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我们为什么需要黄永玉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5 15:48:00 来源:文艺报

网上关于黄永玉的评论多矣,什么“老顽童”“赤子”“最好玩儿的人”、率真、畅快、恣肆……人们毫不吝啬地把世间的好词都堆在老人家面前,却总不及他自己说得好——还是去读他的诗集吧!

黄老在《如何培养一个坏人》中故弄玄虚地声张,培养一个坏人和培养一个好人完全一样!真可怕!但是,培养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却难了:需得在屈原的故乡被彪悍又柔情的民风浸染过;再经历战乱,在大半个中国辗转,尝过人世的艰辛和暖意;最重要的是爱上木刻,夜以继日地发疯画、发疯刻,遍访师友,酿成《天阳下的风景》,向那些“比我老的老头”学着从艺和做人的道理;还得在下放劳动时,画荷花速写8000张;在七十岁时远赴言语不通的意大利,《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不眠不休地画画、雕塑、写作;到了九十鲐背之年也不能休息,要开笔写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一天不休,写上262万字……这本编年体的诗歌集,凝聚了黄老大半生光阴。

有时在纷攘中,我不禁想: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黄永玉?

黄老的一生,似乎从来没有遇到中国文人那种出世入世的烦恼。对待每一个时代,他都热烈地投入,全情地交付。

他一直是入世的。40年代,以木刻为武器进行抗日宣传;50年代,在香港时为电车工人大罢工写诗:“大动脉繁荣都市,繁荣了/吸血者的肚皮,另一面,繁荣了/一千几百个/以及无数一千几百个的/胃溃疡和肺结核。”(《无名街报告书》)60年代,祖国大建设时期,他听说猫头鹰是捕鼠能手,画下一张张画,题名《一吨》《四吨》,却被批为“黑画”,就此卷入时代风雨。70年代末期,从旧金山回国途中,他写下《从远古到今天——致新泽西的小屋》:“我这么想,/一定!为了祖国,/像你们那样生活,/那样工作,/那样爱,/以至于/几乎忘记了自己的一切……”。“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他倾情写道:“妈妈,死去与活着的儿女们/无论在哪里都思念你。/饿了把希望当饭,/干渴把信心当水,/相信终有一天会拥抱你。”(《妈妈,我回来了!》)80年代,《黄土地》上映,勾起黄老半生回忆,他热烈地称颂黄土地上八路军的坚实脚步,写道:“唉!/我十六岁也曾打算过,/走什么路能上延安?/如今我/六十岁了,/心灵的脚步/在‘黄土地’上蹒跚。”

各种对黄老的记述文章中,少有人写到他的“与祖国共忧患,与时代同风雨”,因为这本诗集,我们才得窥黄老的这一面。艺术的激情源自于爱,生命的饱满源自于个体与时代、家国、故园的融合。

“挣够了钱,早点退休”这一类现代人的目标从未出现在黄老的心里。黄老毕生的理想现在还留在故乡老屋的墙上——“我们在一起,大家有事做。”充分享受情义、充实地做事就是毕生理想。假如我辈能如黄老一般,将自己交付给时代、国家、人民,哪怕只如萤火照亮尺寸之地,亦不会觉得人生漫长,只待退休。

无疑,黄老又是出世的,这一点为世人激赏最多,借老人家自己的诗句就是“从没见过这样沉重的轻盈”。(语出诗歌《读刘焕章雕塑》)恰是因为搏击过生活的浪涛,比平常人尝过更多苦难,才能酿出慰藉凡人心肠的欢乐。“近的、远的路,/面前的和遥远的路,/一辈子走不完的路,/稔熟和陌生的路,/繁花和荆棘编成的路,/宽坦和崎岖的路……/鸟,在天上,/管什么人踩出的意义!”(《路》)不管遇到什么路,只消用“鸟在天上”的心态去面对就好了。艺术家就是教给我们“站在苦难边边上”的人。

