人才。

这样的基因使山西直到唐朝时都是盛产人才的节奏,王勃、王维、薛仁贵、狄仁杰、郭子仪等文武领域的精英都是出自山西。原因就是,

山西始终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战、贸易的主阵地

为什么东魏的高欢能够在山西建立霸府长期和关陇的宇文泰博弈,隋朝的李渊从山西起家从而建立大唐帝业,就是山西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财富和人才的聚集地,能够支撑政治舞台的搭建。支持李渊的武士彟就是典型代表,作为山西商人,他在李渊创业的过程中是要钱出钱,要力出力,甚至还给李渊奉上了兵法,山西人对李渊的助力由此可见。

笔者严重怀疑,武则天后来能够在唐朝崛起都和武士彟的基因有关系。作为武士彟的女儿,武则天肯定继承了父亲精明、敢拼、果断、灵敏、狠辣这些性格,然后又在长期的宫廷生涯中将这种能力进行了升级,从而成为搅动历史的风云人物。

也就是说,

李唐和武周之间的切换,依然可以从山西特殊的文化基因中寻找答案,属于文化属性书写的历史剧本

直到晚唐,山西依然在左右历史,从山西崛起的李克用和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争霸中原。朱温驾崩后,继承李克用晋王爵位的李存勖又以山西为跳板强势跨过黄河最终灭了后梁,建立了后唐王朝。

后唐王朝的建立本质上是山西武力对中原武力的胜利

,沙陀军凭借武力优势是横行天下,进而改变了历史进程。

牛人,都是被地域基因所成就的

看看五代的政权,除了朱温的后梁王朝,其后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王朝都是脱胎于山西的沙陀政权——

建立后晋的石敬瑭入主中原前是河东节度使,且是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建立后汉的刘知远也是以河东节度使的身份起家,是石敬瑭的部将;建立后周的郭威虽然是从河北出军入主汴京,但他却是刘知远的部将,也是沙陀势力。

也就是说,

五代的历史本质上还是以山西势力为主导

,进而左右天下局势。而山西势力之所以能够持续左右历史又是因为,其武力优势,就是建立宋朝的赵匡胤也是出自沙陀势力,因为,他是后周太祖郭威的部将。

而且,

山西势力还延缓了游牧势力进入中原的脚步

。辽太宗耶律德光之所以在入主汴梁后坐不稳就是因为河东节度使刘知远的存在。作为沙陀势力的代表,刘知远在抗击契丹的过程中是屡立战功,如今,契丹势力虽然深入中原,但只要刘知远不承认,耶律德光就在中原无法长久立足。

最终,在沙陀武力的威胁下,耶律德光只能无奈撤出了汴梁。

直到赵匡胤建宋之后,沙陀势力依然在左右着中原局势,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的北汉是北宋的劲敌,直到赵匡胤驾崩,都没能解决北汉问题。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才以举国之力将其灭掉。

为什么山西能够持续影响历史,就是因为其从秦汉以来塑造的武力基因,这种基因最终以文化的形式持续影响山西人。什么是文化属性,这就是。

但山西的荣光也自此结束,因为赵光义在灭掉北汉之后一把火烧掉了太原城,完了又引水毁掉其迹,直接改变了山西的文化基因。

以毁掉太原古城为转折点,宋朝也进入了文治时代,由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所以,南方在经济的加持下文化也迎来大盛局面,具体表现就是,

南方的进士数量逐渐反超北方

,在科举领域成为领跑者。到了明清,江西、苏州、浙江等地方在科举方面对北方简直就是全面碾压的节奏。

在这个时间区间,假如你生在苏州这样的地方,如果家境还过得去,那大概率是会走科举这条路的,且相比北方士人有一会定的文化优势,因为,南方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比较多,学习的风气也更浓。

还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就是近代的湖南。自从曾国藩崛起并创建湘军之后,其思想理论直接改变了湖南人的气质,如果将湖南人的气质用一些关键词来总结的话,那就是: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舍得死、不服降

而且湖南人一开口就是以天下为己任,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什么湖南会诞生左宗棠这样的猛人,就在于湖南特殊的文化属性。自从湖南籍两江总督陶澍开启了湖南人的务实作风之后,这一品质就成为了湖南士人基因的一部分,各领域都诞生了高人,比如:政治领域的胡林翼;外交领域的郭嵩焘;学术领域的王闿运...