假如有人正身处生命中色调最黑、最暗、最不知明天的日子,不妨读读黄老在“文革”中写下的诗歌:“如果,/眼瞎了,/手脚断了,/喉咙也哑了……/我,就活着,/用心灵狠狠地思想。/如果,/把我切成碎块,/我就在每一个碎块里微笑。”然而这首诗的题目叫《哑不了,也瞎不了》。不管怎样的折磨,只要拿出“在每一个碎块里微笑”这样恶狠狠的坚强,还有什么战胜不了?要是狠不起来,不妨换个路径,来首打油诗,把平凡的日常润色一番,自我博个解颐一笑。“早上一过到中午,/中午一过到晚上”,这种感觉熟不熟?正是黄老下放农村时写的,打油诗笔法竟将牛棚生活写得津津有味:照顾小鸡饮食起居,“又怕冷了小宝贝,又怕坏了小肚肠”;给公鸡母鸡分栏,“小子姑娘大起来,起居总得有间房”“屋里要有脚手架,还要空气和阳光” ……(《养鸡也是一堂课——三年农村劳动的纪念》)

假如有人觉得自己老了,没有力气了,想躺平了,不妨也拿出黄老这本诗集翻一翻。人生壮年,二十五载不许从事文艺创作,够不够让人心灰意冷?黄老偏不信邪,非把每段人生都过得有滋有味。他写《中年颂》:“一条宽阔河流的中段,/一块怜悯和容纳的草原,/一双走过远路没破的合脚布鞋。”又写下《老年颂——给友人S》:“老人啊!/你是晚上八九点钟的月亮”,“他缓慢地在蓝色的夜空散步,/为人们揭示一个希望的明天。”许诺明天还不够,他又硬气地号召老伙计们像年青人一样从头来起:“不要再摆谱啦!/人老了,心是活的。/能呼吸,能爱,/能吸收一切。/那些山和水/空气、阳光/仍然都是你的。”(《像年青人一样从头来起》)

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在最黑最黑的夜里,给你指出一丝光线,“快看,那里还有光,那里可以出去!喂——你听到了吗?”我听到了,每当需要时,都拿出来听听。

白岩松曾经立愿“老了就做黄永玉”。这可不是个容易实现的目标。

至少,你得俏皮,开得起玩笑。看到故乡南华山,他不客气地说:“山啦山,/绿得那么啰嗦,/绿得那么重复,/绿得喘不过气,/绿得让人像喝醉了酒/个个倒在你的怀里。”(《南华叠翠》)写笑声,他给你出主意,“挖个洞,/把笑埋进土里,/到春天,/种子发芽,/长成一棵大树,/像座高高的钟楼,/风来了,/满树都响着/哈哈哈哈!”(《笑》)要是你只听到了树叶碰撞的声音,那就完了,太庄重。

开得起玩笑也不够,你还得那么、那么容易心动。看到一只被遗忘在桌子上兀自枯萎的梨子,你得在心里叹一声“堪嗟的,/希冀被吃去的等待啊!”(《哀悼等待》);看到故乡的一口井,不只是静默地站一会儿,而是“摘下井边的嫩草打一个情结,/投入井内,/默祷自己珍藏的一百个人的名字。”(《感恩井》)邵洵美先生去世30年,还会感到“生命的残渣紧咬我的心”。看到一位盲人触摸毕加索的雕像被制止,便写诗为他呼吁。95岁了,还会为了一个远方掉在坑里的孩子哭湿了枕头,“孩子别怕!/老爷爷快来陪你了!/另外那个世界,没有‘怕’这个东西!”(《非梦》)

谁想像黄老一样老去,或者像黄永玉一样年轻,就要让自己的心灵永远敞开着,感受每一只梨子被辜负的等待,就要永远——哪怕95岁,仍然拥有热泪盈眶的能力。

光有心也不够,还得舍得花力气。世人皆知黄老是初中肄业生,却忽略了另一回事:在厦门的海风中,在集美的红砖小楼中,小黄永玉遍读图书馆中书籍,此后一生好学不辍。这才有了这本诗集丰富的面貌:词曲体、现代诗,文人诗、打油诗,抒情诗、叙事诗。读黄老一人的诗集,常能想见古今中外的诗人在文字里雅集,白居易、辛弃疾、郑愁予、艾青、洛夫、彭斯……那些在书本中被拨动的心弦,遇到真实世界的“一声黄鸟”“乡酒杯宽”,便被老人从记忆的深处打捞起,用艺术家的手,重塑为新的感动。

“遍城郭内外春渐起,/折柳枝卜得甚好天气?/莫笑我还学少年时,/破船里载着个醉老妻。/管恁的落花风,催花雨,/没了当打湿件旧蓑衣。/且蜕根桐管吹支柳营曲,/少理会,石上鹡鸰。/远山子规,/沙洲渡一条牛喝水。/雨过云霁,/平湖面当得一块镜玻璃。/老两口且俯船照个影,/含着的蚕豆笑进水底去。”(《春景(散曲)》)石上的鹡鸰、远山的子规、沙洲的渡头,都是穿越千年的,到了黄老笔下却没了一点清淡孤寂,每一个字都传递着咯咯咯的笑声,直笑到老两口嘴里的蚕豆都掉水里了。人只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是云泥之别,到了黄老这里,什么都可以没有界限,什么都浑然一体。

要是我老了,艺术家虽然做不了,但含着蚕豆笑看春水的兴致还是可以拥有的。

最后,说说这本书该怎么读。其实黄老一开篇就告诉我们了,还嫌不够,又用一张随书附赠的木刻卡片做了说明:

啊!我顶中意这全是

太阳的八月天气了

我顶中意这长满瓜果的肥田了

我顶中意在舞动着白色的

大小风车的蓝天底下睡觉了

我要和毛豆荚、

番茄、

小菜瓜们做伴

我伸个从头到脚的懒腰

宣布马上就要在这里躺下

泥土亲切地呼唤我

“喂

睡去

睡去

……”

(《风车和我的瞌睡》)

当日苏轼在惠州时,信步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想了一会儿,突然领悟:“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颖悟如苏轼,依然要一番挣扎,才能领悟;而“野孩子”黄老,似乎天然有这样一种元气淋漓的松弛。

若读完这本书,你我都能舍得花时间在太阳底下睡个觉,晓得这世间处处皆是歇息处,便是一得;若能在情感上放下戒备,虚怀若谷,晓得这世间太阳泥土风车豆荚番茄小菜瓜皆可亲近可聆听,身边人远方人,“尽情地享受爱”,又是一得;再或者遇到大大小小的烦难事,晓得换个角度,躺下来,从底部从根部去打量,便可道一声“哦,原来”,便再是一得。

感谢黄老。愿黄老长寿,源源不断带给我们欢乐和祈望的风标。(文 / 王迪)