完了曾国藩在创建湘军的过程中又丰富了湖南人的思想内涵,结果湖南就形成了马太效应,名人越出越多。以至于当时有个说法: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

。一部近代史就是湖南人为主演的历史。

牛人,都是被地域基因所成就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土壤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为孟子成长寻找最优质的土壤。

如今,这种马太效应依然存在:福建批量生产老板;景德镇都是瓷器生产专家;杭州是互联网创业者的天堂...

都是一个城市经过长期的发展所形成的特殊文化属性。

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人生方向,那么如果他想快进式发展,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土壤:想做艺人的,那就去北漂;想从事金融行业,那就去上海;想创业,那就去深圳...

环境加个人能力才是一个人成长的两大主要参数

同样,这个道理我们也可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买房的时候我们要看这个小区的人文环境;开店的时候,我们要看所选地方的营商环境;甚至社交,我们都要选择性结交那些积极正向的人...

环境有其特有的磁场,人的能量场也各不相同

,这些都会无形中影响与之链接的人,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地选择我们居住的环境和交往的人。

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

大象无形

我们的人生都是被看不见的事物所决定的。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

”。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17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形制、花纹,还是铭文看,都体现了中原青铜文明的强大基因。伴随商王朝政治攻伐的进程,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南地区出土有典型殷商风格青铜器,见证了中原文化与湘楚文化之间的互动。“入‘湘
2024-02-03 19:23:00
...侯国,秦人以秦地和犬丘为根据地,不断与西戎人战斗,地域不断扩大,其都城也从甘肃天水一路迁到了咸阳,才定了下来。秦国在巅峰时期占据了整个关中平原及成都平原,主要地域包括今天的陕
2024-07-21 11:01:00
从山西走向全球,餐饮业黑马海归海集团斩获米其林最高荣誉!
...行了精准的布局,在品牌设计之初,就已经找准了品牌的基因,清晰了品牌定位、目标客群。横向囊括了国内主流的八大菜系,每个菜系布局一个品牌,成功涵盖了绝大多数的顾客口味,成为餐饮行
2023-11-13 21:09:00
...域文化》系列丛书作者席宏斌做了《皇城相府景区的文化基因和文创源泉》主旨演讲,从山西到晋城再到皇城相府,全面剖析了地域文化和皇城相府文化基因,指明了皇城相府进一步深挖文化,将文
2023-09-27 19:39:00
山西晋城邀“湘才”入晋 持续擦亮“引凤兴晋”金名片
...道。当地以积极有效的政策集聚人才,用干事创业的平台成就人才,靠精益求精的服务留住人才,全力创建全国中小城市一流人才生态,持续擦亮“引凤兴晋”的金名片。今年以来,晋城市委、市政
2024-06-11 18:37:00
湖南山西商会会长白世亮一行在山西茗玥茶叶考察
...一行对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立足临县、面向全国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赞赏。他表示,此次临县考察收获颇丰,没想到阳府井枣芽红茶发展已形成如此规模,且业态成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完全
2023-05-17 18:05:00
聚焦2024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文之美:古今交融的太原
...后堡垒,推动了全国解放进程……这片土地上的红色文化基因,为晋阳文化赋予了新时代内涵。 自信自持,美从太原历史深处,走向城市的未来。晋祠圣母殿 韩双喜 摄精彩纷呈文博美文物是
2024-07-25 09:28:00
...人才兴馆”为宗旨,加强研究转化、阐释传播,传承红色基因;建立“党建+业务”双驱动机制,首创“家门口的红色学堂”;优化馆校合作,深化“红色五个一”工程,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创
2023-05-05 16:59:00
...素,持续用活地域“廉”文化,讲好清廉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高标准建设周敦颐廉洁文化展馆、西洲新时代廉洁文化主题公园、濂溪故里廉政教育基地等地域特色鲜明的廉洁文化宣传阵地。组织编
2025-01-13 16:5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