来源:文艺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5 17: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回看黄永玉木刻:这是他艺术的根
澎湃新闻获悉,知名画家黄永玉因病于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去世。遵照黄老生前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黄永玉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可以说,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是他
2023-06-15 10:48:00
99岁黄永玉日前去世 “老顽童”在《新华日报》老报纸中永存
6月13日,中国国家画院著名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先生逝世。作为现当代中国文化界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家,黄永玉曾创作中国版画经典《阿诗玛》、中国生肖邮票开山之作——庚申年猴票
2023-06-15 17:55:00
黄永玉“神会凤凰”南华山文化园开园(图)
...,吸引各界人士和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近距离感受黄永玉的艺术文化魅力。沿着青石阶路缓缓上行,在满目青翠的景色中,映入眼帘的便是黄永玉的经典语录,其背后是一尊咧着嘴、提着烟斗
2024-07-16 11:08:00
1天4位名人确认去世,有国家级艺术家,也有知名戏骨,最小仅37岁
...。愿爱音乐的张恒远一路走好,在天堂继续音乐梦。02、黄永玉,99岁黄永玉先生是一名画家,也是一位国宝级的艺术家。黄永玉先生原名黄永裕,因表叔沈从文的建议,后将名字改成“玉”。
2023-06-15 12:45:00
黄永玉:画个兔子邮票是开心的事
...布图稿开始,就引发热议,褒贬不一。这套邮票由艺术家黄永玉设计,这是其第三次设计生肖邮票,也是其第四次与邮票结缘。《癸卯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第四轮中的第八套,一套两枚。第
2023-06-14 18:05:00
我画水浒——黄永玉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演讲
...编者按】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作家黄永玉离世。2002年10月19日,中国现代文学馆请黄永玉谈谈有关水浒人物画的创作。本文为黄永玉的演讲。黄永玉先
2023-06-15 10:42:00
...。今天,风雨湖畔飘着细雨,我轻轻地走进坐落在湖畔的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在博物馆负责人何伟老师的陪同下,把博物馆的各个展厅都走了一遍。何老师说:“老爷子立遗嘱了,不搞任何纪念活动
2023-07-07 06:25:00
为什么人人都爱黄永玉
... 编辑昨天(13日)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先生逝世,享年99岁。出生在战争年代的黄永玉,见过战争硝烟,也经历过时代变迁,挨过饿、受过穷,但从苦和痛中,他还是
2023-06-15 10:29:00
姐夫与黄永玉的故事
...夫于1958年被选调到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工作,有幸成为黄永玉先生的同事和挚友。此后不久,姐夫一家搬到金鱼胡同八号院居住,又成为黄永玉先生的好邻居。那年姐姐因患严重哮喘病退职回
2024-04-14 04:5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西班牙曾计划用两万人征服明朝,为什么最后没有实施?
1574年1月11日,殖民者雷克尔给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国王,只要他愿意,可以率领60名士兵攻占中国明朝
2025-04-01 17:26:00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何如此出名?专家:放大十倍后就明白了
无论哪个时代,无论是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甚至普通读书人,对达芬奇的传世名画《最后的晚餐》都有所了解。毫无疑问,《最后的晚餐》已经是永恒的精神符号
2025-04-01 17:58:00
白登之围与一片石大战,相同困境,刘邦与李自成的选择,孰对孰错
中国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很相似,但时间上却跨越了两千年,那就是汉初的白登之围和明末清初的一片石之战。这两场战争在发生的背景上很相似
2025-04-01 18:50:00
又至清明,追思情深。在襄阳市保康县城关镇堰塘村的一座红军墓前,邓家四代人接力守墓94年。墓中长眠的是一位至今无人知晓“叶司号员”
2025-04-01 20:14:00
10个可以和人吹嘘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
一:百家姓为何以“赵钱孙李”开始?百家姓流传至今,四姓一句朗朗上口,为何从赵钱孙李开始呢?据相关历史记载,百家姓最初的编纂者是宋朝时期南方吴越国的一位老儒生
2025-04-01 16:44:00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四至”西界首次被准确定位
武当山"蟠蜛八百余里"的区域概念,肇于宋元史志,至明代被确立为法定山界。随着东、南、北三块界碑陆续被发现,其边界走向与古籍记载基本吻合
2025-04-01 16:50:00
2019年,女子坐月子吃12个南瓜被婆婆大骂,公公让她用脚踩钉子
2014年10月19日,长沙市望城区的何庆林接到了村里妇女主任的一个电话,妇女主任对何庆林说:“你的妻子方宝琴在原阳市的一家医院中生了一个孩子
2025-04-01 16:54:00
1993年,一名采购员私自拿走27万公款,劫机潜逃台湾省,下场如何
1995年的春节,中国各地都是张灯结彩迎接新春的到来,而在海峡两岸的台岛监狱中,一位神情复杂的中年男子拿着电话迟迟不肯拨号
2025-04-01 17:00:00
鲁网4月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位于曲阜明故城东北的周公庙。周公庙又称“文宪王庙”“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说起周公
2025-04-01 10:25:00
活动回顾|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易学导论》读书分享会于上海图书馆顺利举办
3月29日,“河图洛书的前世今生”于上海图书馆举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岘携其新书《易学导论》来到现场
2025-04-01 10:25:00
水浒传人物志——于友善《武松·天伤星》作品
董平·天立星136cm×68cm║纸本水墨║2024年董平,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双枪将”
2025-04-01 10:38:00
金匮之盟是真是假?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他的儿子
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皇位,很多人觉得他是通过弑兄这种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即“烛影斧声”。但是这种观点难以解释一个事实,赵匡胤在位十六年
2025-04-01 11:20:00
金陵"浮世绘"——徐建明《燕子矶》作品
徐建明《燕子矶》作品燕子矶景区是幕燕滨江风貌区的核心景区,燕子矶老街内外山环水绕、街巷纵横的格局,区别于南京近郊其他街镇
2025-04-01 09:02:00
忍辱复仇的悲剧英雄:伍子胥
伍子胥作为春秋时期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留给后代最浓墨重彩地一笔,不是他在政治上的卓越贡献,而是他一朝被灭满门而后逃离他国
2025-04-01 09:14:00
董文运笔下的人物,用小平台营造了大天地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臧叶飞董文运先生这幅作品,人物众多,但毫不凌乱,主次有致,神态各异。居于C位的老者,白发苍苍,貌似是众人的先生
2025-04-01 10:02:00